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教育课堂改革

2021-05-27叶永盛李志恒陈军辉赵光伟

科教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课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叶永盛 李志恒 陈军辉 赵光伟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责任重大。[1]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难与现在的大学生契合,或是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如何改进当前教育模式,使之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当下,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度和深度两种教学模式改革,并从老师、学生和师生互动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方式的建议,探讨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培养模式 教学方式 网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2.002

On the Classroom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YE Yongsheng, LI Zhiheng, CHEN Junhui, ZHAO Guangwei

(College of Mechanical & Power Engineering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world has entered an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competition in today's world is mainly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have great responsibilities.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fit with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or to attract the interest of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improve the current education mode and make it more suitable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question we should think abou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puts forward two teaching modes of breadth and depth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mod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 student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probes into some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l; teaching methods; online classes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然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世界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责任重大。[1]作为中国教育重头戏的高校,其教育模式亦有待更新。不少学生在大学没有目标,找不到学习的兴趣,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学了将来能干什么等等。如何去培养高等院校的莘莘学子?让其实现人生价值和成就感。是值得每一位高等教育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有一个普遍的问题,便是学的东西很多,用的东西很少。学的东西繁复抽象,老师也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也是考完就忘,难以应用于实际。通过今年的案例,大家也深刻的意识到,网课虽然能上课,但是多数学生缺少学习氛围与自我约束,学习效率较低。如何在不增加教育投入和资源情况下,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展开。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相较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学习和理解方式已经产生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难与现在的大学生契合,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听课兴趣。

受制于现有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现阶段很多大学教师是照本宣科,没有抛出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在课程结课和毕业要求方面,多数也是以统一考试方式和毕业设计论文来考查学生学习情况,普遍存在“严进宽出”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智力资源。如今的中国科技高速发展,中国教育需要与发展相结合,才能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1培养模式的改革

1.1 广度、深度培养模式

现在很多大学生对选择的专业其实都不够了解,有些学校虽然有转专业的政策和大类招生供学生们二次选择或分流。但是半年时间内,并不够学生去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更何况,人随着自我成长和阅历的增加,自我喜好会改变。因此笔者思考大学生的学习是否可以改革为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广度,二是深度。

广度是指学生对各专业兴趣都不了解,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开设通用课程,比方说机械前沿,电气前沿类课程,其特点是每门课程较笼统,但是课时较短,学生修够学分需修习多门这类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多个专业。这样学生在后期的选择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学习也更有目标性,学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会更有成就感。再者,这样的课程安排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多门学科之间的异同和交汇点,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非常大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深度是指学生确定了对专业的兴趣和志向后,进行小班深度教学,这种将“大班”分成“小组”,将“大课”分成“小课”,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和问题的深入讨论,也能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问题。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地使老师的引导得到了价值的最大化。更难能可贵的是,小班制可以避免“大课堂”带来的问题。

1.2 传统课堂容量缩小+录播教学相结合

课堂人数过多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不少学生表示,如果课堂人数过多,那么在课堂上分神干其他事情,老师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现自己。因此,常常怀着侥幸心理去逃离枯燥的课堂与乏味的知识。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自由自在地玩手机成为当下大学课堂见怪不怪的现象。[2]再者,课堂人数过多,还会导致环境的嘈杂与压抑。当然,课堂人数对学生最明显的影响还要数对学生视线的影响。大家都有在大课堂学习的经验,我们时常会发现。如果教室人数过多,就很容易出现前后同学的视线遮挡问题。虽然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有了设立阶梯教室这样的解决办法。然而阶梯教室的设立,却又会导致后排的学生与黑板的距离变得更远。人所见到的事物,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显得更小。如果人与黑板的距离过远,即使依旧能够看到黑板,但也会由于辨识度的问题,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同时,教室过大,还会导致后排的同学难以听清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即使有些老师会使用麦克风,可是在大教室中麦克风的使用,又会产生回声,这样的课堂就会显得非常嘈杂。学生如果长期受到这些影响就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又怎么能够专心听讲呢。

