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05-27魏贤光
魏贤光
(湖北省黄梅县中医医院,湖北 黄冈 435500)
高血压是影响患者心脑血管系统健康的最主要慢性疾病,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风险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临床当中对于高血压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控制,例如常见的利尿剂类药物呋塞米、螺内脂、吲达帕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替米沙坦、氯沙坦;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安氯地平、非洛地平以及肾素抑制剂,例如阿利吉仑等等。这些药物对于患者的高血压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他常用的单片固定复方类药物还包含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以及珍菊降压片、复方降压片等等。这些药物服用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例如咳嗽、胃肠道不舒适、皮疹皮炎以及血压控制的不稳定等情况。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患者主要是由于气虚联合血瘀所致,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舒筋解郁、通络脏腑,协调心、肝、肾三个器官,使之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情况。促进气血运行通畅,减少皮肤筋脉失养,降低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血府逐瘀汤在该方面就具有显著的疗效。本文主要结合我院采取的常规西药治疗,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分析中医结合治疗方法在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方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3.54±3.42)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2.95±3.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情况采取为脑通路胶囊、利尿剂以及阿托伐他汀类药物进行血压控制。脑通路胶囊每次两粒,每天两次,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每次120mg,每天两次。
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药物配方主要是基于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配方:包含黄芪40克,地龙15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生地黄12克,桃仁12克,牛膝12克,柴胡12克,枳壳12克,红花10克,甘草6克。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情况进行加减用药,例如对于阴虚火旺患者,增加黄柏12克,知母12克;对于肾阳偏虚患者增加丹皮12克,紫河车12克,茯苓6克;对于气阴亏虚患者,增加生脉散12克;对于四肢冰冷患者采取熟附子12克,每天一剂将上述药方兼服加水400mL,获得药剂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为28天,共治疗56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治疗有效率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内皮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3.1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机理
高血压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内分泌失调的发病概率升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传统西医临床以及解剖学理论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的病症表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造成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活性下降,内皮功能紊乱。主要的治疗药物包含利尿剂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β受体抗结剂药物、受体阻滞剂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直接肾素抑制剂。上述药物大多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改变这种过度激活的情况,提升患者内皮功能的系统性程度,降低紊乱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属于“玄症”、“肝风”,大多数患者是由于痰湿内生气,血不畅导致。同时,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脑络痹阻,因而引起高血压的一系列症状。血府逐瘀汤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经典用药。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内皮功能的显著效果,其有效成分黄芪、茯苓、川穹、红花、柴胡、大枣、当归等药物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紧张素过度激活的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去痰湿浊气,改善患者的疼痛、头晕、四肢麻木等情况。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脑血栓,高脂血症等炎症反应的概率,促进血管平滑肌的有效收缩,还可以起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压。通过现代临床分析,还可以看出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一氧化氮合酶联合作用,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减少,通过紧张外周血管改善内皮功能的紊乱,从而促进血管舒张,降低高血压的发作情况。除了作用于一氧化氮的紧张素释放之外,血府逐瘀汤还可以改善蛋白基醚c的分泌情况,降低血管内钙离子的浓度,从而促进平滑肌的舒张,减少平滑肌的收缩,从而改善高血压情况,维持体内的血压平衡。
3.2 血府逐瘀汤在预防高血压相关疾病方面的作用
血府逐瘀汤对于高血压并发症也具有联合的治疗效果:第一,血府逐瘀汤对于粥样动脉硬化情况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浆内颗粒膜蛋白的粥样硬化情况,通过后期用药的CT影像检查可发现,用药后患者的静总动脉内膜厚度有显著的降低,因此高血压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汤有一定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第二,血府逐瘀汤对于冠心病也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通过西药常规用药,联合血府逐瘀汤胶囊可发现,患者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显著下降,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降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此显著降低,这都有一定的预防血管内皮紧张的情况,改善心绞痛的发生概率。同时,连续服用血府逐瘀汤,还可以降低冠心病而造成的严重心绞痛情况,通过长期的预防,改善患者的心区疼痛,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三,血府逐瘀汤对于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性效果,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的神经系统改善作用。通过服药可促进患者的红细胞压积情况改善,提高患者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评分,降低全血以及血浆的黏度对比,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情况,促进患者的脂蛋白代谢恢复平衡,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同时还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偏头痛情况,提高脑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度。第四,血府逐瘀汤还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病发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症状、局限性硬皮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可提高患者的综合心理评分,改善患者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从现代研究理论来看,血府逐瘀汤的上述药用作用主要是通过心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善实现的。药物具有基底膜溶解效果,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逐渐生成,通过血府逐瘀汤以及西药的联合应用,可促进鸡胚绒毛囊血管的显著生长。提高患者自身血管的造型能力,提高血液循环当中皮祖细胞的数量。促进血管内皮NO途径动员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生长,改善炎症血栓形成的生理过程。除此之外,血府逐瘀汤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管内皮素分泌水平,改善白介素的含量,促进患者血管当中的NO水平提升,从而抑制增殖细胞核的抗原表达,改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起到抗血小板凝集、防治心肌缺血、抑制心肌纤维化、抑制细胞凋亡的综合效果,其治疗过程当中,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也明显缩短。说明血府逐瘀汤具有一定的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高血压,肝肾累及情况,提高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
有研究指出,相对于常规西药治疗,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升10%~30%,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5%~13%,血管内皮素的分泌水平降低10%~15%。这与本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稳控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消除血肿,促进血肿吸收,改善高血压患者出现的神经性反应,促进舒缩血管微循环,改善提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分,还可以减少高血压造成的各种血管内毒素,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稳定程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