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0—2019年中国人群尿路感染的疾病负担分析

2021-05-27唐诗迪顾佳敏李柄辉曾宪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年龄段例数

朱 聪,訾 豪,黄 桥,唐诗迪,顾佳敏,邓 通,李柄辉,曾宪涛,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泌尿外科;2.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湖北武汉 430071;3.武汉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1)

尿路感染是泌尿外科十分常见的疾病,估计全球每年至少有2.5亿人发病[1]。美国每年因尿路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5亿美元[2],由疾病复发和细菌耐药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也不容小觑[3]。有研究显示,我国约有11.2%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尿路感染,女性比男性的患病率更高(24.13%vs.3.67%)[4];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9.39%~50%[5-6],在南方地区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中,中位住院时间为11 d,出院后1、3个月因再次发生尿路感染的住院率分别为33.97%和56.73%[7]。目前,我国尚无全国范围内的尿路感染流行病学数据,而了解疾病的分布及流行病学趋势对疾病的防控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对1990—2019年我国尿路感染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尿路感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GBD 2019研究中中国的数据。2020年10月发表的GBD 2019采用标准的、可重复的方法评估了204个国家和地区关于369种疾病和损伤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综合评估了风险因素暴露程度、相对风险和可归因的疾病负担[8-9]。GBD 2019利用多种数据来源对中国疾病负担进行了估计,死因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SPs)死因监测和中国CDC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等,发病和患病数据来自文献的系统回顾等途径[8]。本研究采用GBD 2019结果中1990至2019年中国尿路感染的发病例数、死亡例数、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DALYs、YLLs和YLDs作为评估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

1.2 尿路感染的定义本研究中尿路感染的定义为导致发热、无力等全身症状并且影响日常活动的肾脏感染[8]。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第9版,编码包括:N10-N12.9、N13.6、N15、N15.1-N16.8、N30-N30.3、N30.8-N30.9、N34-N34.3、N39.0-N39.2、590-590.9、595-595.9、597-597.9、599.0。

1.3 统计学分析GBD 2019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对数据进行建模,以生成按年龄、性别、年份和地理位置来划分的估计值,详细描述见文献[8]。DALYs是评价疾病负担的综合指标,是YLLs和YLDs的总和[10-11]。标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i代表ith年龄组的年龄标准比率,w代表所选参考标准人群中同一ith年龄组的人数(或权重),A代表年龄组的数量[12]。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用来衡量指定时间内标化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评估当前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其计算方式为:以年份作为自变量x,率的对数值作为因变量y,拟合直线,即:y=b+mx;进而计算EAPC=100×(em-1),方法见文献[13]。

根据GBD 2019提供的年龄分组,将患者分为<5岁、5~14、15~49、50~69和>70岁年龄组,按照性别与年龄组开展亚组分析。

2 结 果

2.1 我国和全球尿路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比较与1990年相比,2019年我国尿路感染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增加了55.01%和23.90%增幅均低于全球水平(表1)。而标化发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均有所降低,EAPC分别为-0.20(95%CI:-0.27~0.13)和-2.75(95%CI:-3.16~-2.34)。全球标化发病率自2000年起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我国自2005年起明显下降,并在2010年后维持相对平稳。

2019年我国女性和男性的发病例数分别为1 962 万和276 万,相比1990年,女性的死亡例数变化不明显,而男性增加了50.85%;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较1990年有下降,且女性标化发病率为男性的7.13倍,而男性的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1.87倍(表1)。从整体上看,男性和女性的发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性的死亡例数于2000年开始超过女性,两者的标化发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05年至2010年间(图2)。

表1 1990年、2005年和2019年中国和全球尿路感染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

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0~69岁,其次是15~49岁和>70岁年龄段;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在2005—2010年期间均有明显下降趋势。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是>70岁,其次是50~69岁,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后降幅更明显(图3)。

A:发病率;B:死亡率。

2.2 不同年份尿路感染患者的DALYs、YLLs及YLDs变化趋势我国尿路感染的DALYs、YLLs于2000—2015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较1990年分别下降了15.07%和18.27%;而YLDs呈逐年升高趋势,相比1990年增加了55.93%。30年间DALYs和YLLs标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YLDs标化率维持相对平稳的水平(表2、图4)。

