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5-27张宝瑛
张宝瑛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给初中数学教学制定更高标准。初中生正处在思维发展与分化的关键时期,需要掌握大量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得到充分表达的机会,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文章主要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 引言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与否是对其教学成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依据。有效教学的实质即在有限时间内,应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基于最少的教学投入来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成果。现阶段,造成初中数学教学低效化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教师错误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较差等,教师需明确认识到,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这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努力缺一不可。
二、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课堂互动不足
通过诸多的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普遍不喜欢氛围压抑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认可度最高的就是语言幽默、为人有趣,并乐于和学生展开情感交流的数学教师。事实也证明了,教师自身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學生的课程喜好程度,有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任课教师,所以会排斥其所教科目,相反,对于学生喜爱的任课教师,其执教科目也更受学生欢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很多教师不重视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教师的教学用语呆板无趣,忽视学生情感体验,所以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数学科目具备极强严谨性、逻辑性,在学科特性的影响下,数学课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是严肃、一丝不苟的,再加上很多教师忽视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氛围压抑,学生被动获取知识,难以调动积极性,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显著差异,相比而言,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节奏更快,容量更大。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采取“填鸭式”教法,教师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注重其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只能勉强跟上教学节奏,缺少质疑和思考的时间,还有部分教师忽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单纯是将知识掰开揉碎后递到学生嘴边,不给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很难使其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阻碍其学习兴趣的提升。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股脑地灌输知识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愈发凸显出“讲过不一定会,没讲一定不会”的问题。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足。
(三)忽视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极为关键,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但是其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为敏感,特别在意外界怎样评价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时,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学评价具有的积极影响,不能及时肯定表现优异的学生,或者是给予其不当的评价,最终结果适得其反。由于忽视课堂教学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差,教师和学生间不能形成高效互动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表现优异的学生不能被认可,导致积极性受到打击;表现较差的学生不能被鼓励,导致学习兴趣持续下降。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只会表扬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断打压那些所谓的“差生”,最终导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两极分化的问题愈发严重,与此同时,还给有效教学的实施造成不小的阻碍。
三、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每周的数学教学时间是相对有限的,假如教师能灵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在应对统一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时,不同教师取得的教学进度与效果也定然不同,有效的教学策略则能更好帮助学生展开高效学习,从而取得理想成效。为了更好地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其专注于数学学习,而不是被迫进行学习训练。数学科目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教师需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应用新理念来完善课堂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究课本知识。例如,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特定三角形做出观察,并展开猜想,在此基础上得到结论,并研究该特定三角形的相关数据,随后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得到勾股定理。基于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数和形二者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记忆。
(二)教学分层化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难度在不断提升,愈发凸显出学生间的差距。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样,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的是整体性授课方式,以至于不断放大了学生间的差距,学生间通过相互学习也很难将教学设计进行有效落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教师注重教学分层化,把学生看作个体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便于教师合理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展开分层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与发展,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其实施分批次教学,实施具体教学工作时,教师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展开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除此以外,教师还需结合学生表现,给其制定相对应的课后练习,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三)教学合作化
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影响力,并密切关注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不过眼下依然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以自身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学生积极性造成致命打击。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需要教师肯定学生自身具备的有效作用,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例如,进行“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课堂教学时,因为该知识点具备较强探讨性、趣味性,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便可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科学划分各学习小组,使其围绕平时出现在身边的轴对称物体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同时逐渐掌握轴对称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搭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