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2021-05-27王素梅郭晴雪
王素梅 郭晴雪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园教师要指导幼儿全面认识世界,帮助幼儿顺利走出人生的困顿期,让他们更好地认知世界、热爱世界。而在众多的幼儿学习内容中,科学是帮助他们发现世界的重要内容,但是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力争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拓展幼儿的认知。基于此,将信息技术与幼儿科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自然成为教师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领域 信息技术 教学融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功能和资源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的教学主要方式之一。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可以增加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环节中,需要教师结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进行精细化的教学研究与设计。对于幼儿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所要教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形象化的内容。通过形象化的内容展示,可以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可以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印象。本文从幼儿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科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科学教学的意义
首先,教学目标上看,幼儿科学旨在培养幼儿多元化的思维,让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多一些深度和厚度,而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形象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也可以让幼儿在很小的年纪就了解有关的信息技术,为他们将来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基础。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幼儿科学自身的内容有一定的形象性,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以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提升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感悟能力。最后从教学模式上看,传统的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和模式化,不利于幼儿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吸收,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传统的单一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还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刺激幼儿的直觉,进一步推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原则
(一)注重直观性
幼儿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非常少。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即便要用信息技术,也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要以幼儿的形象思维为基本出发点,为幼儿提供具体而形象化的内容,让幼儿直接受到形象化的刺激,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有科学性
幼儿时期的幼儿对世界的认知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他们喜欢模仿成年人的举动,他们尊重自己的第一认知,将看到的现象纳入正确的发展思维模式中。而幼儿科学知识的存在旨在培养幼儿科学的发展态度,引领他们具备判断正误的能力。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科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科学化的应用。在呈现具体的图片、视频、声音等资料时,教师要确保相关的内容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作用,让幼儿进行模仿和记忆,对幼儿的综合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三)以幼儿为本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每个阶段的教育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幼儿阶段,虽然幼儿不用像其他阶段的学生一样进行大量书面知识的学习,但是他们也要相应地接受一定的书面化的知识熏陶,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也要进行相关教学形式的创新。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要突出幼儿的发展地位,力争让信息技术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相关的知识。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在思维和思想上都如同一张白纸,让他们学习一定的知识,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一旦教师为幼儿进行一定的灌输式的讲解,过一会儿他们就忘在了脑后。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时应尝试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形象化支持,让幼儿在形象化的素材中受到刺激,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水果和干果”科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我先将有关“走迷宫”的游戏画面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并说道:“冬天快到了,老鼠为了让自己过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冬天,这一天,它偷偷溜出来寻找农民伯伯的水果,然后运回到自己的洞里。黑猫警长知道这一案情后,立马展开了调查。当警察准备到老鼠洞调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小道,那么,你们能协助警察找到老鼠的洞吗?”在进行故事情境呈现后,我将画面停留,让幼儿进行观察,在画面中有坚果的曲线,有水果的曲线,也有水果和干果结合的曲线。在幼儿观察后,我让幼儿到大屏幕前进行操作,将正确的路线指出来。如此,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形式,不仅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提升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热情。
(二)灵活应用技术进行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吸引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应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就下功夫。幼儿对外界的声音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动画中的人物对话。为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计多样的信息技术功能,让幼儿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吸引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具體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所要教的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声、光等的刺激,加深他们的记忆与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对该内容产生兴趣,在课堂中,我先通过信息技术加工的形式,让枫树、银杏树、桂花树三个小伙伴相互对话。在视频中,银杏树的叶子和枫树的叶子洋洋洒洒飘落下来,它们快乐地飞舞着,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当它们看到桂花树叶一动不动还在树上,就问:“桂花姐姐,你快让叶子落下来,陪我们一起去旅行吧!”而桂花树说:“我的叶子比较厚,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有它的保护,我的叶子不用掉落也可以过冬。”在看完故事后,我将视频暂停,并为幼儿提出一定的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哪棵树是落叶树呢?哪棵树是常绿树呢?”之后,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和分析,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三)完善信息技术,提升兴趣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进行一定的技术创新,不能只停留在为幼儿提供简单形象的画面刺激上,还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再次的研究,将其他功能进行拓展和应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拓展他们的认知。例如,在“月亮的秘密”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中的VR技术,为幼儿模拟一个真实的身在月球的环境,让幼儿可以从中感受到漫步月球的感觉,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关注和向往。在幼儿正在兴趣正浓之时,我提示幼儿:“这就是我们的月球,那么,我们的月亮中都有哪些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在我的语言刺激下,幼儿的感知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更浓。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形态之一,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科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和进步,还可以拓展幼儿的认知,提升幼儿对科学领域的兴趣,真正让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领悟能力,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陈蓉晖.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障碍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03):71-84.
【2】周巧燕.关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8):45-46.
【3】叶圣军.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研究[J].黑河学刊,2010(0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