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宁高山云雾茶不同茶类的品质和生化特征

2021-05-26周子维刘彬彬李林金毕婉君

关键词:周宁浸出物黄酮类

周子维, 高 峰, 刘 谦, 刘彬彬, 李林金, 彭 晨, 毕婉君, 孙 云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建 福州 350001;3.周宁县茶业管理局,福建 周宁 355400)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山区,隶属宁德市,平均海拔800 m,年均气温14.6 ℃,常年云雾缭绕,雨量丰沛,森林覆盖率达76.5%,生态植被保护完好,素有“云端之城”和“高山明珠”等美誉.周宁县地理气候适宜茶树生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截止2018年,周宁县拥有茶园面积7 133.3 hm2,种植茶树品种20余个,主产绿茶、红茶、花茶,兼产白茶、乌龙茶.2018年毛茶产量10 400万t,产值4.08亿元[1].

2010年,周宁县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官司云雾茶”申注成功,成为宁德市继“坦洋工夫”之后,第2个以村级地名命名的地标[2].始于明万历年间的“官司云雾茶”仅指周宁县浦源镇官司村所产的炒青绿茶,虽是名噪一时的历史名茶,但现今体量偏小、品质不稳定,加之“官司”二字长久以来颇有争议,阻碍了周宁县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进程[3].2017年,周宁县政府再次申注“周宁高山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地标涵盖周宁县全域范围,茶类由炒绿,拓展为绿茶、红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等(图1).因此,“周宁高山云雾茶”是指以周宁县域范围内种植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叶产品.

图1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变迁Fig.1 Change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rademark

邬龄盛等[4]基于周宁县茶叶发展情况、特点和问题提出了若干产业发展刍议;刘谦[1]、周子维[2]和钟秋生等[3]先后立足于周宁茶产业在品牌打造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阮惠瑾等[5]采集并分析了周宁县站和玛坑乡站主要气候要素和茶叶生长的主要农业气候指标,认为周宁县中、高海拔地区为茶叶适宜栽培区.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园海拔及其生态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已有许多报道.如吴道良[6]系统比较了红河州不同海拔茶树主要品质成分与生理学特性的变化;罗杰等[7]对四川蒙山茶区两个产地的海拔和茶叶品质进行了比较;Ohno et al[8]探究了斯里兰卡红茶在不同海拔茶区的主要生化成分和特征代谢物;方洪生[9]研究比较了徽州区不同海拔茶园生态因子和茶叶的生化品质;张伟等[10]分析了豫南大别山区不同海拔茶树的主要成分;黄纪纲等[11]比较了庐山不同海拔茶园所产茶叶的品质差异.作为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重点产茶县,周宁高山云雾茶生化品质特点的系统研究分析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集周宁县不同海拔的高山云雾茶茶样73个,茶样包括26个绿茶、28个红茶和19个白茶,通过检测分析各类茶样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类物质含量,以及红茶茶样中的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含量,初步明确周宁高山云雾茶的生化成分特点及范围,挖掘周宁高山云雾茶的生化品质特征,旨在为今后周宁茶叶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茶样及分类

基于采集茶样产地,采集周宁县8个乡镇的春茶茶样73个.其中,纯池镇和玛坑乡的茶样均为17个,七步镇的茶样9个,李墩镇的茶样8个,泗桥乡、浦源镇和咸村镇的茶样均为7个,狮城镇的茶样1个(图2).

图2 周宁高山云雾茶样品基于产地的分类Fig.2 Classification of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tea samples based on place of production

所有茶样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基于鲜叶采摘茶园位置的海拔,将茶样划分为高海拔(≥800 m)、中海拔(300~800 m)和低海拔(≤300 m)3组.表2显示,高海拔组包含4个乡镇的25个茶样,中海拔组包含6个乡镇的24个茶样,低海拔组包含2个乡镇的24个茶样.26个绿茶中,高、中、低海拔的茶样分别为10、8和8个;28个红茶中,高、中、低海拔的茶样分别为8、10和10个;19个白茶中,高、中、低海拔的茶样分别为7、6和6个.

