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2021-05-26李玉兰
[摘要]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为新疆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新疆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其中红色文化因其鲜明的先进性、时代性和革命性而具有强大的政治价值和精神伟力。因此,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要以红色文化为抓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通过整合研究力量、建立示范工程、完善文化市场和拓宽传播渠道等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滋养润泽作用,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关键词]文化润疆;资源禀赋;基本架构;实现路径
[中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2—0085—05
[作者简介]李玉兰,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近年来,围绕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意识形态领域在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唱响时代主旋律、汇聚强大正能量的同时,不断加强反分裂斗争,坚决清除各类杂音噪音,确保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2。文化是各族群众内在精神创造、传承和发展的集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新疆大地上传播传承、弘扬发展的各类文化资源滋养润泽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从而进一步增强全疆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一、文化润疆工程中的资源禀赋
在祖国多元一体格局中,新疆作为东西方文明发展传播的重要交汇之地,在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作为5000年文明史的传承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突出的精神优势,是中华民族立世绵延的精神图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文化,这些文化互相交流交融,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类文化发展的母体。而新疆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在与中原文化交流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发展,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红色文化资源
为解放新疆和建设新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目标奋进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类文化资源以三种业态存在。一是以意识形态形式而长存的革命精神,如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喀喇昆仑精神和可可托海精神等。二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类革命遗址遗存,主要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重大战役战斗遗址等,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和伊吾四十天保卫战遗址等纪念设施。三是一些为了祖国的统一繁荣、边疆的稳定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美好,而血洒边陲的革命英烈。这些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而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新疆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践行共产主义价值理念的记忆载体,与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西柏坡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伟大抗疫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是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中的新疆因子,并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获得弘扬、传承与发展。
(三)民族文化资源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离开了中华文化这个怀抱,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作为多民族聚居之地,新疆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传承了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体现民族精神、反映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如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锡伯族西迁节等,都蕴含极高的人文科学价值。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成为新疆少数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而阿斯塔纳古墓群、香妃墓、哈密王府等遗址和文物,则形成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龟兹文化、吐鲁番文明、楼兰文明、阿尔泰文化和伊犁乌孙文化,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在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灵归宿。
(四)生态文化资源
新疆幅域广阔、远离海洋,其“三山夹两盆”的地貌造就了独特的地质风貌生态景观,戈壁、荒漠和冰山,高原、绿洲和草原。此外,雪莲、红花和枸杞等植物蕴含着极大的经济价值,野马、棕熊、藏雪鸡和黑项鹤等国家保护动物承载着珍稀的信息价值。同时,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又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气息,散发着无穷的文化魅力,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生态文化资源。
二、文化润疆工程的基本架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2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要在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多元一体中的共性与差异、当前与长远、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实现文化润疆工程的战略目标。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润疆工程的重点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决定了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华夏5000年文明史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各民族与内地各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共同铸就了文化相通、血脉交融、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在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要将新疆各类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之中,全方面宣传普及中华文化,用中华文化浸润新疆各类文化,切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要以新疆自然和人文遗址、景观为载体,打造一批具有中华视觉和中華特征的重点工程。要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广电精品润疆等工程,深入挖掘新疆历史、民族和宗教等文化资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进一步维护和巩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和谐发展局面。
(二)以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作为文化润疆工程的特点
民族文化展示和丰富了全疆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也促使各民族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生态文化是新疆文化事业和产业中充分彰显地域风貌的文化资源,是新疆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这两类文化资源是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力量。要壮大涉疆学术研究力量,深入挖掘新疆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元素。如,加快西域都护府遗址的考证,大力宣传其遗址中古城内圆外方的汉代元素(西域流行圆城与中原多为方城两种建筑形式的综合体)。要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址遗迹,特别要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和使用频率,广泛组织群众参观学习,切实让文物活起来、用文物说话,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文化这个根和魂的认同,培育起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精神根脉。
三、文化润疆工程的抓手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在新疆诸多的文化资源中,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文明史中最具革命斗争精神,也是各类文化中最先进、最优秀的代表,具有更强大的政治价值和精神伟力。因此,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要以红色文化为抓手,让党的革命精神深入各族群众的头脑,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和干事创业劲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民心、凝聚民力。