A:DALYs、YLLs和YLDs变化趋势;B:DALYs、YLLs和YLDs标化率的变化趋势。图4 1990—2019年中国尿路感染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及其标化率的变化趋势

表2 1990年、2005年、2019年中国尿路感染患者DALYs、YLLs和YLDs的性别分布情况

如图5所示,>70岁是我国尿路感染疾病负担最严重的年龄段。相比1990年,2019年我国男性和女性在各年龄段DALYs和YLLs率均明显下降,而YLDs率在15~49岁年龄段有所增高。DALYs、YLLs 1990年5~14、15~49和50~69岁年龄段女性均高于男性,而2019年男性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YLDs 1990年、2019年各年龄段女性则均高于男性。

A:DALYs率变化趋势;B:YLLs率变化趋势;C:YLDs率变化趋势。

3 讨 论

本研究分析了1990至2019年我国尿路感染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尿路感染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均有增加,但总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相比1990都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发病率在近10年有回升的趋势,这可能与细菌耐药等因素有关[14-15]。此外,DALYs和YLLs及其标化率都大幅下降,虽然YLDs增加了55.93%,但其标化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及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所致[16]。

尿路感染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据文献报道,长期居住在照护机构的老年人中,尿路感染患病率约为1.50%~1.64%,占所有医源性感染的30%~40%[17];在社区中,>85岁的老年人尿路感染发病率达11.2/100人年,在女性中达12.8/100人年[18];本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尿路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0~69岁,在2019年达2 274.86/10万,>70岁的老年人患病率达1 526.74/10万。这可能与老年人因体能下降为降低如厕次数而饮水量减少、尿道屏障增龄性改变、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老年女性尿道酸性环境改变、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增高等因素有关[19]。因此,治疗罹患的疾病、倡导老年人多饮水及适度活动,可能是降低老年人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研究表明,大约有50%的女性一生中会患1次尿路感染,25%的患者在6个月内会复发[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女性尿路感染的标化发病率是男性的7.13倍,而DALYs、YLLs相比1990年明显降低。相对于男性,女性的生理结构、性交、怀孕、糖尿病、围绝经期妇女阴道酸性环境改变、绝经后妇女膀胱排空功能下降等都是高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还有研究显示女性首次发生尿路感染的年龄和基因易感性亦是风险因素[22-23]。2017年发布的《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强调去除诱发尿路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因素,合理休息、多饮水、碱化尿液等一般治疗,以及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抗生素能有效改善症状[24]。本研究中女性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DALYs和YLLs的降低可能说明了我国对女性尿路感染的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应继续推广并提高女性群体的泌尿系统健康意识。

小儿尿路感染十分常见,但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因为症状没有特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尿液样本难以收集[25]。此外,小儿尿路感染可引发肾脏瘢痕形成,进而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高血压、肾衰竭等[26-27]。有研究发现,2005—2012年我国小儿尿路感染中革兰阳性菌有增加趋势且伴随细菌耐药率增加[28]。本研究结果显示<5岁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在2005年后明显下降,2010年后维持平稳水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DALYs、YLLs和YLDs较1990年也明显下降。小儿尿路感染可能与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免疫系统尚未完善、长时间穿戴纸尿裤等因素有关[29]。因此,我们建议应大力推广小儿尿路感染诊治指南并制定相关规范,尤其是对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指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预防的目的,还可降低因小儿尿路感染引发的其他疾病。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GBD数据中不包括中国各个省份的数据,所以省份之间关于疾病负担及发展趋势的差异暂无法分析,这种局限性在既往文献中已报告[11,30]。其次,受限于GBD中尿路感染的定义,本研究的结果仅反映了部分尿路感染的疾病负担,故可能低估了疾病负担。最后,鉴于尿路感染的临床分型较为复杂,未来可针对各个临床分型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来分析和验证。尽管存在以上局限性,但本研究仍是目前我国最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及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建议开展我国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我国目前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综上所述,1990至2019年,我国尿路感染的发病例数及死亡例数呈增多趋势,而标化发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DALYs、YLLs及其标化率呈下降趋势,而YLDs呈升高趋势。2019年,女性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发病负担集中在50~69岁年龄段,死亡和伤残负担主要集中在>70岁年龄段。因此,建议加强女性尿路感染的防控,加强对男性及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诊治。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年龄段例数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