表1 周宁高山云雾茶样品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f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tea samples

续表1

表2 周宁高山云雾茶样品基于茶叶类别的分类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tea samples based on tea category

基于茶树品种,付制绿茶的有乌龙茶品种(‘梅占’、‘金观音’、‘金牡丹’、‘金萱’、‘翠玉’、‘软枝乌龙’)、菜茶和‘龙井43’,付制红茶的品种有乌龙茶品种(‘奇兰’、‘金牡丹’、‘金观音’、‘黄观音’、‘黄玫瑰’、‘梅占’)和菜茶,付制白茶的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福安大毫茶’(图3).

图3 周宁高山云雾茶样品基于茶树品种的分类Fig.3 Classification of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tea samples based on tea plant variety

1.2 生化成分的测定

茶多酚含量按照GB/T 8313—2018[12]的方法测定,氨基酸含量按照GB/T 8314—2013[13]的方法测定,黄酮类物质含量采用AlCl3比色法[14]测定,咖啡碱含量按照GB/T 8312—2013[15]的方法测定,水浸出物含量按照GB/T 8305—2013[16]的方法测定,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的含量采用系统分析法[17]测定.对每个茶样进行至少3次的重复试验.

1.3 数据处理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_6.0和Excel 2010软件制图;应用PASW Statistics_18.0软件,多样本(n≥3)组间采用Tukey多重比较法,两样本间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变量间的关系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周宁高山云雾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

对73个周宁高山云雾绿茶、红茶和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3)显示:红茶的水浸出物(43.19%±0.60%)(P<0.01)、茶多酚(9.08%±0.48%)(P<0.05)和氨基酸(2.46%±0.03%)(P<0.05)含量低于绿茶和白茶,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大小为:红茶(13.62±0.45 mg·g-1)>绿茶(8.24±0.22 mg·g-1)>白茶(7.00±0.18 mg·g-1),且两两间差异显著;绿茶的咖啡碱含量(4.56%±0.11%)极显著低于红茶和白茶.周宁高山云雾茶的生化成分总体表现为内含物丰富,尤其是绿茶和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酚氨比适中,滋味浓厚鲜爽,香气清新幽雅.

表3 周宁高山云雾茶的主要生化指标1)Table 3 Bi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tea

2.2 周宁高山云雾茶不同茶类生化成分与海拔的相关性

2.2.1 不同海拔绿茶生化成分比较及其与海拔的相关性 表4显示:高海拔组绿茶的咖啡碱含量(4.09%)显著低于低海拔组(5.15%),中海拔组的咖啡碱含量介于高、低海拔组之间,但与二者无显著差异;其余生化成分的含量较为接近,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和酚氨比均以中海拔组最高,中海拔组的氨基酸含量介于高、低海拔组之间;除咖啡碱含量外,其余生化成分的含量两两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表4 不同海拔周宁高山云雾绿茶的主要生化指标1)Table 4 Bi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green te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绿茶的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在各海拔区间均较为接近,说明不同海拔绿茶的内含物丰富;黄酮类物质含量在高、中、低海拔3个区间均呈现出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茶多酚含量在低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在中、高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高、中、低海拔3个区间,总体呈现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的趋势.绿茶各项生化指标的最大值多出现在中海拔区域,如L10的茶多酚含量(18.12%)、咖啡碱含量(6.30%)和水浸出物含量(51.36%)均最高,黄酮类物质含量最大值(12.17%)则出现在L9中;各生化指标的最小值则多出现在高、低海拔区域,如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的最小值分别出现在低海拔区域的L2(6.87%)和L4(34.47%)中,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的最小值分别出现在高海拔区域的L17(2.43%)和L22(3.57%)中(图4).相关分析表明,绿茶生化指标与海拔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图5).其中,海拔高度与咖啡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94**),与其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93*).

将海拔300 m作为界限,>300 m的中、高海拔茶样为一组,≤300 m的低海拔茶样为对照组,确定中、高海拔茶样中品质生化指标的含量范围.对中、高海拔组绿茶的生化成分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结果(图6)表明:茶多酚含量为8.2%~18.2%,氨基酸含量为2.4%~3.6%,黄酮类物质含量为5.7~13.0 mg·g-1,咖啡碱含量为3.5%~6.8%,水浸出物含量为31.5%~51.5%,酚氨比为2.4~6.5;中、高海拔组绿茶的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海拔组,咖啡碱含量则极显著低于低海拔组.

