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充一家的宅斗风波

2021-05-25刘勃

环球人物 2021年10期
关键词:郭氏司马昭李氏

刘勃

《世说新语·贤媛》中有个极富戏剧性的场面:

贾充前妇,是李丰女。丰被诛,离婚徙边。后遇赦得还,充先已取郭配女。武帝特听置左右夫人。李氏别住外,不肯还充舍。郭氏语充:“欲就省李。”充曰:“彼刚介有才气,卿往不如不去。”郭氏于是盛威仪,多将侍婢。既至,入户,李氏起迎,郭不觉脚自屈,因跪再拜。既反,语充,充曰:“语卿道何物?”

先翻译大意。

贾充原来的妻子是李丰的女儿。李丰被杀,贾充就和李氏离婚,李氏被流放边疆。后来遇到大赦,李氏回到洛阳,而贾充已经娶了郭配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特意为贾充行方便,让他“置左右夫人”,也就是同时有两个正妻。

李氏在外面单独居住,不肯回到贾充家里。郭氏对贾充说:“我想去看看李氏。”贾充说:“她的性情刚强坦直,又有才气,你去还不如不去。”

郭氏准备了盛大的仪仗,带着许多侍婢去见李氏。结果刚一进门,李氏站起相迎,郭氏不知不觉脚就软了,于是跪下再拜。回家后,郭氏把这情形告诉贾充,贾充说:“我跟你说啥来着?”

看这个片段,是个有文化、有性格的女子,气场怎样碾压有排场、又泼辣的女子的故事。而要说清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则牵涉到魏晋之际的许多大事。

贾充是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平阳贾氏属于士族圈子的边缘人,不过贾充的父亲贾逵,靠出类拔萃的军政才干和耿耿忠心,挤入了曹魏的领导阶层。所以,贾充才有机会娶到李丰的女儿。

李丰是享有盛誉的名士。《世说新语·容止》形容他“颓唐如玉山之将崩”。这句也同样被用来形容嵇康。不过嵇康如玉山将崩是因为醉,李丰则是因为病。正始年间,李丰任侍中尚书仆射,经常借口生病不去上班。按规定,生病达100天就要解除官职,所以李丰生病几十天,会突然“康复”一下去打个卡,然后继续休病假。

李丰这么泡病号,当然不全是因为懒。当时司马懿和曹爽斗得正厉害,他并不想明确站队。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了曹爽,把消息告诉了李丰。李丰吓得“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这座玉山看来像棉花一样软。

司马懿去世后,儿子司马师继承父亲的权力。李丰被任命为中书令。这本来是宦官的官职,后来慢慢也有士人担任,从品级上看不算高,但和皇帝亲近,是非常重要的职务。司马师同意李丰担任这个职务,是因为他相信李丰是自己人,自己想知道什么,一定可以从他嘴里问出来。

但是李丰选择做曹魏的忠臣。做了两年中书令,皇帝曹芳多次召见李丰单独谈话,谁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但总之,他们想除掉司马师。可惜阴谋布局这个领域,司马师的精明毫不逊于他的父亲。计划被识破,面对责问,病弱的李丰突然爆发出英雄气概,痛斥司马师:“卿父子怀奸,将倾社稷,惜吾力劣,不能相禽灭耳!”司马师愤怒,让勇士用刀环狠狠敲击在李丰的腰上,李丰也就真的如崩塌的玉山,死掉了。

这个案子株连很广,贾充作为李丰的女婿,该怎样选择呢?

贾充的父亲贾逵,是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都非常重视的忠良,后来还有传言,司马懿去世,就是被贾逵的鬼魂吓死的。但贾充的人生选择,是坚决站在司马氏一边。于是,他和李丰的女儿离婚,坚决和这股“反动势力”划清界限。

郭氏想去看看李氏,贾充说:“她的性情刚强坦直,又有才气,你去还不如不去。”(李云中/绘)

李丰遇害,激起淮南地区的兵变。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定叛乱,贾充追随在身边。后来,司马师病重返回许昌,留下贾充统帅诸军——显然,贾充已经被视为司马氏集团的重要成员了。

再后来,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掌权。皇帝换成了曹髦,贾充担任中护军,监控皇帝的一举一动。绝望的曹髦带领宫中几十个童仆,想要出击司马昭。贾充替司马昭干了最脏的活,吩咐手下人动手,把皇帝捅了个“刃出于背”。

这之后,有人劝司马昭杀了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舍不得。等到魏晋禅代,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当上皇帝,贾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晋朝的开国元勋。

杀死皇帝是贾充生平最著名的事迹,也是人生最紧要关头的孤注一掷。其实,这并不符合贾充一贯的行事风格,多数事情上,他并不喜欢过于招摇。但不管多会做人,贾充还是卷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权力斗争。

晋朝能够建立,司马师的功绩实在比司马昭大得多。但是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于是把一个小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并且说,将来能够继承家业的一定是司马攸,而不是自己的嫡长子司马炎。