如今,不少高校在高数课、概论课、选修课安排了100人甚至200人的大课堂,这样是很难达到课程设立的预期效果的。比如高等数学理解起来很深奥,但是对学生考试的要求并不高,可是高数的挂科率却居高不下?甚至有些高考数学120分以上的学生都会挂科。原因其实很大程度出在课堂的安排上面。本来高等数学就比较难,那些因为客观因素无法看清黑板或听清讲话的人就会觉等更难,从而放弃听讲,造成恶性的循环。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利用,我们应该利用当代科技对堂课进行录播。即使同学们上课跟不上进度,或走神,也可以对课堂进行回顧,避免因为漏听和错听知识点而落下课程。同时,录播课程对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有提高及监督作用。福州大学许志猛教授等人曾提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由教学方法决定的,而教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得以逐步提高。”[3]如果有了录播课堂,那么教学形式上就能得到反馈,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2教学方式的改革

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从老师、学生和师生互动三方面努力实施。

2.1 增强整个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以法学为例,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法学是一门极其枯燥的学科,成天与各种法律法典打交道,让人头痛不已。可B站某老师却掀起了一波法学学习的热潮,甚至许多不是法学专业学生慕名而来。原本枯燥乏味的法学课,变成了一种享受,真正起课堂催化剂的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当今时代“潮”文化的结合。法学是我们生活中的学科,无论是在我们生活中的纠纷,还是案件的处理,都离不开法律。如果生活中法律的普及过于深奥,那么在群众中的传播就会受到阻力。该老师将法律知识穿插在幽默典型的案例当中,学生从案例中收获了快乐,而且记住了知识点。在教师幽默行为高 时,轻松的氛围可以让有好奇心的学生放松心态。[4]当代大学教学,同样需要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课堂的幽默性,少一点枯燥,远离照本宣科。

2.2 激发同学们求知欲望

就像培根曾经说过的那样,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心则是知识的萌芽。中南大学《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这门课巧妙地将化学与我们小时候常常看的动画片联系起来,将化学中的各种反应和现象赋予一种全新的“服装”。同学们在上课时,看到儿时的片段时,会发出“原来是这样”“化学真奇妙”等话语,这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改变了同学们对理科,工科的认识,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对于机械专业也可以朝着这种方向发展,我想许许多多学生对“机车”“高达”这类机械人之类的抱有憧憬,我们可以将专业知识融入这些当中来,比如怎么实现机器战士动起来,通过现有知识自己制造小型的机器人,动画中激光炮,导弹,现在科学能不能实现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可极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3 创建师生对答平台

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就成为决定互动教学效果的关键,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将成为“一潭死水”。[5]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讨论的能力较差,其实更需要老师的引导,而大学更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适合学生自我讨论讲课。比如武大精品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模式就很值得我们借鉴。这门课摒弃了只有老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传授其中思想。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充当知识宝库的“门”,而老师充当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旁听这门课的时候不难发现,学生所问的问题,不仅是考试重点,而且还反映着对中国变革的思考;老师答疑解惑,不仅传授了知识,还赋予了学生对人生百态的思考。这种教学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分成了几大块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出发,系统地讲解其中丰富的知识点,然后再为整体的结构框架增添一些同学们没有涉及的知识点,使得整堂课显的完整而不凌乱。在与老师对答的环节上设置上,不仅拉近师生的距离,而且在无形间树立学习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3结论

在当下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如何将现代科技融入当今高等教育课堂已成必然,并且其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意义深远。高等教育课堂改革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改革环节中扮演的角色,并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好,长此以往,中国的高等教育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越办越好。希望本文能给高等教育课堂改革事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补充作用,也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在不久的未来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2019 年课程思政专题项目(K2019007)、三峡大学2019 年课程思政专题项目(K2019006)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浅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论坛,2013(20):280-281.

[2] 高顺成,王雪,李秋霞.对被手机绑架的大学生听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办公自动化,2018,23(15):19-23.

[3] 陈良琴,李娟,许志猛.谈谈大龄教师及老课程的推陈出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32-33.

[4] 罗文豪,陈佳颖.大学生好奇心对自我领导的影响——教师幽默行为的调节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106-109.

[5] 束义明,张丽霞,李浩东.高校课堂教学互动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7):232-233.

猜你喜欢

网课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盗版网课何时休
网课欢乐多
网课——折磨人的新物种
现在的网课,也太不可描述了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