2.2.2 不同海拔红茶生化成分比较及其与海拔的相关性 表5显示:高海拔组红茶样品的水浸出物含量(41.32%)显著高于低海拔组(38.11%);中海拔组的咖啡碱含量介于高、低海拔组间,但与二者的差异不显著;其余生化指标总体上较为接近.其中,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均以中海拔组较高,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均以高海拔组较高,黄酮类物质和茶黄素的含量则以低海拔组较高.除水浸出物含量外,其余生化指标在3组中两两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图4 绿茶样品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的含量Fig.4 Contents of quality related bi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green tea samples

*、**分别表示两项指标间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性(双侧检验).图5 绿茶主要品质生化指标与海拔间的相关系数热图Fig.5 Heat map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green tea samples and altitudes

红茶样品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在低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在中、高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则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其中,800~1 000 m区间的H21、H23和H23样品,其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低;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在中、低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均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但氨基酸含量在高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有所下降;茶红素和茶黄素的含量在高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均呈增加趋势,但茶红素含量在中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而有所下降;茶褐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在各海拔区间均较为稳定.比较红茶样品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图7)显示:茶多酚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H12(12.69%)中,是最小值(H3)的2.38倍;氨基酸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H21(3.3%)中,是最小值(H9)的1.79倍;与氨基酸含量相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H9(16.18 mg·g-1)中,是最小值(H21)的1.63倍;咖啡碱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现在高海拔组中,分别为7.48%(H22)和4.19%(H23);水浸物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H22(45.27%)中,是最小值(H16)的1.44倍;茶红素、茶黄素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现在中、低海拔组中,而茶褐素含量则与之相反,茶红素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H6(4.83%)、H16(2.20%)中,茶黄素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H2(0.20%)、H17(0.11%)中.相关分析(图8)表明,红茶品质生化指标与海拔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高度与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86*、0.425*);黄酮类物质含量与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52**、0.577**),而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1**);茶红素含量与茶褐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5*),而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18*).

对中、高海拔组红茶的生化成分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结果(图9)显示,红茶的茶多酚含量为5.4%~12.9%,氨基酸含量为1.9%~3.3%,黄酮类物质含量为9.6~15.6 mg·g-1,咖啡碱含量为4.1%~7.6%,水浸出物含量为33.5%~45.3%,酚氨比为2.5~6.3.与低海拔组茶样的生化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图9)显示,中、高海拔组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组,但黄酮类物质(P<0.05)和水浸出物(P<0.01)含量低于低海拔组.

2.2.3 不同海拔白茶生化成分比较及其与海拔的相关性 表6显示,高、中、低海拔组白茶样品的生化成分含量总体上较为接近,其中,水浸出物含量以中海拔组较高,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咖啡碱的含量和酚氨比以低海拔组较高,各生化指标在3组中两两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分别表示中、高海拔组茶样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低海拔组茶样.图6 中、高海拔绿茶主要生化指标的分布范围Fig.6 Bio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green te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表5 不同海拔周宁高山云雾红茶的主要生化指标1)Table 5 Bi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black te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图7 红茶样品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的含量Fig.7 Contents of quality related bi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black tea samples

*、**分别表示两项指标间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性(双侧检验).图8 红茶主要品质生化指标与海拔间的相关系数热图Fig.8 Heat map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black tea samples and altitudes

**表示中、高海拔组茶样极显著(P<0.01)高于低海拔组茶样.图9 中、高海拔红茶主要生化指标的分布范围Fig.9 Distribution range of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black tea samples

表6 不同海拔周宁高山云雾白茶的主要生化指标1)Table 6 Bio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Zhouning cloud-mist mountain white te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白茶样品中黄酮类物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在低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但氨基酸含量在中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呈增加的趋势,而黄酮类物质含量与之相反;在高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的有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增加趋势的有茶多酚含量.比较白茶样品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图10)显示:茶多酚含量的最大值为16.16%(B6),是最小值(B17)的1.98倍;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现在中海拔区间,氨基酸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84%(B10)、2.68%(B9),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1.60(B9)、4.68 mg·g-1(B7);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高海拔区间,分别为6.39%(B16)、48.24%(B15),而咖啡碱含量的最小值为4.46%(B7),水浸出物含量的最小值为46.43%(B5).相关分析结果(图11)表明,海拔高度与白茶各品质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仅咖啡碱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4**).

