APP下载

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1-05-27李胜邦

考试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美术教育教学情境

李胜邦

摘 要:人文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逐渐恢复了活力,家长和教师也开始意识到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仍然存在部分家长及教师只注重美术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提升绘画能力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教育;教学情境

一、 引言

在当今各行业都需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以美術教育为主的非文化课程逐渐被多数学生及家长所忽略。导致美术教育边缘化的现象愈来愈明显。然而美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分不开的,通过美术教育,学生能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加强道德修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美术教育逐渐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使得美术教育更具生活气息,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平复自己躁动的灵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二、 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既是人文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文教育得以全面开展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将成为学生课外能力学习的重要科目。美术教育的发展不能独立于其他科目之外,而是要与各个科目建立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思路,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新的发展途径。现在的美术课程不单单是一门教授学生绘画的课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增加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对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人文素养的概念,而不加以详细地解释,学生就无法深刻理解何谓人文素养。而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图片来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阐述。例如在进行“梅竹言志”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画家吴昌硕的《寻梅》,先对这幅作品的内涵进行讲解,而后通过《寻梅》引入吴先生在作画时发生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可以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得到圆满的教学效果。

在如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美术等学科得不到重视,其主要原因为家长和教师对美术教育有了错误的认识,认为美术对于学生成长并无很大的作用,而且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学生应该把时间集中见效快,作用大的文化课学习上,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然而,教师没有发现科目的学习之间是有内在地联系的,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同时美术课程学习见效慢的特点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学生学习不应该放弃任何一门科目,当学习产生困难时,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教育的经验来平复自己焦急的心情,以冷静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这是美术课程对学生在文化课上最有效的帮助。

三、 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

现如今仍有部分教师在美术课程中也是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只重视对学生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对人文素养不够重视。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教师也常常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学程序严格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产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答。

学生才是美术教育的主体角色,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所在是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激发学生表达自身需求的主动性,实行“学生——老师”双向开放式交流,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然而当前死气沉沉的教学思路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不仅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脚步,而且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极其严重的桎梏。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想象力得不到开发,必然会使其文化课的学习得不到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部分教师都把提高学生成绩设定为本次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等感性评价,而能评价学生的创意及文化价值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部分教师不关心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在意基础知识以及绘画的技能,缺乏深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工作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将初中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规定为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对美术教学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因此单一的知识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美术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增加他们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在鉴赏艺术品时体会到艺术品上寄存的文化内涵,为自己的创作做好铺垫,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缺少人文素养评价

唯结果论是如今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教师在课程评价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只针对最后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种畸形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受到限制,思维扩张能力严重不足。而且评价的内容也是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因此忽视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只注重如何取得更高的分数,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艺术文化内涵的认识,阻碍了人文素养的形成。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应当优化教学评价模式,突出学生在作品上倾注的心血与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不以分数论英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 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中突出人文教学

教师应该并重处理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在美术教育课堂上的分配。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一概而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每个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敏感程度都是不同的,这既是学生的天赋,也是教师要着重关心的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区别,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老师的人文关怀,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也要对课程的额外内容进行扩展,加深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我的故事》一章中,教师在教授卡通画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示例的图片进行二次创造,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指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美术教育教学情境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