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柱护巷技术在突出煤层煤巷快速掘进中的应用
2021-05-26蔡振鑫
蔡振鑫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新元公司,山西 阳泉045000)
寺家庄矿作为阳泉矿区典型高突矿井,自2005年建井至今在尚未达产条件下已累计发生大小突出21次,其中掘进工作面的突出次数最多,占突出次数的80%以上,打钻过程中多次出现打钻喷孔、夹钻等动力现象。为了避免与突出煤层“短兵相接”,矿井大部分煤巷采用“以岩保煤”的瓦斯治理手段,即在突出煤层下方布置一条底抽巷保护上方两条煤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掘进一条底抽巷高昂的经济与时间成本对于已经形成的孤岛的15106工作面而言不太适宜,因此矿井亟需改革传统的宽煤柱掘进工艺,探索小煤柱护巷及配套的防突措施与瓦斯治理技术,以达到消突及快速掘进的目的。
1 小煤柱护巷理论研究基础
井下采煤作业破坏了原始地层的应力平衡状态,使煤体中的应力重新分布。一般情况下,在采空区形成的较短时间内,首先在采空区煤壁侧形成较高的集中应力(支撑应力),当应力集中值达到煤体的强度极限后,该部分煤体首先发生屈服变形,使集中应力向煤体深部转移。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如图1所示。根据沿空掘巷理论,把巷道布置在卸压区中,巷道受到的应力小,巷道变形较小,巷道的支护和维护得到改善,该区域内煤体能量已被释放,瓦斯卸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几率降低。
2 应力卸压区宽度数值模拟
为得到支撑应力移动后煤壁侧“三区”分布情况,以孤岛工作面15106的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建模时模型上部边界施加11.75 MPa的垂直应力,模拟深度470 m,模型下部及左右均为固定边界,模拟相邻工作面15104回采过程,每次推进10 m,每500步保存一次直至平衡,期间15104工作面顶板出现岩层破断、回转、弯曲下沉,受到毗邻工作面回采后上覆老顶剧烈活动的影响,在15106工作面沿空侧实体煤中产生了一定区域的应力波动区,分为:应力降低区、增高区和原岩应力区,15106工作面实体煤侧垂直应力云图如图2所示,垂直应力分布如图3所示。
图1 沿空侧“三区”划分示意图
图2 15106工作面实体煤侧垂直应力云图
图3 工作面实体煤侧垂直应力分布图
从垂直应力分布图可看出,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15106工作面实体煤侧支撑应力重新分布,支撑应力峰值往实体煤侧迁移,在距采空区约19 m位置达到最高27.4 MPa,在距采空区38 m以外区域恢复至原岩应力,在距采空区0~12 m区域形成应力降低区,按照小煤柱护巷理论,煤巷应布置在距采空区0~12 m位置较为合适,鉴于15104工作面回风巷在掘进期间每隔40 m布置有深4.2 m双耳钻场,为防止误揭钻场,煤柱宽度设置为7 m,巷道宽度4.8 m,此时煤柱及煤巷均处于卸压区。
3 瓦斯卸压区范围确定
煤层的结构属孔隙-裂隙结构,煤层孔隙、裂隙的闭合程度对地应力有较强的敏感性,当地应力(支撑应力)增高时,煤层的孔隙、裂隙趋向闭合,煤层相应透气性减小,当煤体处于卸压区时,煤体的孔隙、裂隙伸张,煤层透气性将增大几个数量级,因此应力作用对瓦斯渗流有着较大的影响。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及回采结束后,支撑应力迁移过程中在15106工作面煤壁侧形成塑形变形区,该区域内煤层透气性增加,在一定的压力梯度作用下瓦斯运移至采空区,因此在靠近采空区一定范围内形成瓦斯卸压区,瓦斯卸压区的大小与煤层的瓦斯赋存、煤质、顶底板性质及回采结束时间有关。为了准确得到15106工作面瓦斯卸压区范围,在工作面迎头布置单耳钻场施工钻孔,测定距迎头20、40、60 m位置、距采空区8、13、18、23、28 m位置处测定残存瓦斯含量指标,取每个位置所测最大值拟合成曲线,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残存瓦斯含量梯度图
根据瓦斯含量梯度图可知,越靠近采空区残存瓦斯含量越小,在距采空区0~13 m瓦斯含量缓慢增大,13~20 m范围瓦斯含量快速增大,20 m以后瓦斯含量趋于稳定,最大为12.8 t/m3,在距采空区14.2 m处瓦斯含量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的临界值8 t/m3,因此,通过实测瓦斯卸压区应为距采空区0~20 m范围,与支撑应力转移产生塑性区范围较为吻合,0~14.2 m范围应为突出危险较低区域,与支撑应力降低区范围较为吻合。
4 防突措施优化
通过分析实体煤侧支撑压力卸压区及瓦斯卸压区分布规律,得知15106工作面沿空侧存在一定范围的无突出危险区域,在无突出危险性区布置预抽钻孔势必增加不必要的钻孔工程量,影响巷道掘进效率,因此,有必要对预抽钻孔布置进行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根据瓦斯含量梯度,煤柱位置应为瓦斯含量最小区域,若在此处布置预抽钻孔存在误穿采空区的风险,因此煤柱区域不布置钻孔;巷道正前区域位于支撑压力降低区同时也是瓦斯含量卸压区,为降低风险此处布置一个钻孔进行预抽;在巷道边缘轮廓线15 m范围内布置9个预抽钻孔,共10个预抽钻孔,钻孔总长644 m,钻孔工程量近1/3,预抽钻孔布置如图5所示。
5 效果分析
图5 优化后的预抽钻孔布置图(m)
寺家庄煤巷掘进面一般月进尺64 m,采用小煤柱护巷技术后15106工作面进风巷月进尺最高达105 m,月平均进尺82 m,月均进尺提高了28.1%;15106工作面进风巷掘进期间煤头瓦斯最大0.37%,平均0.08%,回风流瓦斯最大0.29%,平均0.17%,瓦斯涌出量为0.96~1.74 m3/min,煤巷掘进期间巷帮移近量较小,顶板下沉及底鼓现象不明显。
6 结论
1)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支撑压力峰值迁移后“三带”分布规律,为煤柱宽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采空区0~28 m范围内残存瓦斯含量实测数据表明,在靠近采空区一定范围存在无突出危险区,其范围与支撑应力降低区范围较为吻合;瓦斯卸压区与支撑应力转移产生的塑性区范围较为吻合。
3)小煤柱护巷工程实践表明,在防突措施钻孔缩减1/3的情况下,煤巷月均进尺仍提高了28.1%,采用小煤柱护巷技术可以提高煤巷掘进效率,实现煤巷快速掘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