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2021-05-27王大为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01
王大为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1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 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有偏差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定位在具有高等教育知识,又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性人才,这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大不相同。而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缺乏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校方培养的人才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有很大偏差,导致毕业生离校后在市场上的就业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1.2 课程体系单一不务实,缺乏企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国内艺术类高职院校外,其他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生源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既有美术生也有文理科的学生,学生专业基础良莠不齐。而国内高职院校在设置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上,普遍参考有一定知名度的本科或高职设计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大同小异、乏善可陈。按照目前单一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能力与层次,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切实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涵盖面广,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尤为凸显。绝大多数院校缺乏符合自身办学特色,提升学生整体竞争力以及办学竞争力的教学体系。其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当前高职教育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多,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社会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是关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1.3 学科课程分割严重,缺乏资源的衔接整合,教学效果欠佳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以三段式为主,即大一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大二专业(技能)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大三毕业实训(核心技能项目),该课程体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体上符合教育规律和特征,但盲目地将所有学科三段化分割,暴露的问题也尤为凸显。首先,学科分割严重,各自为战,各门课程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存在相关知识点重复学习的现象,而个别知识点又存在传授死角的现象,教学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造成学时浪费,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学科相互孤立,企业岗位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缺乏反复的学习,不能得到系统的强化训练,核心技能掌握不牢固,工作效率低下。再次,学科课程分布不均衡,各学期的学习任务不等量,影响学生的消化吸收。
1.4 课程内容缺乏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高职院校的知识讲授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原则。而国内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中,大多是自专业创办以来,多年来沿用下来的传统科目,其中部分内容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当前的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一味地照本宣科,最终必然导致学无所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与企业要求对接不够,与企业岗位严重脱节,毕业后不能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专业实训条件落后,设备陈旧,多数以机房为主,缺乏与行业相关的材料、工程实训室,VR虚拟实训室、企业情景相一致的校内工作室,这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5 课程考核形式化,校企评估标准不统一
课程考核最能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单一,呈现考核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质、重实践轻素质、重教师评估轻学生自评等问题。学生考核的成绩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更不能与企业岗位标准相统一,失去了课程考核的真正意义。
2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1 模块化课程体系定义与内涵
所谓模块化指的是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按照模块化教学构想来设计的课程体系。
模块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如果将学科的学习内容比喻成一部完整的汽车,将学科知识体系分成不同的配件模块,在每个配件模块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每个环节、每个部分都成为单独的部分,但是在组合后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它将目标细化,将流程线条化,能够给人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快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
2.2 构建方法
2.2.1 精准定位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岗位及岗位要求
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开展市场调研,综合考量区域人才需求与行业总体发展态势,结合企业自身行业调研的相关数据,根据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论证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及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路径的最佳选择与实施。
2.2.2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划分专业课程体系模块
围绕职业能力基于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为主线,深化校企合作,遵循“市场需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原则,校企联手设置课程框架,重新优化整合学科课程,构建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的产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由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要求的过程。
2.2.3 围绕综合素质培养主线,划分综合素质和拓展领域课程体系模块
围绕综合素质能力基于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素养为主线,探索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和持久发展力,探索解决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的融合策略问题及机制创新和培养体系架构问题。
2.2.4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改革与项目实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探索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企业职业标准为导向细化课程标准,校企双方可依托工作室为平台,在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校企共同探究与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2.5 建设实训环境职业化、管理模式企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建设产教融合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依托于社会和行业相关企业,将学生的实训环境融入学校、相关行业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环境中。建设具有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文化氛围,具有企业真实管理模式,实践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实训基地。
2.2.6 创新并建立发展性综合考评机制,制定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与评估办法
校企双方以工作室为抓手,共同探索选拔、考核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方案,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共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实际需求,校企联合制定工作室选拔办法,细化出不同岗位的培养方向,建立人才培养和管理档案。制定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考核方案,将试用实习考核提前至校内完成,制定符合学校管理,满足企业工作性质的灵活的实习管理制度。制定毕业生反馈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评估办法。
3 结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校企联合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有利于拉近校方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最大化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人才培养实用性强;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优质的实训条件下,依托工作室平台,通过不同模块的学习和实践,最大限度地靠近设计情境,使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形成真实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掌握技能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职业规划路线,为毕业后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校企双方各明确主体责任,以互惠双赢为原则,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