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021-11-11石磊李健军温州城市大学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安徽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参与方项目风险分析法

石磊,李健军 (温州城市大学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0 前言

PPP(Public-Private Paternership)模式,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为社会和大众提供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可以更好的利用各项社会资源,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采用各种合理的办法,降低项目从策划、建设、实施和运行全过程的成本,提高项目运行效率,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PPP项目管理模式在当前的运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该模式进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相应的研究和规范还不完善。采用PPP管理模式的项目一般来说规模较大,过程较为复杂,如果在运行的过程中,项目各参与方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将给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所以只有在项目各个阶段引入风险管控的理念,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保证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1 PPP项目引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PPP项目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运营周期长的特点,在项目建设及运行的过程中,项目面临的各种环境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面对诸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等外在风险和融资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等内在风险。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在应对各类风险时如果不事先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提前对风险进行识别、分类,并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对应的应对方案,将有可能使风险扩大化,激发其他潜在的风险引起连锁反应,导致风险不可控,以致损害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在PPP项目的前期阶段就要引入风险管理的机制,这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2 PPP项目风险的种类

PPP项目的风险可分为两类:外在风险和内在风险。外在风险一般是宏观层面的风险,是产生于项目以外的各类风险,包括政策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而内在风险往往与项目本身有关,是产生于项目内部的风险,它存在于项目的实施的各个阶段,如立项阶段的决策风险和定位风险、设计阶段的技术风险、施工阶段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运行阶段的成本风险和运营管理风险等。

3 PPP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在PPP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才能更好的应对风险。只有掌握了需要应对哪些风险以及风险可能的影响程度,才能有效的处理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首先我们可以结合PPP项目的特点并通过调查法和分析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整理和识别,然后对掌握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列出风险识别清单。风险识别不仅仅是列出风险清单就可以了,还要对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列举出关键风险、一般风险和次要风险等。最后还要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下一步的风险管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方法有专家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工作分解法、SWOT分析法和流程分析法等。以上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各自适合的范围,比如专家分析法往往主观性会比较强,对专家的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综合分析法强调综合分析的能力,并且对各种信息资料收集的要求也比较高;工作分解法一般适用于相对简单的项目;SWOT分析法需要收集之前类似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和借鉴;流程分析法适用于技术类风险的分析和识别。PPP模式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运行过程相对复杂,所以其风险往往不能靠单一的方法来识别,需要运用多种识别方法,取长补短。

风险识别之后就需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过程就是对风险的关键程度和风险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风险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定风险识别清单,从而评估出各类的风险水平,让项目参与方了解各类风险的情况,为后续的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4 PPP项目风险的管控

通过对PPP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掌握了风险清单、风险水平和危害程度,下一步就是制定如何应对风险的方案。应对风险首先要建立风险的管控流程和管控体系,提高对风险管控重要性的认识,项目各参与方要统一意识,齐心协力去应对风险、解决风险,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风险提出个性化的应对方案。预防风险是最优的风险应对方法,通过各类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杜绝各类可以预见的风险的发生。其次是针对无法避免的风险,可以通过各类降低损失的方案让损失最小化。

建立风险管控的监督机制是风险管控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各项风险管控的规章制度,建立风险管控管理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各环节的风险应对和管控的效果进行考核监督,督促各部门积极面对风险,妥善处理风险,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

培养和建立风险管控的人才队伍。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其对风险管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直接影响到项目风险管控的质量和效果。PPP项目的管理者要加强风险管控人才的培养,拓宽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建立高素质的风险管控人才队伍。

5 PPP项目的风险共担

PPP项目的风险共担不是风险单担也不是风险均担。在之前有些PPP模式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可能存在害怕担责任的思想,决策者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在项目的策划和招标阶段将一些本该自己承担的风险转移给社会力量来承担,自己不承担或者仅仅承担很小部分的风险。虽然大家都喜欢高收益而不喜欢承担高风险,但是让社会力量过多的承担本不该承担风险、与获得利益不对等的风险或者不擅长应对的风险,会不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更有可能导致项目流产。

鉴于此,PPP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要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各参与方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确定各类风险的承担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擅长应对的风险类型,在进行风险分担时,哪一方相对来说能更好的控制风险,具备该项风险的应对能力,则该项风险就让其承担,另一方可作为辅助的角色来参与风险的应对。PPP项目风险分担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义务,还要秉承风险与收益同在,风险和利益协调统一的原则。即“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共享也不是利益均享,利益分配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项目参与方的资源投入比例也要考虑风险分担的承担情况,要做到风险和利益相匹配,充分激发风险承担者管控和承担风险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能最大化的调动项目各参与方的积极性,让大家做到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对各自承担的风险进行积极有效的管控,处理好矛盾与纠纷,提高PPP项目全过程运行的效率,让大家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共赢。

PPP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面对的风险是动态变化的,所以PPP项目的风险分担也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风险分担过程要充分尊重项目参与方的意愿以及考虑项目情况的变化,在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发生变化时,要进行风险二次分配甚至于三次分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PPP项目风险管控的效率和成功率。

6 结语

PPP模式项目可以为项目各参与方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让大家承担了采用其他模式的工程所没有的风险。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各参与方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各项风险进行识别、研究、分析和评价,秉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来分担风险,管控风险直至有效地规避风险,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参与方项目风险分析法
信托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
BT模式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
知识缺口及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