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中的价值及有效发挥

2021-05-26张毅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安全管理

张毅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

静脉用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的静脉给药占比很大,同时风险性也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为了给患者合理化提供用药服务新成立的新部门,由专业的静配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按照无菌化操作要求,医院工作的流程是医生录入医嘱,与护士核对医嘱之后,护士负责传送医嘱到配置中心,让药师审查医嘱,药师审方后安排配置、排药、成品核对、包装等,之后送往各病区护士来接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差错。精细化管理理念坚持精细化分工与精细化质量为规范,要求每个环节都持续性、协同性与精准化,以此来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我院多个科室已经实施精细化管理,有专门的药学人员负责全院病区静脉输液的集中配置,该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环节多、流程复杂,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某三甲医院选取从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的科室静脉药物配置管理做回顾性分析,将取得的较好成效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三甲医院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采用常规安全管理的120组静脉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选取从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采用精细化管理的120组静脉药物处方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3—74岁,平均(38.13±4.76)岁,静脉药物处方涉及到内科处方和外科处方共80组,妇产科处方和儿科处方共4(1组;观察组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3~75岁,平均(39.16±4.10)岁,静脉药物处方涉及到内科处方和外科处方共78组,妇产科处方和儿科处方共42组。两组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安全管理措施。

观察组:该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进行规范化培训: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法与具体工作的流程,确保工作人员正确按照要求进行流程操作,分析以往静脉药物管理配置中的各环节问题并总结归纳出解决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精细化管理的专门培训,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建立其精细化各环节的目的,并说明其工作差错情况与业绩考核等相关联;对所有设备进行无菌层流处理,所有操作人员进入配置中心前需要洗手、更换无菌衣物;(2)精细拆零环节:对于静脉滴注药物的拆零环节,为了使拆零药物的效期管理更加完善,需要工作人员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每日按时将药框补充完整;(3)精细摆药环节:摆药可细分为贴签、取药、分药、分框以及复核5个细化方面,制定细化的岗位细则,可将每个方面下发到具体的负责人,出现问题时可追踪到每个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每个工作人员应该明确配药单上的注射用盐水、糖水的数量以及规格;(4)精细退药环节:退药时工作人员要仔细检查药物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批号等有无损坏情况,预防将已经配好的药物当做退回的药物,造成二次错误;(5)精细配置环节:建立专门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从临床医师制定医嘱到给予患者药物输液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核查流程,将各病房分散的药物统一放到专门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配置药液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手卫生,按照无菌化配置静脉药物,避免药物出现泄漏和污染的情况,在配好静脉药物时需要在整理箱上做好具体病区和具体批次等批注;首先临床医生制定医嘱开始需要输入医院系统进行审核,其次是临床护理人员也需要对医嘱和临床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然后给予药物的医师需要对每次药物的配方、用量及用法进行核查,在药物交于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后,需要护理人员再次进行核查,在给予临床患者给药时需要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核对后在给药;以上5道程序都需核查无误后才能给予患者静脉药物输液;(6)精确复核环节:医院需要升级药品的检测流程,需要对药品用量过多或过少、配方搭配不合理等不规范药品的工作进行审查,工作人员需要核对成品液体的颜色、性状等是否与包装相匹配,检查是否有沉淀和漏液,提高药物配方核查的全面性和规范性;药物进出需做好登记,检查数量以及做好扫描工作,预防批次混乱、停药误配。

1.3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两组管理措施干预后各环节差错发生情况。

(2)观察记录两组管理措施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采用调查问卷表的形式评估患者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满意情况,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措施干预后各环节差错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拆零环节、摆药环节、退药环节、配置环节、复核环节的差错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組管理措施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管理干预后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数总共2例,为阿奇霉素与奥美拉唑溶液选择不适宜,不良发生率为1.67%(2/120),对照组管理干预后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数总共10例,为用药与诊断不符、不合理处方以及输液分组错误,不良发生率为8.33%(10/120),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670,P<0.05)。

2.3两组患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患者非常满意83例,满意32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为95.83%(115/120);对照组中,患者非常满意53例,满意50例,不满意17例,总满意度为85.83%(103/12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6.003,P<0.05)。

3.讨论

我国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服务主要集中到三甲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任务是负责医院的静脉滴注药物的配置与发放,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属于较为封闭、洁净度极高的环境中,不仅药物配置流程需要清洁无菌,而且操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其工作的复杂与承担的风险需要更加优质的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管理模式,为了让日常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坚持精准与细化,坚持把医院的服务工作做到完美。管理人员在进行团队管理的过程中,前提是要把规章制度明确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同时要更加精准细致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持续高效的流程运行,并且管理人员还可建立现代信息系统来优化流程,不断探索今后的精细化管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差错总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我院将精细化管理工作运用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差错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在静脉药物的配置过程中,我院对各个环节有严格的流程与应急方案,我院还建立医嘱审核制度,对静脉药物的编号、特殊标识都做了精细化的管理,并根据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对药物进行了分级处理,并将管理措施标示在标签上;同时我院在配置工作上也是严格筛选人员、物品、物流等,促使流程科学化、制度化。通过应用精细化管理优化我院的静脉药物配置模式后,我院的配药环境清洁度有了提升,护理人员的配药过程有了规范化指导,并且在执行医嘱环节也降低了风险性,从而我院的输液药物的配置质量明显增强。我院实施前的10例不良反应病例为用药与诊断不符、不合理处方以及输液分组错误,这些不合理医嘱需要及时发现,不然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坚持重视医嘱审核流程,对药物严格核对后再配制,确保输液的质量与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安全管理,采用精细化管理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少药物配置的差错率,进一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对静脉配置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理安全管理
浅谈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