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梗涂蜡复合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2021-05-27张超杰唐美玲郑秋玲肖慧琳张焕春

保鲜与加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鲜剂保鲜枝条

张超杰,唐美玲,郑秋玲,肖慧琳,王 婷,张焕春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5500)

红地球葡萄为欧亚种,在我国种植面积已达1.33×105hm2,产量280万t,在我国鲜食葡萄中已成为仅次于巨峰葡萄的第二大鲜食葡萄主栽品种,并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1-2]。红地球葡萄在我国北方地区露地栽培9月下旬成熟,保护地栽培可延晚到11月至来年1月采收,我国南方的云南4—6月就有露地成熟可采的红地球葡萄[3]。贮藏保鲜是解决红地球葡萄周年供应的重要手段,每年全国贮藏量有15~20万t左右,然而,葡萄易腐烂、不易贮藏,一系列贮藏保鲜的物理[4]、化学[5-7]方法应运而生。红地球葡萄抗灰霉病能力较弱,在贮运过程中较易腐烂。红地球葡萄果梗自身保绿特性属中下,在贮运过程中更易干梗,主要原因是红地球葡萄果梗更易失水。SO2可以杀菌、消毒,现已被广泛用于果品保鲜[8-9],但红地球葡萄不耐SO2,在贮运过程中易发生SO2伤害,主要表现为果皮和果肉漂白及口感风味变劣,损伤首先发生在果梗、浆果与果梗连接处以及浆果机械伤口和自然微裂口处,症状表现为果梗失水萎蔫,果实形成凹陷漂白斑点,进而使果肉和果皮组织结构受损,果粒出现不愉快的刺鼻气味,损伤处出现凹陷并变褐,故在贮运过程中SO2用量应适当。

本试验拟通过果梗不同涂蜡方式、果梗带部分枝条、添加CT2保鲜剂、1-MCP处理等方式,对红地球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果实品质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解决红地球葡萄漂白、果实腐烂、干梗等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减少使用保鲜剂的绿色安全贮藏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与试剂

红地球葡萄:2018年9月28日采自烟台市发城镇忠厚村,树龄6年,选择充分成熟,果实大小适中、成熟度和着色均匀一致,无病虫害的果实。采收当天立即运入烟台农科院冷库内预冷,预冷温度-1~1℃,在24 h内使果实温度达到0℃,贮藏温度为0~1℃。

CT2保鲜剂,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制,主要成分是焦亚硫酸钠,每包装含保鲜剂2片,每片质量0.5 g;智利保鲜垫,购自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成分是焦亚硫酸钠;1-MCP(有效成分0.14%),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产品;氯化钡、抗坏血酸、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次甲基蓝、抗坏血酸、草酸,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2,6-二氯靛酚,成都市科隆化工试剂厂产品;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与设备

JA1003N型电子天平,TA.XT.Plus型物性测试仪,FJ-200S型数显高速均质机,JB-3型恒温定时搅拌器,TU-1810A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CA-10型呼吸检测仪,PHS-3C型pH计,HH-S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GL-20型冷冻离心机。

1.2 方法

1.2.1 处理与包装

果梗涂蜡+CT2保鲜剂:将市售蜡烛融化后涂抹于葡萄果梗剪口处,涂抹的重点为果梗剪口处,应全部将剪口涂严,果梗涂抹的长度约为3~5 cm,涂蜡后的葡萄装入保鲜袋中,加入CT2保鲜剂,密封。

1-MCP处理:选用一个容积为1.0 m3的塑料大桶作为1-MCP气体处理的密闭空间,在桶内放入5 kg葡萄果穗,按照试剂使用说明,准确称取1.6 g的1-MCP粉末放入干燥小蒸发皿中,一起放入桶内,用移液管取去离子水滴入小蒸发皿,然后迅速给桶加盖并密封使桶内1-MCP浓度为1μL/L,处理6 h后打开,装入保鲜袋中密封。

带6 cm长枝条的果梗+CT2保鲜剂:葡萄采收时,以果梗基部处为中心,两端各留3 cm长的葡萄枝条,装入保鲜袋中,加入CT2保鲜剂,密封。

1.2.2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方式,具体方案见表1。贮藏180 d,每45 d取样1次,测定红地球葡萄果实硬度、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

