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针对性护理效果探讨

2021-05-27张露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血压血液心理

张露玉

血液透视是患者临床治疗中常用方式,对改善患者血液系统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方式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心率失常、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等,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感,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使得致死率和致残率提升。而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广泛使用,为保证透析效果,减轻患者不适感以及透析中并发症问题,促使患者配合急性治疗,需要采用适合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以此减轻治疗对患者负面影响[1-2]。以往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可起到一定控制效果,但护理效果不理想,与之相比,针对患者并发症采用相对应护理措施,既可提升对并发症的控制水平和对血液透析的认知水平,又可提升护理效果,患者对该方式的护理满意程度更高[3-4]。本次研究重点分析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及体会,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70例血液透析后并发症患者作为护理对象,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知情同意,设置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1.23±3.24)岁,透析时间1~10年,平均时间(5.31±2.11)年。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1.55±3.19)岁,透析时间1~10.5年,平均时间(5.35±2.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检测、用药指导、静脉输液、饮食指导和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1)低血压。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控制患者水和钠日常摄入量,控制体质量,指导其正确减肥和体质量控制方式。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镇静等药物,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检测血压状况[5-6]。(2)高血压。指导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片等短效降压药物,定时进行血压检测,直到血压恢复。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抚平患者情绪,放松心态,降低血压水平,并叮嘱患者减少日常钠盐摄入量。(3)低血糖。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量使用降糖药物,并随身配备甜食,出现血糖低状况即刻服用,必要时静脉注射高渗糖溶液,加快血糖恢复速度。(4)心律失常。针对该并发症患者应检查其血钾水平,告知其正确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并通过心理疏导平复患者情绪,防止因情绪紧张导致心率失常状况加重[7-8]。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评分标椎分别采用焦虑量评分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量评分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9],其中,SAS量评价表中临界值为47分,即评分低于47分为无焦虑状态,评分越高焦虑心理越严重,SDS量评价表评分临界值为50分,即评分低于50分为无抑郁状态,评分越高抑郁严重。

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知水平可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与护理效果正相关。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休克、呼吸困难、代谢异常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患者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分为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70~89分)和不满意(<70分),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比较(分,±s)

指标 例数 SAS SDS 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60.78±7.12 39.56±4.27 68.36±5.42 42.31±4.55 70.36±3.42 93.62±2.31对照组 35 60.88±7.09 48.61±4.21 68.94±5.13 51.64±4.23 70.94±4.12 86.24±2.33 t值 - 0.059 8.929 0.460 8.885 0.641 13.307 P值 - 0.953 0.000 0.647 0.000 0.524 0.000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对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和对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数值均改善,两组相比观察组更优(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血液透析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为2.86%,高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80.00%,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方式,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治疗中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利用空心纤维透析器,经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实现物质交换,清除患者机体血压中代谢废物,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并清除身体中多余水分,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态。但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10]。因此,应采用相应护理措施,转变患者日常行为、生活习惯,提升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而以往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缺乏对患者具体状况的思考,并且易忽视患者心理和情绪,不重视患者本身对血液透析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应用效果有限[11]。而针对并发症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中,针对低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控制其水、钠摄入量和体质量,指导其正确减肥和镇静等药物服用方式,关注其生命体征,可改善其低血压状态。对高血压患者使用硝苯地平片等短效降压药物,并做好定期血压监测工作,适时调整药物使用量,并落实心理评估,控制影响血压相关因素,利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针对低血压患者指导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时补充血糖,利于加快患者血糖恢复速度。而对于心律失常类型患者,指导其正确服用药物,并改善其心理状态,利于改善患者血钾和心率[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对血液透析的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对比,观察组(2.86%,94.29%)均优于对照组(17.14%,7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方式,可提升并发症控制效果,同时可缓解其负面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血液透析方面知识认知程度和患者满意程度。

猜你喜欢

血压血液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稳住血压过好冬
心理感受
多彩血液大揭秘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神奇血液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