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5-26王林雁
王林雁
【关键词】牙周病;固定义齿;活动义齿;临床效果
牙周病属于常见的口腔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症多、周期长等特点,是造成成年患者牙齿脱落的原因之一。伴随大众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牙齿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牙周病便是其中一种。牙周病的危害性较大,且对患者牙齿的美观度与舒适度都有一定影响,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之出现不安、心慌、排斥等不良情绪。本次研究针对牙周病决定选择义齿修复治疗,并联合比较活动与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的疗效,以探析最佳的修复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参与研究调查,随机分为两组一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35~70岁,平均(42.25±4.36)岁;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35~70岁,平均(42.17±4.29)岁。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固定义齿。优先评估牙周病患者的牙槽骨吸收与牙齿松动情况,调整义齿内聚角度后连接修复体。
1.2.2观察组活动义齿。全方位检查口腔后,重点集中于检查基牙等情况,并对患者的疾病史与现今健康状况进行询问,待确定患者满足修复治疗基础条件后再对其开展针对性治疗。优先为患者制作基牙印模,待选择临时冠或套铜冠制作后,记录牙齿咬合情况,安装义齿于牙合架上,需保持其可调节性,再制作内外冠。选择在牙冠表面装饰,于外冠覆盖固定珠。指导患者带上活动义齿后,将凡士林涂抹于内冠表面,采用树脂灌注后固定。
1.3观察标准记录两组相关指数(牙周恢复指标)一出血指数、食物镶塞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恢复情况与以上指数呈负相关。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食物镶塞、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牙周病可依照位置差异明确分为牙周炎与牙龈病,而诱发牙周病的常见原因则是病原体感染,但这可能不限于局部感染,可能还与自身免疫病的全身症状有一定联系。
牙龈病是受局部感染或全身疾病所致牙龈组织发生病变,而牙周炎则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由长期炎症或损伤所致。牙周病以刷牙出血或咀嚼出血、牙龈出血、牙龈肿胀、牙齿敏感、牙齿松动感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若是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便很可能会对机体其他部位脏器造成严重影响,加速病情恶化。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选择义齿修复治疗作为首选治療手段,其中固定义齿不可自行佩戴,是粘固至基牙上的内固位体,而活动义齿则是可摘戴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修复牙列和牙槽嵴缺损部位,且可有效确保牙齿清洁度,减小对牙基的损伤与治疗时出血率,更适用于牙周病患者。
综上所述,牙周病患者在选择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后,可显著提高疗效,强化牙齿美观度、稳定度、舒适度,增强其咀嚼功能,具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