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效应分析

2021-05-27赖彦洁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贸易额东盟国家进口

赖彦洁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引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成立,是我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在过去十年中,该自贸区有效提高了双方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扩大了双边贸易规模,推动对外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当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已进入黄金时期,双边贸易总额从2009年自贸区成立前的213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415亿美元,总体结构趋于平稳。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下,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合作,共享经验,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在世界贸易萎缩、经济衰退、人员流动受限的影响下,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增长,东盟已超越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基于此,在自贸区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寻求未来发展方向时,对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效应的定量测算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扩展引力模型,选取双方贸易的影响因子,采用2002—2019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数据分析该自贸区的贸易效应。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概况

(一)贸易规模

中国—东盟自贸区自建立以来双方贸易额不断增长,政治互信更加牢固,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成为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国。自2002中国—东盟自贸区筹建以来,双边贸易额从50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415亿美元,贸易额扩大了十多倍(如图1所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东盟也在2020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且增速远远高于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的贸易增速。

图1 2002年—2019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及增长率

(二)贸易结构

中国与东盟的商品贸易结构总体平稳,其中机器、电气设备占比最高,在进出口贸易中均超过总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对比中国对东盟出口和从东盟进口的十大类产品可以看出(如表1、表2所示),进出口商品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其中机电产品、矿产品、塑料产品、钢铁、光学设备在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比较高,双方贸易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中国出口产品中制成品占比相对较高,而东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资源类和技术类比例相对较高,这符合双方的资源禀赋情况和科技水平,表现出双方在不同贸易领域的互补性。

表1 2019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前十类产品金额及占比(单位:亿美元)

表2 2019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十大类产品金额及占比(单位:亿美元)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贸易引力模型的概念源于物理学的万有引力方程,在1962年首次被Tinbergen从物理学领域引入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并逐步成为度量自贸区贸易效应的主要方法。引力模型的基本设定为,双边贸易额随两国的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两国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除此之外,其它可以对贸易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因素也可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其基础形式为:

其中Tij表示i国和j国间的贸易额,GDPi、GDPj分别为各国国民生产总值,Distij表示i国与j国间的地理距离。出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代表贸易的经济产出水平,进口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表示贸易的需求水平,两国间的距离是对其贸易成本的衡量也是不同经济体间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更好地解释真实的贸易活动,本文基于研究的重点在基础引力模型中增加人口总数,以此反映国家的内部需求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并增加虚拟变量语言和自贸区建立,以反映贸易的便利度和贸易效应。经过扩展的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下角标c表示中国,d表示东盟国家。具体变量解释如表3所示。根据关税同盟理论,自贸区的建立将对区域内双边贸易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是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提高后,双方原本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被伙伴国低成本的商品所取代,因此创造了新的进口和贸易额的增长;贸易转移是指贸易伙伴国彼此降低甚至取消关税,从而使其先前从非成员国的进口转移到成员国,导致区域内国家从非本区域国的进口量降低。

表3 引力模型变量说明

(二)自贸区贸易效应验证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超过0.8,表明模型整体的设定较为合理,解释力较强。GDP系数为正、地理距离系数为负也符合引力模型的基础假设。即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总量的上升可以明显促进双方贸易额的增长,而地理距离越远越限制双方贸易额的增长。从表4的模型参数可知,当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总量的乘积增长1个百分点时,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将增长0.44个百分点,而对东盟的出口则增长0.31个百分点。距离增加1个百分点时,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将降低0.2个百分点,对东盟的出口则降低0.23个百分点。人口数量增加和语言相通也可以促进贸易的增长,其中中国与东盟的人口乘积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将增长0.5个百分点,而对东盟的出口则会增长0.52个百分点。在我国官方用语为汉语的前提下,如东盟国家内部也把汉语作为官方用语之一或居民使用汉语率较高也将促进贸易的便利度,且能大大提高双方的贸易额。从FTA的结果可以看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从贸易伙伴的进口增加约93%(e0.66≈1.93),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加约 186%(e1.05≈2.86),由此可以得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贸易效应显著,且对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强。

表4 模型估计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我国正式建立的第一个对外自由贸易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对双方进行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量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贸易效应显著。相比于中国进口东盟产品,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产品向东盟出口的促进效应更强。

(二)政策建议

第一,深化关税合作,促进双方贸易潜力提升。当前,双方已签署了一系列降低进出口关税的协议,关税水平远低于世界贸易组织商定的水平,有利于贸易往来。而且在2010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对正常商品的关税降至为零,其他商品的关税水平也远低于WTO规定的水平,但相比欧盟等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规则还有进一步降低关税的空间。

第二,积极调整贸易结构。通过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技术进步,与东盟国家形成明确的产业分工,强化各自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并引进医药、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第三,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内部互联互通。东盟与中国在陆地和海域均有接壤,而且东盟地区也是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运输路线。因此,加强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广西南宁到新加坡的铁路建设以及大湄公河地区的泛亚铁路都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桥梁,可更好地促进双方贸易畅通,实现双赢。

第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深化经贸往来。东盟成员国除老挝外均为沿海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发展地区。因此,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积极构建休戚与共的伙伴关系。可通过港口建设及泛北部湾经济区、澜沧江—湄公河等次区域的合作,进一步发展海洋贸易,巩固双方经贸关系,深化贸易往来。

猜你喜欢

贸易额东盟国家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