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2021-05-27张守勤

考试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教学培养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张守勤

摘 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生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最佳时期。数学是学生在此阶段接触最多的学科之一,它不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能力和工具。数学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应用性十分广泛,因此数学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中国教育目标的要求下,各学科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是现在教育当局所要求的数学素养的能力之一,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文章根据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方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如何进一步完成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教学培养

一、 引言

数学在各个阶段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它不仅仅是学习生活中的理论知识,更是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学生必修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重点是要培养数学体系的形成以及数学思维的惯性,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知识架构以及关键点,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完成当下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 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当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备课的教案以及课程设置不太合理,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的水平循序渐进,反而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吃力。而且对于教师来说,教案准备不充分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难以及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对于备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因为自己的知识层次而产生轻视心理;二是对教学材料准备工作不足,对要教授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够,讲解知识时会使学生产生无聊刻板的印象,容易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应在上课前将知识点理解透彻而且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另外,教师应将课堂主体归还到学生身上,使用课堂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防止课堂气氛过于安静,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素养不足

现阶段教育目标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着重培养,也就是说当下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专业素养能力。因此,在选择教授学生的教师时,也应当与时俱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考察。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好友以及明灯,因此,在要求学生提高学科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知识储备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无止境,不能因为处于教学的位置就忘记了学习,反而更应该因为教授后代的压力而不断进步。数学是一门永远在进步的学科,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断学习是必要的。而且,数学不是一门阶段性学科,它的每一步学习与下一步都息息相关,数学教师在教授一个年级时需要对其上下阶段的知识体系都有所了解,不能让学生学习的道路产生断层现象。

三、 小学数学的逻辑思维

(一)演绎归纳法

演绎归纳法包括演绎法与归纳法两种方法,二者相结合又有细微的区别。演绎法的含义是让学生从普遍的事实结论中得到一些特定的理论,是从普遍中得出个例。而归纳法,是从许多个个别事例中归纳总结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两者相辅相成,归纳法依据于演绎法得出。

(二)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的简称为类比法,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将所研究的多个对象放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其中的异同。数学中运用分类比较法时,常用抽象思维来理解,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思维的体现,而比较可以让它们更好的显现出来。

(三)综合分析法

数学中的综合分析法也是指综合法与分析法两种。综合法的本质是从已知条件中一步步地推导出要得到的结论,是正向推导。而分析法恰恰相反,首先从要得到的结果出开始反推,通过理论知识的实际推导推导出已知条件,是反证法的一种。虽然看似二者是相反的关系,但其实最后都是用已知条件正向推导出结论。

(四)概括抽象法

概括与抽象也是表面上相对的两种方法,概括法是将一类事物的相似处概括到一起得出统一的结论,而抽象法则是在抽象的事物中抽取本质。

四、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本身就是抽象而跳脱的,它的多样性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其实这种想象力的来源基础就是逻辑思维。人们脑海中所想象出的所有事物必是依据现实中的某件事物通过自身思维的加工的道德,而这样的加工必然离不开自身逻辑的范围。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思维的原因就是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最好的培养能力的阶段。并且,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维的时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身的思维模式渐渐固定下来,那么,再开始逻辑思维的培训就难以实现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中需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提高。

五、 小学数学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掌握引出问题的方式

逻辑思维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理论基础实现,只能在日复一日地锻炼中掌握。从数学学习的本质来看,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又复杂的学科,且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把控上课讲解与习题练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习题,适应思考的方式。并且,在选择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引出方式,不要太过直接的提出问题,而是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以此达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此外,在引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由教师从旁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自己探索出答案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思维过程并且能够更好地了解因果关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实效。

(二)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一些教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知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能力与知识储备进行深化了解,根据本班级学生的情况,跟随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潮流,精心准备教案,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同时,教师不能将知识点分开讲解,需要设置不同的阶段复习,让小学生将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再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与新知识点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教学课堂的实效。

猜你喜欢

教学培养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