图10 白茶样品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的含量Fig.10 Content of quality related biochemical constituent of white tea samples

**表示两项指标间呈极显著(P<0.01)相关性(双侧检验).图11 白茶主要品质生化指标与海拔间的相关系数热图Fig.11 Heat map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white tea samples and altitudes

对中、高海拔组白茶的生化成分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结果(图12)显示,中、高海拔组白茶的茶多酚含量为5.5%~17.5%,氨基酸含量为2.7%~3.9%,黄酮类物质含量为4.5~11.8 mg·g-1,咖啡碱含量为4.4%~7.6%,水浸出物含量为41.8%~48.3%,酚氨比为2.6~5.4.与低海拔组茶样比较后发现,中、高海拔组白茶的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海拔组.

2.3 周宁高山云雾茶不同付制品种间的差异

传统周宁高山云雾茶多采用菜茶品种加工制茶,近年来,随着茶树品种结构的调整,利用香高味厚的乌龙茶品种进行加工,提升了产品品质,丰富了产品的花色.图13显示:在绿茶中,以乌龙茶品种付制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和酚氨比普遍高于菜茶品种;以‘金牡丹’品种付制的水浸出物(P<0.01)、茶多酚(P<0.05)和咖啡碱(P<0.05)含量高于菜茶品种;台茶品种‘金萱’、‘软枝乌龙’付制的咖啡碱含量与‘金牡丹’(P<0.01)、‘梅占’(P<0.05)品种存在差异;菜茶品种付制的黄酮物质含量虽普遍高于乌龙茶品种,但两两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乌龙茶品种付制的氨基酸含量与菜茶品种间的差异较小.图14显示:红茶的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以‘黄玫瑰’品种付制的最高,‘奇兰’品种付制的最低,二者的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黄酮类物质含量以‘黄观音’品种付制的最高,‘梅占’品种付制的最低,二者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极显著;咖啡碱含量则以‘梅占’品种付制的最高,‘奇兰’品种付制的最低,二者的咖啡碱含量差异显著;菜茶品种付制的“茶三素”含量普遍高于乌龙茶品种,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图15显示:白茶中,在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福安大白茶’3个品种付制的各项生化指标上,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值得一提的是,‘福鼎大毫茶’品种付制的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而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和酚氨比则在3个品种中较低.

*表示中、高海拔组茶样显著(P<0.05)高于低海拔组茶样.图12 中、高海拔白茶主要生化指标的分布范围Fig.12 Distribution range of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white tea samples

3 讨论

3.1 周宁高山云雾茶总体生化特征

周宁县境内群山环抱,冈峦起伏,森林繁茂,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丰富,常年云雾缭绕,为周宁高山云雾茶优异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本研究基于周宁县域主要产茶乡镇,确定主产茶类.绿茶水浸出物含量为43.19%,茶多酚含量为11.95%,氨基酸含量为3.06%,咖啡碱含量为4.56%,黄酮类物质含量为8.24 mg·g-1,酚氨比为3.91;红茶水浸出物含量为39.14%,茶多酚含量为9.08%,氨基酸含量为2.46%,咖啡碱含量为5.46%,黄酮类物质含量13.62 mg·g-1,酚氨比为3.69,茶红素含量为3.06%,茶黄素含量为0.15%,茶褐素含量为5.71%;白茶水浸出物含量为45.82%,茶多酚含量为12.09%,氨基酸含量为3.22%,咖啡碱含量为5.57%,黄酮类物质含量为7.00 mg·g-1,酚氨比为3.75.总体而言,周宁高山云雾茶的生化特征表现为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高,咖啡碱含量较低,酚氨比协调,滋味浓厚鲜爽,香气清新幽雅,高山雅韵特色鲜明.

