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朝圜丘坛蕴含的数理文化内涵分析

2021-05-27

大众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理易经建筑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

一、中国古代数理的理论基础

(一)《易经》中的数理

《易经》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观念,也传达着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数字信息。所谓“阳奇阴偶”:即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六和九象征阴阳,凡阳爻皆称为九,凡阴爻皆称为六,即规定奇数对应的是“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美好;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不吉祥的意义。而“九”是天数中最大的,级别也最高。超过九,就只能是零的增加,因此这个最高等级的天数用在建筑上就成了皇家专用,用此来体现绝对的皇权。《易经·乾》中写道“上九,亢龙有悔”,“九”是阳数至极,是阳数中最大者,称为极阳数,古时候“九”经常用来代表皇帝。“九”数寓有吉祥的含义,也象征着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可以说的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绝不只是讲一些大道理或者封建迷信思想,而是有着严格的数学推算在其中。

(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数”

《易经》中的“九”就是最大、无限、永恒、至极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代表着九重天。《易经》中的数理思维无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在不同的古代建筑身后,易经中隐藏着宇宙的视野,从而通过有形的建筑物来揭示出一种不可见的哲学。

中国古代建筑就是易经道教与实体的组合,是一种微观思维和宏观思维结合的典范。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而演变,由最初简单的防御保护功能扩展成为满足了许多文化内涵的社会功能,并在中华大地形成了持久的古代建筑文化。与其说“九”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不如说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当用数理表达古代建筑时,就不再是简单的“数学”概念,建筑里的数字是各种哲学、宗教、历史、美学的反映和象征。

二、圜丘坛数理与空间概念的关系

(一)数理在天坛圜丘中的体现

建筑空间提供了可以在《易经》文化中传达和发展的媒介和实体,并以一些符号和数字的形式重新出现在空间中。

表1 天坛阳数代表含义

首先,圜丘坛是一座坛台建筑,其上没有屋顶覆盖,这样做本身的意义就是与天相接。圜丘坛的坛面直径尺寸及坛台地面石的铺设,均取了“九”的倍数,如其上层坛面铺石从一九至九九之数,而其直径又用了清尺的九丈,均与阳数之尊“九”相联系。其三层坛台直径之和为45丈(上层9丈,中层15丈,底层21丈),正合“九五”之数。

同样,其每层每面的踏阶数也都设为“九”级,意义与地面铺石数、坛台直径数等都是相同的。为了保持圜丘坛神秘且崇高的象征意义,圜丘坛各层的栏板数量也都有精确的设计。上层坛台的栏板数为每面18个,总数为72个;二层坛台的栏板数为每面27个,总数为108个;底层坛台的栏板数为每面45个,总数为180个。三层栏板的总数为360个。无论是各层每面的数量、各层的总数,还是三层的总数,都与位居天数之至尊的“九”这个数字相合。圜丘坛三层坛台栏板的总数为360个,所谓应周天之数,这与古代中国人将一年分为360天的观念正相吻合,显然也是象征着一年之中岁月的流转。

表2 圜丘坛台阶数量象征

(二)圜丘大祀陈设中的设计表现

圜丘坛位于整个天坛的南部,用来做祭天的用途,所以可以称之为天神所在的位置即代表天象。圜丘坛呈圆台形状,外有方形围墙将其围住,代表地象。按照古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认为天与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的。因此围墙也被称为天地之墙。

从圜丘坛围墙南棂星门进入,圆形的圜丘坛矮墙将会格外引人注目,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古人成功地创造出一种或身处在穹顶之上地空间气氛,在这个空间地形中,在南部较低,北部较高。处于北部高处的空间,毫无疑问即是古代人们对天空的直观印象;而处于南部的空间设计,则是对整体空间环境的衬托,将“天”托举了起来,营造成了一种从地面逐步走向天空的氛围感。这样的空间设计与气氛,增强了皇上与臣子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所有参与者也都将看到皇帝祭天时的恭敬行为。

三层的圜丘坛设计同样是北高南低,层层收缩凸显透视效果,汉白玉栏杆也都加强了仰视的视觉效果。仰视的视觉效果,能使主题物尽收眼底,显示出更加高耸、庄严、伟大的感觉,强化祭天仪式的神秘感。

从圜丘下层走向上层,经过九数上下的台阶,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仿佛被穹顶笼罩的大地的形象物化了。围墙与祭坛、柏林与苍壁一目了然,映入视野之中。

圜丘坛的空间设计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运用宇宙的观念,打造出了一个供人神交流、天人合一的平台,使皇帝在祭祀的过程中,意境逐渐升华。所以说圜丘坛的空间设计在反映并在满足皇帝举行祭天仪式的同时,还是古人们巧妙地向我们阐释了古代中国哲学和宇宙的观念,以及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关系。

三、圜丘坛数理空间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一)乾隆朝圜丘坛设计思想

用于祭天大典的圜丘坛正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哲学观思想的完美阐述,整体与局部的交相辉映,也是象征天圆地方的表达。古人敬畏上天也崇拜上天,渴望得到天的保护与祝福,皇帝也不例外。站上圜丘上成,中间圆心为“天心石”,也被称为“太极石”,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万物本源的概念,天心石四周环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十八块石板,以后依次递增,直至“九九”八十一块,象征着九九归一。

圜丘坛也只是整个天坛的一部分,古人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上天垂象的哲学观营造了一座与天感应的神秘祭坛,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最高哲学境界。

(二)圜丘坛大祀的文化价值

以祭天文化为特征的圜丘坛已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这种祭祀的活动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高级的社会活动之一,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最根深蒂固的精神传统。尽管现在圜丘坛的祭祀活动已经停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社会进步的影响也使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发生了改变,但是除了祭天的礼节制度或者更深程度的礼节制度之外,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必须得到恢复和延续,并且其中一些要进一步的继承和探索;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皇帝、天子已成为历史也不复存在,但“天”还在,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也可以理解为“上帝”,还可以理解为“天堂”,一个物化的祭天文化可以体现在不同的人群上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圜丘坛祭天文化的发掘、研究和利用都对当代社会祭祀文化具有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圜丘坛中的祭天文化反映着皇帝与天、王侯将相之间的联系,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统治秩序。这段延续了数千年统治秩序的历史,曾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虽然这些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批判的态度来肯定与否定。因为历史的进步是依托在前期历史之上的,今天的一切都离不开昨天,以史为镜,与时俱进。在保持现状的同时,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新的祭祀方式;充分发挥圜丘坛及祭天文化的作用,体现文化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注释:

①《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曰:“从来言天地者,曰形如鸡卵,诚哉斯言。第以为悉如鸡卵,则又与鸡卵不同。盖鸡卵只一重,而天凡九重。”第一重宗动天;第二重元际天;第三重土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火星天;第六重日轮天;第七重金星天;第八重水星天;第九重为月轮天.

②古代坛台建筑其上无屋,多有其说。如社稷坛无屋,是为了达天地之气;灵台无屋,则是为了望气显著。圜丘坛上无屋,应该与所说的这两种象征意义相通.

猜你喜欢

数理易经建筑
践行“德融数理” 打造“行知乐园”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我所认识的《易经》
数理:多少人吃饭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最天然呆笔记 谁说数理就一定枯燥艰深?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数理科学和化学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