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活动任务设计

2021-05-26夏日陈军

科教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夏日 陈军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学的能力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功底分解任务步骤,注意小组或团队互动的意义,明确各步骤评价标准和训练目的。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活动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67

On the Design of Activities and Tasks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XIA Ri, CHEN Jun

(School of Humanities, Zhujiang Colleg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00)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 design of activity task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ability goal of teaching, decompose the task step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pay attention to the significance of group or team interaction, and clarify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raining purpose of each step.

Keywords teaching mode; flipped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tasks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直是各所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历史上曾经在“文”“史”的教学侧重上有过争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文学史”加“作品选”作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仍然侧重于满堂灌;考评体系仍然侧重于常识记忆与理论研究。

同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还面临着以下的挑战:第一,近年中小学语文的教改增加了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分量,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学生阅读的古代经典作品数量将会远超现在的大学生甚至是部分中小学教师。所以,中文系学生需要接受更严格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育。第二,信息化时代对中文系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加多样化。能说会写之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图片与视频的编辑处理能力等。但是一方面,这些能力的训练显然不是传统的授课模式能够开展的;一方面,这些能力训练相关的课程开展,挤占了不少过去核心课程的课时。于是,在大多数本科院校的人培方案中总课时量占据第一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面臨着压缩课时的处境。

一方面要加大作品解读的数量,一方面又要缩减教学课时,这已经成了众多“中国古代文学史”老师的苦恼。显然,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解决这一矛盾,于是,运用翻转课堂、项目制教学法等手段就有了较大的意义与价值。为了使翻转课堂落到实处,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着重研究了活动任务的布置这一问题。

1活动任务的布置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的能力目标

在注重能力培养的这一时代,任课教师希望学生在这门课堂上掌握的能力有: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在设置活动任务时,教师应该首先从设定能力目标出发,明确能力目标后再考虑具体活动任务的设计。例如,任课教师先明确需要训练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再设计小组合作的任务模式,而不是反过来,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无意识地进行能力训练。

在给出能力目标的同时,任课教师需要考虑各种能力目标训练的先后顺序。比如,鉴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只有在达到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之后,才能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否则这种无从下笔的困难会加重学生对活动任务的抗拒。所以,各类仿写、改写、学术论文的活动任务的布置在每学期的中后期进行更加合适。再如,学生只能在鉴赏、批判的能力训练之后,才能够根据作品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在设计能力目标的同时,任课教师还需要考虑“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和难易程度。学生在这门课程中最先学习接触的就是“先秦文学”阶段中的“诸子百家”,这个部分本身文字理解上就有一定的难度,思想性也非常强,所以,这一阶段的能力目标设计的重点就应该在鉴赏与批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重点安排主题讨论、主题演讲、辩论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领会这一时期作品的思想锋芒,反思糟粕。如果这时安排仿写之类的活动任务去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则忽视了这一阶段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也会因为理解不了,难以达到训练目标。

在设计能力目标的同时,任课教师还需要考虑专业整体的人培方案设计。各种能力目标训练应该与其他课程进行平衡。一方面避免学生因为课程太多实践太忙完不成活动任务而产生抗拒心理,一方面也要避免不同课程在同一能力模块上反复展开训练。比如,如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进行过话剧改演,就需要斟酌是否必要在“元明清文学”阶段进行改演。

2 活动任务的设计应注意根据学生的专业功底拆分任务步骤

“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诸多专业课中,算是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古典作品的熟悉、掌握程度也有着千差万别。老师在布置活动任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功底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任务,并将活动任务进行拆分布置。正如这个时代学生所迷恋的游戏那样,活动任务的设计由简到难,设计成一道道关卡,每完成一道关卡,学生才能亲近、才能在尝试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比如,古体诗词的仿写这一活动任务设计,关联了鉴赏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三大模块。如果教师直接发布仿写任务,学生会感到难以入手,所提交作业也会错漏百出。所以,任课教师可以对仿写这一活动任务进行细化拆解。任课教师可以先在“先秦文学”阶段的课堂上多训练学生用三四五个字进行概括性表达,然后在“汉魏文学”阶段的课堂上让学生尝试五言古体诗不受格律束缚的自由表达,在“南北朝文学”阶段的课堂上加入平仄声律展开对联创作训练后,在“隋唐文学”阶段再进行五七言律诗的创作,最后在“宋代文学”阶段的课堂进行单双调宋词的仿写。