表1 不同贮藏方法的处理方式Table 1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storage

1.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3.1 腐烂率

腐烂率(%)=腐烂果粒个数/果粒总数×100[10]

1.2.3.2 果梗褐变指数

将表面果梗褐变的面积分为4级,无褐变的为0级,褐变面积达0~1/4为1级,1/4<褐变面积≤1/2为2级,1/2<褐变面积≤3/4为3级,褐变面积达3/4以上为4级。

1.2.3.3 漂白指数

以果粒表面漂白斑面积所占果粒表面积的比例进行分级,分为24级,无漂白斑的为0级,漂白斑面积≤1/24为1级,1/24<漂白斑面积≤2/24为2级,以此类推,22/24<漂白斑面积≤23/24为23级,漂白斑面积23/24以上为24级。

漂白斑面积=1/4π×d2式中:d为漂白斑的平均直径。

果粒表面积=π×D2式中:D为果粒的平均直径。

1.2.3.4 呼吸强度

采用静置法[12]进行测定。将处理后葡萄果实静置1 h后,打开干燥器,取出培养皿,将碱液移入三角烧瓶中(冲洗4~5次),加入饱和氯化钡溶液5 mL,2滴酚酞指示剂,用草酸滴定至红色刚刚消失,记录草酸使用量,同一方法滴定空白试验中的碱液,记录草酸使用量。

1.2.3.5 果实硬度

果实硬度参照颜延才等[13]的方法,使用TA.XT.Plus型物性测试仪进行测定。随机选取15粒葡萄果实,小心去皮,置于物性测试仪测试平板上,采用P/75探头进行测试,测试参数:测前速度1 mm/s,测试速度1 mm/s,测后上行速度1 mm/s,葡萄果肉受压变形为30%,两次压缩停顿时间为5 s,触发力为5 g。果实硬度单位:kg/cm2。

1.2.3.6 还原糖含量

采用斐林试剂法[14]测定。将5 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加入到三角瓶中,加入1 mL待测液,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加热,用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有红褐色沉淀,溶液清亮为止,记录标准溶液用量。

1.2.3.7 可滴定酸含量

采用NaOH滴定法[14]测定。吸取20 mL提取的滤液,转入三角瓶中,加入2滴1%酚酞,用已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溶液初现粉色并在0.5 min内不褪色,重复3次。

1.2.3.8 VC含量

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14]测定。称取葡萄果肉25 g,加入25 mL 2%草酸,放置20 min,500 r/min离心5 min,取20 mL上清液,用2%草酸定容至100 mL,过滤取其滤液,用标定好的2,6-二氯靛酚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15 s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每组重复测定3次。

1.2.4 数据处理

各项指标按相同条件重复测定3次,结果取平均值。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3进行处理,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测检法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梗涂蜡复合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2.1.1 对腐烂率的影响

由图1可见,贮藏180 d时,CK和所有处理组红地球葡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腐烂,但所有处理组的腐烂率均低于CK;采用保鲜剂和保鲜垫处理组的腐烂率均低于1-MCP处理组(T2),说明1-MCP虽有一定防腐烂的效果,但其效果不如采用CT2保鲜剂和保鲜垫处理;果梗涂蜡结合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的腐烂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单一保鲜剂(T4)和保鲜垫(T6)处理组的腐烂率(P<0.05),甚至果梗涂蜡结合减半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保鲜剂(T3)处理组的腐烂率也均显著低于采用单一保鲜剂(T4)和保鲜垫(T6)处理组的腐烂率(P<0.05)。上述结果表明,利用果梗涂蜡结合保鲜剂和保鲜垫处理能更有效地降低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的腐烂率,并可减少保鲜剂的用量,明显提高红地球葡萄的耐贮性,其贮藏效果较为理想;1-MCP在贮期内对红地球葡萄腐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所起的作用有限。

图1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腐烂率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Red Globe grapes decay rate during storage