但最后,司马昭还是传位给了司马炎。据说,这当中贾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经常在司马昭面前称道司马炎“宽仁且又居长,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司马昭临终前还特意向司马炎指明,了解你的,就是贾充啊。

所以司马炎当了皇帝后,非常宠信贾充,但他心里,还是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已经算是伯伯儿子的司马攸,现在被封为齐王。他倒没有流露出想争夺皇位的意图,但作为一个诸侯王,司马攸一直以来表现得太完美了,所以很多大臣都觉得,我们支持你司马炎当皇帝,但陛下您离开我们后,不要传位给自己的傻儿子,应该传位给司马攸。

郭槐见李氏而“不觉脚自屈”,不仅是一个女人见另一个女人的自卑,而且是一類家族面对另一类家族时的底气不足。

司马炎觉得,贾充恐怕也有这个想法。何况他和司马攸一直有一重特殊关系:当初贾充和李氏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司马攸,现在是正牌的齐王妃。也就是说,司马攸是贾充的女婿。

现在回头再看《世说》中这段文字。对大家族赶尽杀绝不是魏晋的风格,新王朝建立,历史翻开新一页,大批流放者得以回到洛阳。李氏的名字,也出现在遇赦者的名单中。

晋武帝司马炎给了贾充特别优待,让他“置左右夫人”。贾充拒绝了,理由是自己作为丞相,要以身作则,同时有两位夫人过于浮夸。于是他另外找个地方把李氏安置好,便不再与她往来。

贾充的考虑可能是避嫌,保持和李氏的距离,就是保持和女婿司马攸的距离,这样皇帝看着比较开心。但一般舆论更倾向认为,贾充不敢接李氏回家,其实是怕老婆。

贾充后来的妻子郭槐,出身太原郭氏,她的伯父郭淮,是曹魏西北军区战功赫赫的名将。郭槐性格泼辣,嫉妒心强,不容忍贾充和任何其他女人接近。家中的两个乳母先后被郭槐所杀,原因仅仅是贾充抚摸亲吻儿子,而儿子被乳母抱在怀中,郭槐便觉得贾充抚摸亲吻了乳母。接下来的结果是很多厌恶贾充的人乐于看到的——两个正值恋乳期的孩子都因为失去乳母很快夭折,贾充因此没了后代。

但贾充的母亲无疑更喜欢李氏。老太太的价值观和去世的丈夫相近,特别看重忠孝节义,听说皇帝遇害,经常在家里痛骂凶手,谁也不敢告诉她,弑君的逆贼正是她的儿子。李氏被赦免回洛阳了,出身文化士族、知书达礼的儿媳哪里是将门泼妇可比的?

晋朝以孝治天下,面对母亲的要求,贾充只能装傻拖延。

而贾充和李氏所生的两个女儿,也催促父亲接母亲回家,甚至要求父亲把郭槐休了,让母亲重新成为唯一的正妻。尤其是大女儿贾荃,以齐王妃的身份在重要仪式上突然出现,叩头流血,向贾充陈述应该把母亲接回来的道理,吓得贾充的同僚和下属赶紧四散回避。

这种局面下,贾充有点焦头烂额,郭槐则不免憋了一肚子气。她是何时去和李氏碰面的,《晋书·贾充传》补充了一个关键时间点:贾充和郭槐的女兒贾南风,嫁给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子,未来的晋惠帝司马衷。

这对贾充来说是一个胜利,终于向晋武帝清楚表白,我不会偏向齐王的;对郭槐来说更是胜利,李氏你生的女儿是齐王妃,我的女儿可是太子妃,更胜你一筹。

于是就出现了那一幕:郭槐气势汹汹去见李氏,结果一见面脚就软了,人就跪下去了。

为《世说新语》作注的刘孝标对事件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郭槐性格强狠,但并非是头脑简单的泼妇,不少证据表明,她甚至不乏政治眼光。她的膝盖,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软了?

这个怀疑只怕并无多少道理。气场有时和能力无关,即使有了能力,也未必不会在某个瞬间,折服于气场。

李氏的父亲李丰,是与何晏、夏侯玄并列的名士;而平阳贾氏也好,太原郭氏也好,安身立命之本是政绩与军功。在无所事事而富有情调的文化士族眼里,这样的家族是卑贱的。郭槐见李氏而“不觉脚自屈”,不仅是一个女人见另一个女人的自卑,而且是一类家族面对另一类家族时的底气不足。

魏晋的时代氛围,支持着这种鄙视和自卑。今天的读书人觉得魏晋风度使人心驰神往,多少也是因为喜欢这种重文化、轻事功的心态。只不过那个时代,终究要为这种心态付出代价;并且这个代价,会大到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地步。

猜你喜欢

郭氏司马昭李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为何不称帝
郭皇后的后宫戏
文言文练习
太皇太后要跳楼?
一场宫斗引发的倒霉剧
只有上一等,没有下一等
知县奇断田产案
谈谈三国史上的江油关
扶不起的阿斗
皇宫救命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