图柱上附不同大小写字母者分别表示各茶样间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差异.图13 不同茶树品种付制绿茶的主要生化指标比较Fig.13 Comparison on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green tea made from different tea tree cultivars

3.2 海拔对周宁高山云雾茶品质生化指标的影响

茶树鲜叶是茶叶品质的基础,环境因子往往在茶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8].大气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海拔每升高100 m,温度约下降0.5~0.6 ℃[19].本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海拔组绿茶和白茶的氮类化合物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海拔组,这可能与高海拔茶区大气温度较低,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氮代谢较为活跃有关,而咖啡碱含量却相反,且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594**).咖啡碱除作为茶叶中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和茶汤风味物质外[20],还是具有生物防御功能的次生代谢产物,有保护茶树幼嫩组织免受病虫害的作用[21].在低海拔茶区,早春气温回升较快,易形成较高基数的越冬虫口,而冬季高海拔茶区的低温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虫口基数,从而增加了抗虫能力[22].纯池镇和浦源镇等较高海拔茶区所产绿茶的咖啡碱含量较低,而咸村镇和玛坑乡等低海拔茶区所产绿茶的咖啡碱含量较高.此外,李智[23]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茶树芽叶的咖啡碱含量下降.高海拔绿茶较低的咖啡碱含量可能是由茶园低温环境造成的,但周宁高山云雾茶的咖啡碱含量总体仍较高.中、高海拔组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组,在大气温度较高的低海拔茶区,虽有利于茶树碳代谢的进行,使茶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等成分得以积累,但由于红茶萎凋、揉捻和发酵等工艺促使酚类物质发生转化,从而造成低海拔组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高海拔组,这与Ozdemir et al[24]对不同海拔区域红茶品质的比较结果较为一致.水浸出物在中海拔区域的绿茶和白茶中含量较高.王宏树等[25]研究表明,鲜叶采摘等级和茶叶级别越高则水浸出物含量越高.绿茶中的茶多酚、黄酮类物质含量和酚氨比均是中海拔组较高.因此,周宁县中海拔茶园的茶青具有内含物丰富、含量均一性较好和综合表现优等特点.白茶各个品质生化指标与海拔高度并未呈显著相关,这表明周宁高山云雾茶不同海拔茶区所产白茶的品质差异不明显.林笑茹等[26]和周师清[27]先后指出了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产区茶园的适宜海拔分别是200~500 m和200~800 m.表明周宁中、低海拔茶区的茶青,尤其是夏秋茶也适合于生产白茶.因此,中、高海拔与各茶类品质生化指标间的关联并不十分密切,不应过度追求和宣传茶叶产区的海拔.

图柱上附不同大小写字母者分别表示各茶样间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差异.图14 不同茶树品种付制红茶的主要生化指标比较Fig.14 Comparison on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black tea made from different tea tree cultivars

图15 不同茶树品种付制白茶的主要生化指标比较Fig.15 Comparison on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white tea made from different tea tree cultivars

3.3 茶树品种对周宁高山云雾茶品质生化指标的影响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品质[28].历史上周宁以‘官司菜茶’为代表的群体种曾名噪一时[2],近年来大力引进乌龙茶高香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萱’、‘梅占’、‘金牡丹’、‘奇兰’等,茶树品种结构有所调整[29].制备绿茶品种中的‘金牡丹’和‘金观音’,系‘铁观音’与‘黄旦’自然杂交的后代[30].李赛君等[31]进行了‘铁观音’、‘金观音’和‘金萱’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研究提出,将‘铁观音’作为亲本的F1代有望选育出优异的绿茶适制性品种,这与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契合.这表明乌龙茶品种制作周宁高山云雾绿茶具有香气馥郁、滋味浓醇的品质特点.红茶中,菜茶品种付制的黄酮类物质、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含量较高,乌龙茶品种付制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和酚氨比均高于菜茶品种,此结果与李晓静等[32]对传统工艺处理下坦洋菜茶与乌龙茶品种生化指标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以乌龙茶品种制备的周宁高山云雾红茶可能也具有汤色橙红、滋味醇爽、甜香带花香的品质特点.白茶中,‘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福安大白茶’3个品种付制的各项生化指标较为接近,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品质优异.今后对周宁高山云雾茶的生态因子、土壤、鲜叶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研究还有待开展.

猜你喜欢

周宁浸出物黄酮类
超声辅助提取藜麦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
银杏叶片中5种银杏双黄酮类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
LARPing in China
周宁生态茶园
一种黄酮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用于肼的检测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探讨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