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发动机充气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方案

2021-05-26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门气缸充气

樊 伟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前言

将缸内废气完全排出,并将新鲜气体充入缸内是内燃机换气工作的基本要求[1]。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气门开启过程中节流损失比较大,同时在进行排气时无法控制流动损失,另外,因为内燃机结构因素使得废气无法得到充分排除,因此新鲜气体无法充满缸内容积。所以为了保证气缸容积得到充分利用,需要对换气环节中流动损失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气缸中可以流进更多气体,为发动机经济性与动力性提供保障。

1 发动机换气原理

对于发动机换气过程主要涵盖排气、强制排气以及进气、气门重叠四个环节[2]。主要任务就是将气缸内废气充分排出,并尽量将新鲜空气冲入气缸内。只有保证进入气缸内空气数量,才能够充分燃烧并充分放热,进而促使发动机扭矩与功率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确保发动机性能充分发挥的基础。其中,在换气环节中也会出现排气损失与进气损失,其中排气损失在发动机充气效率方面有着较大影响。

2 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影响因素

2.1 进气终了压力影响

进气终了条件,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情况下,与大气压相比,缸内压力较小,主要由于新鲜气体进入气缸时需要克服气流惯性与流动阻力。若是进气体系阻力增加,那么新进混合气体会随之减少,就会对冲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进气体系阻力主要受到其自身结构所影响。例如,气流通过各种形式空气滤清器过程中,会受到相应进气阻力[3]。在进气系统中,进气门口的流通截面积是最小的,其进气阻力也相对最大。

而进气阻力还会受到发动机转速影响,不断提高转速过程中,新空气流速变大,而相应流动损失也会随之增加,进气的终了压力会快速降低。

发动机的负荷出现变化之后,汽油机主要通过对气节门开度进行转变,对气缸中混合气量进行调节,进而实现负荷调整,在汽车匀速行驶行在阻力减小的公路过程中,通过将气节门开度关闭保证转速始终保持不变,使得终了气体的压力受到影响。

2.2 终了温度影响

因为高温废气以及缸壁高温机件会对新进气体产生加热效应,导致终了活塞位于下止点情况下的气缸气体温度超出了大气温度,使得缸内气体密度降低,导致充气系数减小。在转速加大,负荷不变情况下,新鲜气体和高温机件仅存在短暂接触,并不会快速升温。在负荷增加,而转速不变情况下,因为缸壁温度增加,导致气体温度也随之增加。

2.3 温度和残留废气压力影响

在排气终了之后,气缸中存在残留废气,因为排气系统阻力原因,导致废气气压比大气压高,其中排气阀位置的阻力最大,随着转速增加,流动阻力也会随之增加,而废气压力也随之增加。在废气压力增加过程中,其密度会增加,会残留更多废气,因此新鲜空气气量会随之减少,使得充气效率受到影响。同时,如果废气较多,那么会导致充气减少,同时对混合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对正常燃烧造成破坏。

3 提高充气效率的策略

3.1 控制进气体系流动损失

3.1.1 控制进气门位置流动损失

首先,调整进气门的直径,同时保证排气门大小合适。其次,调整进气门的数量。选择2排2进结构,相比于2气门/气缸,4气门/气缸发动机,基于气门直径一致条件,能够增加30%进气门面积、40%排气门面积,可以保证换气工作顺利开展。再次,提高气门行程。对气门行程进行科学调整,对凸轮轮廓进行优化,基于惯性力允许条件,提高气门闭合、开启速度。进而强化气门位置通过水平,控制进气阻力。最后,调整气门锥角。通常锥角设计为45°,基于气门升程一致条件,通过降低锥角能够使通过断面增加。

3.1.2 控制进气管与进气道阻力

首先,控制空气滤清器阻力,对于滤清器,在保证滤清质量基础上,对其阻力进行控制。其次,保证通道面积,气缸盖与进气管的进气道,应该确保其通道面积充足,进而降低进气阻力。再次,控制界面突变与弯道。要想保证进气阻力得到有效控制,进气管道应该控制流通截面突变、急转弯等问题。最后,保证管道内壁光滑。若是气道内壁粗糙,则会影响气流实际流动损失。

3.2 控制新空气热传导

保证冷却系统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避免发动机温度过度升高。控制在新空气方面的热传导问题。能够对进气的终了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促使新空气密度增加,进而实现充气效率提升的目标。

3.3 控制排气系统的气流阻力

(1)控制排气管道阻力,防止出现排气管道内出现凸台、急转弯以及截面凸起等不良现象,进而实现排气阻力控制。

(2)控制排气门位置阻力。对于排气系统,排气门位置流通的截面积最小,需要制定合理方法对排气阻力进行控制。可以选择四气门结构或是增加气门升程,均可以保证充气效率。

3.4 科学确定配气正时

(1)对于进气门延迟闭合,主要是为了通过高速气流惯性,提高每个循环中的气量。因为在发动机转速存在差异的条件下,气流惯性也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根据转速设计进气迟闭角。传统发动机,由于在曲轴/配气系统限制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配气正时不会出现变化,因此充气效率仅会在某个转速下达到最大值。若是发动机超出该转速工作,那么气流惯性升高,但是迟闭角并不发生变化,导致气流惯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外,转速升高过程中,流动阻力也会升高,对充气效率造成影响。若是发动机低于该转速工作,则气流惯性会降低,使得迟闭角与气流情况不相符,造成新空气倒流现象,因此会降低冲洗效率,见下图。

图1 进气门滞后角变化对发动机功率与充气效率产生的影响

上图中ηv曲线代表基于相关配气正时条件,转速变化和充气效率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滞后角是40°条件下,在1800r/min转速条件下,充气效率达到最值,表明基于此转速让发动机工作,可以保证惯性得到充分利用。若是转速超出高标准,气流惯性升高,导致一些能够借助惯性流进气缸的气体无法进入气缸中,同时由于转速升高,使得流动阻力加大,因此充气效率受到影响。

图2 不同工况的最优配气正时

在图1中,通过各个中期效率曲线,能够发现基于不同配气正时条件,转速变化和充气效率之间的关系。进气滞后角不同,相应充气效率的转速最大值也会存在差异,通常在滞后角增加过程中,充气效率最大值的转速也会升高,40°滞后角曲线相比于60°滞后角曲线,相应转速为1800r/min、2200r/min。因为转速增加,使得气流流速提升,若是滞后角足够大则能够对高速气流进行充分利用,使得充气量增加。

(2)保证气门叠开角合理性。通过提高叠开角的合理性,可以促使充气系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该对高温机件热负荷进行有效控制。见图2。

为了保证中小负荷具有良好经济性,应该尽量调小叠开角。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可以充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发动机工作性能、能源消耗以及发动机运行效率等情况。现阶段,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发动机实际充气效率将会影响客户对汽车性能的印象,相关人员应该对该工作加以重视,进而为汽车生产以及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气门气缸充气
利用气流压力脉动波形免拆诊断发动机机械故障的技巧(一)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一种发电站专用的电力输送电缆的架设设备
发动机气门组零件的检修
气门与气门座密封不良的诊断与检修
气门烧蚀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配气机构典型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两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