(一)整合力量,加大研究交流力度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是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基础。但目前全疆并没有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党政机关、党校高校系统及各纪念馆有些零星的研究力量,但彼此缺乏交流协作,不易形成系统化研究成果。因此,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红色文化研究交流力度。
1.成立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自治区党委要整合党政、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力量,从相关部门调集精兵强将,成立新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确保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相应地,各地州也要自上而下建立红色文化研究所(站),形成红色文化研究组织体系,以扩大新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丰富壮大党的红色基因谱系中的新疆因子。
2.重点扶持红色文化研究。宣传文化系统和社科规划部门要加大对新疆红色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规划和课题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特别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喀喇昆仑精神和柯柯牙精神、沙海老兵精神等为重点,总结提炼新疆红色文化孕育、传承和弘扬的基本规律,为打造具有新疆本土特色、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红色工程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3.搭建红色文化交流平台。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党政军警民各界普遍参与的新疆红色文化年会,搭建红色文化学习交流、宣传推广平台,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扩大新疆国内外影响力。要围绕不同红色主题,每年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适时召开专题研讨会、观摩会和红色旅游推介会,集全疆、全国之智,集力攻关。可借鉴山西的做法,由山西省委党校牵头,每年组织召开全国范围的右玉精神研讨会,既深化了右玉精神的解读,又提高了右玉县的知名度,带动了右玉乃至整个山西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以点带面,建立示范工程
文化润疆是一项全面、系统、持久的工程。各地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资源禀赋不同,在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时,一刀切地全面铺开推广实施,难度大,也容易造成雨过地皮湿现象。因此,可结合各地州实际,选取基础条件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先行建立示范工程,在初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渐次推广。
在示范工程的选择上,优先考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已形成一定社会效应,更易做大做强的红色文旅基地。如,阿勒泰地区可以富蕴县AAAAA级旅游景区可可托海的三号矿脉、矿产陈列馆、阿依果孜洞为示范点,然后向周边扩展至赛尔江、阿布旦事迹馆及阿勒泰市革命烈士陵园,以此带动整个阿勒泰地区文化润疆工程。对一些发展成熟、影响力较大,但红色文化不充分的地方,可以深入挖掘培育,渲染红色底蕴。如,国际大巴扎作为一张新疆旅游名片,注重体现的是民族风情,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以八路军办事处为中心,方圆二三公里内集中了多处红色革命遗址,为此,可淡化国际大巴扎旅游名片中的民族宗教文化,注入更多的以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和毛泽民故居等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从而将天山区打造成为乌鲁木齐市红色文化润疆工程的示范区。
(三)重心前移,突出青年群体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文化润疆工程作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利泽世代战略工程,既要面向各族群众,更要面向各族青少年。因此,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重心要前移,把各族青少年作为滋养润泽的重点对象。
1.自治区层面,要充分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在实施西新工程和东风工程中,制作推送、出版赠阅更多适合青少年收视收听和阅读的影视剧、栏目和书刊。在文化援疆中,在以建场馆等基础性工程的基础上,变“送节目”为“种节目”,把支援地的文化元素与受援地的地方特色元素有机融合,让青少年在文体活动中增强文化认同。
2.地州层面,要用好用活各类工作载体。如,在开展“访惠聚”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联谊中,要改变过去送钱送物等物质帮扶为送文化送思想等精神帮扶。如,结亲时可根据结亲户家庭的实际,为其子女订阅一年的《儿童文学》《读者》等期刊,作为农村孩子联系外界的媒介。在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要在固定时段推送适合青少年的节目(栏目)。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德育课、队日团日、校外实践和红色研学游等一系列途径,向青少年广泛宣传普及爱国主义精神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牢记革命历史、传承先辈遗志。
3.村(社区)级层面,要盘活阵地资源。以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喇叭进村、小喇叭入户等阵地资源为依托,通过书刊广电、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让青少年在红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成长。如,针对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无专人管理、经常关闭的状态,可挑选优秀的初高中学生在双休日做图书管理员,提高图书借阅率。针对南疆农村村民上夜校,孩子无人托管的现象,可在此期间推送少儿广播节目等等。
(四)协同用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传承红色文化,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按照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兼顾的思路,推动新疆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协同用力、共同参与。
1.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的发展规划,抓好牵头负总责任,统筹协调文旅、体育和财政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主管部门要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合理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干预。要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建立红色文化激励机制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红色文化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2.激活市场。要按照市场化建设模式,以红色项目为载体,创新投入机制,引入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民间团体等社会资源,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红色文化市场开发。政府要根据红色文化的发展实际给予一定帮助,通过实行“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等投入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吸引社会资金大力发展经营性的红色文化项目。
3.促进融合。加强红色创意产品研发,开发出既有新疆地域特色又充分融合红色元素的电子图书、音像制品、传统工艺等文创产品。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演艺和影视等有机结合,打造一批具有红色底蕴的文化产业。要对传统的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升级换代,探索采用虚拟的、激光的等声光电相结合的现代技术,提升红色资源的体验感、互动感,增强红色文化的教化作用。
(五)拓宽渠道,融入寻常生活
红色文化是激励新疆干部群众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精神财富和信念之源,亟需多措并举地挖掘传播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1.加快形成全业态传播工作格局。要创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模式,建立新疆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庫和红色文献资源数字传播体系,推进“互联网 + 红色文化”建设。要以主流媒体的重要时段和专题专栏为载体,持续报道新疆红色文化建设的新动态新成果。
2.搭建多种参与平台。要组建红色文化艺术团,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下基层演出及诵读等活动,大力营造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文明乡风,激发各族群众的红色文化自豪感。要充分调动群众力量,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播中。通过向民间广泛征集红色文物、梳理红色故事,让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
3.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在各族群众生活中的传播优势,创建红色文化APP或公众号,把相关红色文化资料纳入其中,定期推送消息,搭建起“红色文化微课堂”,让民众能够随时随地点击学习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要鼓励各族群众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挖掘制作具有红色内涵的短视频,扩大红色文化的辐射面,使之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