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以合肥地区为例

2021-05-27吴玉玲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湿度风速测点

吴玉玲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仓储设施建设量大幅增加,物流仓储行业的环保节能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大量物流仓储空间因为不合理的热环境,导致仓储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受损和相关能耗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加。因此,本文以合肥地区(夏热冬冷地区)某物流仓储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夏季热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找到造成合肥地区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不合理的主要因素,为后期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1 调查测试

1.1 调研对象及概况

通过资料收集和前期对物流仓储空间调研走访,了解到合肥地区物流仓储空间主要以单层钢结构大跨度为主。实测选取的物流仓储空间属于单层钢结构大跨度结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对后期物流仓储空间热环境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物流仓储空间基本概况:单层,平面形式为矩形,结构形式为大跨度钢结构,经实地测量,此空间长约116.1m,宽约32.15m,层高约为6.6m、室内净高约6.0m,装卸区有4m宽的月台区,与室外地面高差近1.35m,围护结构的主要材料为彩钢板。

1.2 测试方案

1.2.1 测试仪器与物理参数

热环境实测内容包括室内外相关参数的采集:①室外参数 室外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室外风速;②室内参数 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黑球温度。采用的设备及其参数如表1所示,实测之前按照ISO 7726标准要求进行调试仪器,测试点选取模拟人体站姿的高度安放。为保证实测数据的准确性,需将试验设备置于测试位置10min以上,待数据稳定后再进行读取。

表1 实测仪器设备信息

1.2.2 测试对象及布点

物流仓储空间总体布点按照网格法,在主要的仓储作业区纵向依次布置(1-1,2-1,3-1,4-1,5-1)1 组测点,横向依次布置(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4 组测布点,在办公区布置了(5-1,5-3,5-5)1组测点(见图 1)。

图1 物流仓储空间平面图及仪器分布

1.2.3 测试方法

本次夏季物流仓储空间热环境的调查测试时间为8月2日,当天室外天气状况较好,晴天多云,微风,最低温度26℃,最高温度35℃。测试时间选在相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段9:00—17:30,连续无间断,每10min记录1次室内外温度、湿度、风速等相关数据。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热环境参数总体现状分析

本次测试共获得1 104组室内外样本数据,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对比如表2,3所示。

表2 物流仓储空间室内实测数据统计

表3 物流仓储空间室外实测数据统计

综合 1,2,3,4,5 组实测数据,整体上与(1-1,1-2,1-3,1-4,1-5),(1-1,2-1,3-1,4-1,5-1)典型组数据趋势较为接近,本文以(1-1,1-2,1-3,1-4,1-5),(1-1,2-1,3-1,4-1,5-1)2 组纵横测点的温度、湿度、风速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如图2,3所示。

图 2 1-1,1-2,1-3,1-4,1-5 测点温度、湿度、风速对比

图 3 1-1,2-1,3-1,4-1,5-1 测点温度、湿度、风速对比

2.1.1 空气温度

温度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室内最高温度34.9℃、最低温度28.5℃、平均温度29.8℃,室外最高温度35.7℃、最低温度30.7℃,室内外温度都相对保持在29~36℃。因测试时间为9:00—17:30,夏季这个时间段太阳辐射相对较强,温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室内外温差保持在1℃左右。

由图 2a 温度对比可知,(1-1,1-2,1-3,1-4,1-5)测点总体趋势与室外温度保持一致。9:00—12:30时段,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在14:30左右达到最高点;14:30以后,温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9:00—12:00 时段,(1-1,1-2,1-3,1-4,1-5)测点温度依次递减,其中,1-1处的温度最高,1-5处的温度最低;15:00—17:00时段,1-5处温度出现了较大变化,总体温度高于(1-1,1-2,1-3,1-4)测点处温度。这说明由于朝向不同,物流仓储空间不同方向的围护结构受到太阳辐射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9:00—12:00时段,随着东向室外太阳辐射与温度的上升,东侧墙体受到很强的辐射,导致靠近东侧墙1-1点的温度上升很快,温度最高。15:00—17:00时段,室外太阳辐射转向西侧,导致1-5处的温度比其他点高。

从图3a来看,5-1处温度最高、4-1处温度最低。这是由于5-1处在南面墙体,4-1处于北侧墙体,几乎没受到太阳辐射。2-1处温度高于1-1处温度,主要是由于2-1处周围货架众多,货物密集,库门与相邻库门间隔距离较远,且开启频率较低,空间积聚的热量很难快速散去。由于3-1处货架相对较少些,临近的库门开口较多,其温度低于1-1处。

2.1.2 空气湿度

湿度对比分析:总体上室外湿度变化较大,最高值为86.4%,最低值为60.0%;室内湿度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53.0%~68.0%,总体上上午的湿度较下午的湿度高些。人体舒适的湿度范围为45%~65%,由于室内气温总体维持在30℃左右,外墙鲜少开窗,货物堆积较多,因此会稍感闷热。

2.1.3 空气流速

风速对比分析:测试日室外呈现微风状态,风速为1.2~6.5m/s范围内波动,主要为东南风向。室内的风速与室外相比,整体呈现很大的衰减,在接近库门处,货架风速较大,在1.0~-4.8m/s,而更大范围的物流仓储空间风速为0~0.1m/s,处于无风状态。

接近库门开口处风速也有一定的不同,如图3c来看:整体3-1处风速高于4-1,5-1处,由于主要风向为东南风,3-1处附近库门开口较多,室外风可以进入室内。1-1处风速高于3-1处风速,主要由于1-1处货物堆积较3-1处较少,接近办公区,人员活动频繁,库门开启较为频繁。

整体仓储空间开窗较少,屋顶有少量天窗且不开启,主要用于自然采光,只有库门作为主要的通风开口。由图3c1-1,1-2,1-3,1-4,1-5 测点风速对比可知:靠近库门的1-1处风速较大,而1-3,1-4,1-5测点整体风速在0~2m/s,偏小,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仓储空间的进深过大,众多高层货架的布置,通风开口较少。

2.2 主观问卷调查研究

通过对实测仓储空间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105份(男性73%、女性27%)。通过问卷分析,在舒适感觉上,64.3%的受访人员表示温度过高,室内不透风;21.4%的受访人员表示温湿度适中,但透气性较差;14.3%受访人员表示温湿度适中,透气性良好。

3 结语

通过对合肥市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的调研及实测,对获得的热环境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策略。

1)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整体舒适度较差,主要体现为室内温度过高,大面积的仓储空间处于不透风状态。大部分仓储建议后期可通过增加适量的通风口、加大仓储空间自然通风的效果,改善室内热环境。

2)整体的湿度基本维持在50%~70%,较为适宜,符合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

3)大部分仓储工作者对现有热环境不满,期望温度在23~25℃,并具有良好的通风。

猜你喜欢

湿度风速测点
液压支架整机静强度试验及等效应力分析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最优TS评分和频率匹配的江苏近海风速订正
某废钢渣车间落锤冲击振动特性研究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泰州大桥主缆纵向湿度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基于GARCH的短时风速预测方法
跟踪导练(二)(2)
考虑风切和塔影效应的风力机风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