而在“宋代文学”这一阶段,单双调宋词的仿写活动任务也应该继续拆解细化。教授宋词相关作品的时候,最先介绍的就是晏殊。授课教师在讲解晏殊的《浣溪沙》的时候,可以多给出几个同词调作品,让学生感受词调的韵律。在讲《清平乐》(红笺小字)的时候,让学生再多找几首长短句的词作,感受长短句的节奏。之后,每讲一位词人,都让学生分组各自从音韵、内容、艺术的角度展开补充阅读与鉴赏。学生经过前期课程相关训练与大约半学期“宋代文学”课程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声律表达基础、古文表达基础和足够的古诗词阅读量,再进行宋词仿写的训练,学生对声律规则的熟练度会更高,任务的完成质量也会更高,对古体诗词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做好了以上的准备,宋词的仿写活动任务,还应该先从《十六字令》或者《忆江南》这类篇幅短小、学生熟悉的词牌开始进行不限主题创作。篇幅短小,起承转合的结构变化就不多,初学者比较容易入手操作;学生熟悉的词牌,就意味着,可供借鉴、模仿的作品多,初学者模仿时可以进行比较、参考,反思自己的问题。学生初次创作的作品经过学生互评、老师点评之后,再安排学生就同一词牌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创作,第二次创作时,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就不再停留于语言表达上的音韵、词语搭配等语病了,可以从意象、意境的使用与创设上展开讨论。在这基础上再进行《菩萨蛮》或者《忆秦娥》等篇幅更长的命题创作,学生就会得心应手,教师的能力训练目标也就达成了。

3 活动任务展开时应该注意到小组或团队活动的意义

无论是叙事作品的排演,还是抒情作品的改写互评,无论是作品鉴赏批评,还是话题讨论展示,都需要学生进行小组互动。

首先,分组活动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当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团队,拥有自己的课题或者项目任务,并与其他小组形成竞争时,小组的成员才会就活动任务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并各展所长,合作完成活动任务。比如,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章回小说话题展示这一活动,需要由小组成员共同对具体作品进行阅读,并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讨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小组成员各自研究后,需要再次提出自己的答案,再讨论确定最终答案,并整合为演讲稿和PPT,最终上台展示。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了至少三次的讨论合作:挑选有价值有趣的选题、讨论话题各种可能性的答案、整合演讲思路。

其次,分组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鉴赏与批评能力。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作业作品,会与经典作家作品相比较;小组成员批改小组内部成员作品、其他组成员作品,更会调动自己的积累,用经典作品的标准去要求成员,这不仅提高了被批改作品学生的能力,对批改者的鉴赏和批评能力提高也很有帮助。在挑选讨论话题等等活动中也是一样。

再次,分组活动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需要正视分组活动中学生的矛盾与争端。好朋友在一组,对彼此的能力与脾气都足够了解,当然能够更有效率地把任务完成。但是大学生很快将走向社会,面对脾性不同的陌生人,如何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协调各种关系去完成任务,也非常重要。所以,分组时,教师需要打破学生们的分组习惯,随机分组,或者经常变动组员,轮换组长,让学生都能够得到训练。当然,教师打破学生分组习惯后并不是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需要经常与学生主动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小组成员相处中的各种问题。

最后,分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不偏不倚的评判态度,树立明确评价标准的公心。

4 活动任务发布时应该明确各步骤评价标准和训练目的

师生关系融洽,能够互相理解与提炼时,教学效果与活动任务布置的效果会好很多。加上现在的学生强调个性自由、法律意识,任课教师在布置活动任务时更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溝通内容包括: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本学期的主要授课内容与活动任务;各种活动任务的设置意义、训练目标、流程与要求、细化具体评价标准或评分表;分组活动的注意事项;外出活动的责权、安全等注意事项;文献查询途径;拍摄器材等物资的申借方式;可供借鉴的网络资源;教学成果的提交与教师的使用方式等。

只有在师生充分的沟通基础上,才能避免因误会造成的互信问题,才能避免布置活动任务时可能存在的抵触与抗拒。

总之,在强调能力培养和强化古代文学素养的今天,“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任课教师,只有培养、呵护学生的求知心,学生才会对浩如烟海的古典作品产生兴趣;只有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只能明确并细化活动任务,才能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立项项目“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实践教学基地”(粤教高函[2018]179号);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师范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粤教高函[2018]180号)

参考文献

[1] 李秋,曲鸿雁.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35-136,149.

[2] 查金萍.应用型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模块化教改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05):118-122.

[3] 胡祥云.以“学”为主体,在实践中求真知——中国古代文学教改献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4):23-25.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