2.1.2 对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贮藏180 d时,CK和所有处理组的红地球葡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梗、褐变,且果梗褐变指数差异很大,但与CK相比,所有处理组都不同程度降低了果梗褐变指数,结果见图2。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的果梗褐变指数均显著低于单一CT2保鲜剂(T4)和保鲜垫(T6)处理组(P<0.05),甚至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保鲜剂(T3)处理组的果梗褐变指数也均显著低于单一CT2保鲜剂(T4)和保鲜垫(T6)处理组(P<0.05)。其中CK的果梗褐变指数最高,达95.32,单一CT2保鲜剂(T4)和保鲜垫(T6)处理组的果梗褐变指数也较高,分别为80.96和82.18,而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组的果梗褐变指数均较低,分别为8.65、8.32、9.53和9.54,说明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和保鲜垫处理方式和果梗带枝条结合CT2保鲜剂处理方式能明显抑制果梗水分流失,阻碍气体交换,从而保持了红地球葡萄果梗的新鲜度,降低了果梗褐变指数;1-MCP处理方式(T2)在贮期内对红地球葡萄果梗新鲜度的保持也有较明显的作用,其果梗褐变指数也比较低,为32.25。

图2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tem browning index of Red Globe grapes during storage

2.1.3 对漂白指数的影响

由图3可见,贮藏180 d时,CK和1-MCP(T2)处理组的红地球葡萄由于未添加保鲜剂,漂白指数特别低,仅为1.55和1.63。保鲜垫处理(T6、T7)组的漂白指数最高,分别达到86.01和85.45,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CT2保鲜剂处理(T4、T5)组的漂白指数处于中间,分别为35.23和34.98,显著低于保鲜垫处理组(P<0.05);果梗涂蜡减半CT2保鲜剂(T1)以及果梗带枝条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组的漂白指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2.55和13.65,显著低于CT2保鲜剂处理(T4、T5)和保鲜垫处理组的漂白指数(P<0.05)。

图3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漂白指数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bleaching index of Red Globe grapes during storage

以上结果说明涂蜡处理既抑制了红地球葡萄的腐烂又减轻了红地球葡萄的漂白药害,可以明显提高红地球葡萄的耐贮性,因而涂蜡处理时可以减少贮藏过程中保鲜剂的使用。

2.1.4 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由图4可见,每组红地球葡萄果实在贮藏期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呼吸强度呈逐渐缓慢上升,表现出呼吸强度渐升型状态,所以认为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呼吸类型为非跃变型,但属于非跃变型中的渐升型类型。每组呼吸强度总体表现为入贮前最活跃,为16.05 mg CO2/(kg·h),在贮藏的前45 d内迅速下降。在贮藏的45~90 d之间,T5、T7、T3和T1组的呼吸强度上升非常缓慢,一直维持在4.3~5.04 mg CO2/(kg·h),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T4、T2、T6组和CK的呼吸强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贮藏90~180 d上升明显且各处理间差异变大。CK的呼吸强度一直呈最高上升趋势,单一CT2保鲜剂(T4)和保鲜垫(T6)处理组和1-MCP处理(T2)组的呼吸强度也一直呈现较高上升趋势,而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组的呼吸强度一直变化比较稳定,上升趋势较为缓慢,远低于未经涂蜡的单一处理组(T2、T4、T6)和CK的上升速度,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见,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果梗涂蜡结合减半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保鲜剂(T3)处理和其他处理相比明显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了果梗和果实的衰老速度。1-MCP处理(T2)在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上也有一定效果。

2.1.5 对硬度的影响

由图5可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每组红地球葡萄果实的硬度都在逐步降低,从最初的2.7 kg/cm2下降到贮藏180 d时的1.1~1.6 kg/cm2。但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组的硬度下降趋势较为缓慢,保持了较高的硬度,而未经涂蜡的单一CT2保鲜剂(T4)、保鲜垫(T6)和1-MCP(T2)处理组的硬度下降速度快,硬度保持能力较差,CK的硬度下降最快且保持能力最低。由此可见: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能有效保持红地球葡萄的硬度,而1-MCP处理对果实硬度的保持作用在所有处理中是最差的,但依旧优于CK。

图4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respiration intensity of Red Globe grapes during storage

图5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硬度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hardness of Red Globe grapes during storage

