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在耳石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27李红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耳石前庭躯体

李红艳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前庭外周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约占所有眩晕症的1/4,主要指患者头部运动于特定位置时会引发短暂眩晕,会产生较长时间漂浮感、头重脚轻感,伴随眼球震颤,属于自限性疾病的一种[1]。早期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是治疗BPPV常用药物,能够对脑血流起到改善作用,有一定治疗疗效;但无法对BPPV复位后头晕起到根治作用,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症状,给生活、工作带来一定影响[2]。文献报道[3],前庭康复训练能够依靠本体视觉系统,结合残余前庭觉、应用视觉等对前庭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眩晕病程,提高治疗效率,达到治疗功能减退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在BPPV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1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0例与B组41例。A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47±10.61)岁;发病次数:<2次29例,≥2次11例;病程9 d~9个月,平均病程(4.53±3.07)个月。B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8.41±10.58)岁;发病次数:<2次30例,≥2次11例;病程9 d~9个月,平均病程(4.49±3.0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4]相关诊断标准;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仍存在眩晕、颈部僵硬、走路不稳等参与症状;家属与本人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耳部疾病;既往存在耳部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

1.3 方法

1.3.1 A组 饭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规格:6 mg,生产批号:20171131/20190723)6 mg/次,3次/d,连续服用6周,或至残余症状消失。

1.3.2 B组 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①凝视训练。患者取坐位,手臂前伸,保持头部不动,一只手指与目光齐平,上下摆动手臂(幅度约45°),眼睛跟随手指转动;坐位,手指平放维持不动,头部上下左右转动(幅度约45°),眼睛看向手指。②位置训练:于睁眼及闭眼时进行,患者取坐位,并弯腰向前,使双手能够触摸地面,再弯腰时将头部分别转向两侧;平卧位时,指导患者整个身体从一侧转向对侧,并由卧位姿势时坐起,头部分别转向两侧。③姿势训练。于睁眼及闭眼时练习,指导患者双脚站立靠拢;单脚站立,使脚跟对脚尖;行走或站位时,指导患者上下左右转动头部,走路过程转身盯住后脚;或绕支撑点转圈,走上斜坡或楼梯,围绕障碍物行走;在变化视觉环境中行眼睛及头部固定或不固定行走与站立;上述训练15 min/次,2~3次/d;训练过程中加强对患者保护。连续训练6周,或至残余症状消失。

1.4 评价指标 ①疗效[5]。于治疗6周后评定,显效: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并经Dix-Hallpike试验显示阴性;好转:头部转动时仍存在眩晕感,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Dix-Hallpike试验结果显示出现诱发性眼震,且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Dix-Hallpike试验显示阳性;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眩晕程度:应用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6]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眩晕程度进行评定,包括功能(9项)、躯体(7项)、情感(9项)3方面,总分100分,每项采取0~4分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眩晕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B组有效率(87.80%)高于A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DHI中功能、躯体、情感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躯体、情感各项评分均下降,但B组低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DHI=眩晕残障评定量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 P<0.05。

组别 例数 功能 躯体 情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40 26.61±2.57 13.81±2.35a 19.83±2.35 9.39±2.17a 24.32±2.31 14.13±2.58a B组 41 26.59±2.61 9.32±1.82a 19.80±2.42 7.64±1.23a 24.35±2.36 9.26±1.74a t值 0.035 9.628 0.057 4.479 0.958 9.982 P值 0.972 <0.001 0.955 <0.001 0.954 <0.001

3 讨论

BPPV指受外界刺激后,耳石产生脱落,在淋巴管中来回移动漂浮,当耳石漂浮到半规管内,对半规管毛细细胞造成刺激,影响人体平衡功能,出现剧烈眩晕感[7]。临床针对BPPV多采取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无法取得根治效果。

甲磺酸倍他司汀属于组胺类药物,属于组胺H1受体激动剂,能够作用于红细胞,利于提高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进而使脑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同时还能够对H3受体拮产生抑制作用,使组胺分泌时间延长,舒张内耳血管,继而达到改善眩晕的目的[8]。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有效率高于A组,B组功能、躯体、情感各项评分均低于A组,表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用于BPPV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程度。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机制较为复杂,在经过头-眼-躯体相关训练后,有效改善周围性前庭功能紊乱,在迷路受损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广泛;通过前庭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代偿性减轻眩晕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训练时以头-眼运动为主,同时变化躯体姿态,在患者支撑面减少的同时,使患者在平衡状态下尽量开展躯体与头部变化,并不断进行诱发眩晕活动;通过凝视、位置、视觉不同方式训练,能够使患者头颈部肌肉得到更好放松,并在头部活动时,可将残余耳石打碎,有效降低耳石沉积风险,促进耳石溶解和吸收[9-10]。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应用,起效更快,既能够改善患者内耳循环,还能够加速耳石碎片残余尽快溶解吸收,有助于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时间,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治疗疗效。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前庭康复训练体系,故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难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为BPPV患者提供更高效的健康保障。

综上所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用于BPPV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程度,继而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猜你喜欢

耳石前庭躯体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忽视的“前庭觉”
前庭神经炎 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耳石症如何治疗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你了解耳石症吗
耳石不是“耳屎”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