2.2 果梗涂蜡复合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影响

2.2.1 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由图6可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每组红地球葡萄的还原糖含量都在逐步降低,从最初的12.35%下降到贮藏180 d时的6.0%~10.1%。总体变化趋势是,在贮藏的前90天内,均为平缓下降,90~180 d均转为迅速下降。但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组的还原糖含量下降趋势较为缓慢,保持了较高的还原糖含量,而未经涂蜡的单一CT2保鲜剂(T4)、保鲜垫(T6)和1-MCP(T2)处理组的还原糖含量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前者,CK的还原糖含量下降最快且保持量最低。由上可知,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能有效保持红地球葡萄的还原糖含量,而1-MCP处理对果实的还原糖含量保持作用在所有处理中是最低的,但优于CK。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减少保鲜剂的使用可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图6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还原糖含量的影响Fig.6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reducing sugar in Red Globe grapes during storage

2.2.2 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由图7可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每组红地球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都在逐步降低,从最初的0.465%下降到贮藏180 d时的0.219%~0.307%。总体变化趋势为:贮藏期的前90天,均下降较为平缓;在90~135 d,均迅速下降;之后到180 d,又变平缓下降。但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较为缓慢,保持了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而未经涂蜡的单一CT2保鲜剂(T4)、保鲜垫(T6)和1-MCP(T2)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前者,CK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快且保持量最低。红地球葡萄入贮当天的可滴定酸含量为0.465%。180 d时可滴定酸保持量由高到低排序为T7、T5、T1、T3、T4、T6、T2和CK,可滴定酸含量依次为0.307%、0.300%、0.293%、0.281%、0.272%、0.258%、0.229%和0.219%。由此可见: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能有效保持红地球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而1-MCP(T2)处理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保持作用在所有处理中最低,但高于CK。

图7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Fig.7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itratable acids of Red Globe grapes during storage

2.2.3 对VC含量的影响

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红地球葡萄的VC含量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从最初的1.306 mg/100 g下降到贮藏180 d时的0.122~0.471 mg/100 g。但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组、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组的VC含量下降较为缓慢,保持了较高的VC含量,而未经涂蜡的单一CT2保鲜剂(T4)、保鲜垫(T6)和1-MCP(T2)处理组的VC含量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前者,CK的VC含量下降最快且保持量最低。葡萄入贮当天的VC含量为l.306 mg/100 g,贮藏45 d时,CK和T2的VC下降幅度远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下降到0.841 mg/100 g和0.882 mg/100 g。T6、T3、T4、T1、T7和T5的VC含量依次为0.921、0.936、0.941、0.956、0.968、0.997 mg/100 g,下降幅度平缓且比较接近;90~180 d,T7、T5、T1和T3的VC含量下降幅度较小且相互接近,并高于其他组。第180 d时,CK、T2、T6、T4、T3、T1、T5和T7的VC含量依次为0.122、0.181、0.376、0.325、0.407、0.425、0.458、0.471 mg/100 g,分别下降了90.7%、86.1%、75.1%、71.2%、68.8%、67.4%、64.9%和63.9%。由此可见: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1)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3)处理能有效保持红地球葡萄的VC含量,而1-MCP(T2)处理对果实的VC含量保持作用在所有处理方式中最低,但高于CK。

图8 不同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红地球葡萄VC含量的影响Fig.8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VC content in Red Globe grapes during storage

3 讨论

红地球葡萄在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灰霉菌和交链霉菌等真菌病原菌引起的腐烂变质。SO2是强还原剂,对葡萄中的灰霉菌和交链孢霉菌有较强的抑杀能力。因此,在葡萄的贮藏保鲜中,最常用的保鲜剂是SO2类保鲜剂[1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O2浓度越大,红地球葡萄的保鲜效果越好,果穗的果梗褐变现象也会减少。但红地球葡萄不耐SO2,贮藏保鲜过程中果粒和果梗表面很容易出现被SO2伤害的漂白斑[16],对葡萄的食用及商品价值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葡萄内还会出现过高的SO2残留,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SO2作为葡萄保鲜剂,在红地球葡萄贮期内的使用剂量必须适当。但单独采用保鲜剂进行贮藏时,如剂量太小,会造成严重的葡萄腐烂、褐变和干梗现象出现;如剂量太大,虽然降低了葡萄腐烂率并可保持果梗鲜绿程度,但果粒漂白率却很高。所以,解决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的关键技术是,在基本不造成腐烂的情况下,如何减少SO2类保鲜剂的使用,降低果粒和果梗的漂白率,解决果粒对SO2的敏感性问题。本试验的研究中,使用的CT2保鲜剂和智利保鲜垫中均含有焦亚硫酸钠,该物质吸水后可以释放出SO2,采用果梗涂蜡加半量CT2保鲜剂处理或果穗果梗带枝条加半量CT2保鲜剂处理,能够在很好控制果实腐烂和果梗干梗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或防止红地球葡萄贮期内SO2伤害,显著降低漂白指数。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SO2伤害,提高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果梗涂蜡能减少葡萄果实失水并保持其新鲜度,提高其耐贮运性,延长其货架期,其原理可能是:在葡萄果梗剪口处涂蜡减少了水分从果梗剪口处的蒸发,抑制了果穗内气体和外界的交换,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红地球葡萄在贮运、销售过程中,仍然继续进行着蒸腾和呼吸作用,造成的失水和失重会使红地球葡萄发生干梗,这样会显著降低其商品价值。葡萄果粒表面没有气孔,蒸腾和呼吸作用造成的果实水分蒸发,大多是通过果梗上的气孔和维管束进行的。有研究指出,葡萄的果梗质量仅占整个果穗的26%,但损耗的水分占整个果穗的49%~66%。葡萄贮期内的腐烂、褐变先从果梗开始,再由果粒逐渐向果梗补充蒸发的水分和营养。所以果梗成为葡萄果穗物质消耗的主体和生理活性的部位。做好抑制葡萄果梗的呼吸强度,推迟果梗衰老是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的关键。由于葡萄果穗的特殊性,在整个果梗上涂蜡难度较大,而果梗剪口处面积较大,是水分、营养物质消耗的主要通道,果梗剪口裸露在外,易于实现涂蜡。涂蜡后,约3~5 cm长具有剪口、气孔和维管束的果梗被封闭,因此降低了葡萄果穗的蒸腾和呼吸作用,阻止了气体成分的交换,减少了水分与营养物质的消耗,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的活性,减缓了果实向外释放内源乙烯的速度,降低了果实的新陈代谢活动。这样,在贮藏期内既明显延缓了果实的衰老,又阻断了真菌病害对果实的侵染。

采用果梗带6 cm长的枝条+半量CT2保鲜剂处理后的葡萄贮藏180 d,出库时将枝条剪下,整穗葡萄依然鲜绿诱人。这可能是由于枝条从葡萄植株剪下逐渐变干直至枯死,而葡萄的果梗和果穗依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由于枯死的枝条存在,从而有效地阻断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气体与外界的交换,从而使果梗和果穗保持很好的鲜度,减少自然失重,延缓果实衰老,降低营养物质的消耗。由于添加了半量CT2保鲜剂,所以腐烂率、干梗指数相对降低,但保鲜剂的存在,导致葡萄漂白指数相应提高。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保鲜剂的使用,还需进一步探究。

4 结论

未经任何处理(CK)的冷藏小包装红地球葡萄在180 d贮藏期内,其腐烂率、干梗指数和呼吸强度最高,果实硬度以及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速度最快且保持量最低,基本未出现漂白伤害,对红地球葡萄贮藏期品质的保持最差。

经1-MCP处理(T2)的冷藏小包装红地球葡萄,其腐烂率和呼吸强度比CK有一些降低但不显著,果实硬度以及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比CK下降慢但不显著,基本未出现漂白伤害,该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期品质保持有一些效果但不大,但对防止果梗干枯降低果梗褐变指数有明显效果,此方法值得借鉴。

果梗涂蜡结合CT2保鲜剂(T5)和保鲜垫(T7)处理以及果梗涂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2)和果梗带枝条结合减半CT2保鲜剂(T4)处理的冷藏小包装红地球葡萄,其腐烂率、干梗指数、漂白指数相对较低,果实的呼吸作用得到明显抑制,有效保持了红地球葡萄的硬度及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

猜你喜欢

保鲜剂保鲜枝条
樱桃保鲜掌握技巧
GA3和6-BA处理对大樱桃枝条生长的影响
闪光的枝条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有趣,才是婚姻的保鲜剂
富士苹果保鲜剂的保鲜效应研究
爱情保鲜术
无银保鲜剂对卷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
绝句
佛罗里达大学研发保鲜剂可延长油梨的货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