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
2021-05-25徐政黄柳君
徐政 黄柳君
摘 要:旅游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更是“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中国旅游发展的异质性减贫效应。1996—2017年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贫困减缓具有积极作用,而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对贫困减缓有抑制作用。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呈现“U”型特征;随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化程度的加剧,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减弱。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东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则呈现“V”型特征;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关键词:旅游发展;贫困减缓;产业结构升级;门槛效应
作者簡介:徐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民经济管理(E-mail:807211542@qq.com ,北京100872);黄柳君,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国际服务贸易(上海 200093)。
中图分类号:F592.99;F3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1)02-0076-11
旅游业所具有的产业关联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贫困减缓的关系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作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10.4%,提供了3.13亿份工作岗位,占全球工作岗位的9.9%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2018旅行与旅游全球经济影响报告》。。随着旅游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旅游业和经济社会融合程度的加深,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其可产生外汇收入、吸引国际投资、增加税收、减缓贫困等赵磊、方成、毛聪玲:《旅游业与贫困减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旅游学刊》2018年第5期,第13—25页。,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重要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7年贫困率已降至3.1%,低于全球水平,对全世界人口的减贫贡献率超过70%张原:《“中国式扶贫”可输出吗——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及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185—200页。。其[KG(1x]中仅通过乡村旅游一项,中国已带动1 000万(占贫困人口比重超过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18——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和时代诉求》,(2018-09-25)[2019-12-26],http://www.ctaweb.org/html/2018-9/2018-9-25-14-58-30700.html 。。因此,旅游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减贫作用突出的产业,在中国的减贫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即将完成,国家进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探讨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旅游发展有机衔接,对于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旅游发展、产业结构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因研究区域和研究时间段的不同出现显著差异。然而在旅游减贫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结构主义学派所推崇的产业结构变迁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赵磊、方成:《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旅游学刊》2017年第4期,第20—32页。。为此,本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全面考察和分析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的区域异质性,这对于促进旅游减贫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 文献综述
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均会改变贫困人口的数量与程度,但其作用机制和改变方式较为复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贫困减缓
旅游业可通过为贫困地区注入外汇、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和提升福利等传导途径来直接减缓贫困Sugiyarto G, Blake A, Sinclair M T. Tourism and globalization: Economic impact in Indones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3), pp. 683-701.。Kevin认为通过价格和政府收入渠道等,旅游业可有助于减少贫困Kevin X Li, M Jin, W Shi. Tourism as an important impetus to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 critical review.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8,( 26), pp. 135-142.。Banerjee实证研究发现旅游投资使海地南部地区失业率由26%降至23%,贫困率下降了1.6%Banerjee O, Cicowiez M, Gachot S. A quantitative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public investment in tourism : An application to Haiti.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51), pp. 157-173.。然而,旅游发展并非总是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作用,经济漏损、生态环境破坏和“旅游飞地”等问题的存在,使旅游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相对贫困。Sharpley认为对于一些极端贫困的国家,人均收入随着旅游发展而不断降低,贫困人口比以前更为贫困Sharpley Richard.Tourism and development challenges in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ase of the Gambia.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09, 12(4), pp. 337-358.。Wattanakuljarus发现泰国旅游业的扩张削弱了贫困人口赖以生存的贸易部门的盈利能力,从而扩大了贫富差距Wattanakuljarus A, Coxhead I. Is tourism-based development good for the poor?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Thailand.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8, 30(6), pp. 929-955.。
此外,旅游业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受其他因素影响,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赵磊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技术,发现旅游业和贫困减缓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旅游业可显著减缓贫困赵磊、方成、毛聪玲:《旅游业与贫困减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旅游学刊》2018年第5期,第13—25页。。张晨运用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旅游减贫效应的发挥受地区经济、交通、产业环境的制约张晨:《旅游业促进贫困减缓(TLPR)假说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17年。。郭鲁芳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旅游资源禀赋和不同交通便利程度下中国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郭鲁芳、李如友:《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6期,第81—91页。。
(二)产业结构与旅游发展、贫困减缓
从减贫路径上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并不会无条件惠及穷人盖凯程、周永昇:《所有制、涓滴效应与共享发展: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年第6期,第95—115页。,其减贫效应的充分发挥与当地产业结构状况和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这使得单纯依靠经济发展推进减贫的思路亟待转移到综合考虑旅游发展及产业结构影响以促进减贫的方向上来。
经济增长能对贫困减缓发挥影响力,但在经济增长的多元化减贫机制中,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异质性。不同产业的生产率和收入分配效应不同,若经济增长集中于贫困群体难以受益的产业部门,那么将会抑制贫困人口所得,甚至会扩大贫困群体的范围郭劲光、俎邵静:《参与式模式下贫困农民内生发展能力培育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117—127页。。目前不少学者对产业减贫的异质性效应进行了实证探索李东坤、尹忠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城镇减贫效应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100—112頁。。Montalvo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与减贫的关系,认为第一产业一直是减贫的主要推动力Montalvo J, Ravallion M. The pattern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0, 38(1), pp.2-16. ;Datt和Ravallion认为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贫困的影响比第一产业的更大,而第二产业几乎没有给印度的穷人带来直接收益Datt G, Ravallion M. Has India[BF][BFQ]s post-reform economic growth left the poor behind.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 pp. 89-108.。单德朋发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较大,第二产业的作用较小单德朋:《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度与西部地区贫困减缓——基于动态面板系统广义距方法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第106—112页。。
无论是旅游发展还是贫困减缓,都与产业结构有密切联系。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辐射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均GDP的增长,提高贫困人群收入麻学锋:《张家界旅游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旅游学刊》2010年第11期,第20—25页。。而产业结构变迁对其潜力的释放和提升有着重要的驱动力。赵磊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欠缺合理化抑制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可正向调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赵磊、唐承财:《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资源科学》2017年第10期,第1 918—1 929页。。张晨认为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产业融合以及滋生新兴业态,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对于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具有优势,而旅游非正规部门则吸纳了大量超额供给的城市劳动力张晨:《旅游业促进贫困减缓(TLPR)假说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17年。。
总体而言,现有关于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研究多是基于三大产业进行分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单德朋、王英、郑长德:《专业化、多样化与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动态异质表现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7期,第157—168页。,难以有效捕捉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水平与特征,更难以充分揭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能的减贫效应。此外,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单一视角,且学者更多侧重于线性分析,而忽视了非线性特征。为此,本文将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探讨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上,侧重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发展在不同产业结构升级差异下的减贫效应。研究方法上,首先,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旅游发展在减贫中的实际作用;其次,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非线性角度来探究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
二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EPS数据库。变量选取如下:
1.因变量与解释变量。(1)贫困水平([WTBX]POV):常用的贫困测度指标有贫困发生率、贫困距、Sen指数和可分解FGT指数等。国内较多从收入和支出角度来测度,如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收入等,国际上也有学者使用人类发展指数、新生儿死亡率等来衡量贫困水平Bosede C, Henry O, Muyiwa O, et al. Human capital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OPEC member-[KG-*5]countries. Heliyon, 2019, 5(8),pp.1-7.。但考虑到对中国的适用性和数据可得性,同时减贫效应是指对贫困的减缓程度,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增加,本文借鉴李慧玲的做法李慧玲、徐妍:《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与减贫效应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8期,第25—30页。,由于农村地区贫困程度占绝大部分,因此采用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衡量贫困水平。(2)旅游发展[WTBX](TOUR):借鉴赵磊的做法赵磊、方成、毛聪玲:《旅游业与贫困减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旅游学刊》2018年第5期,第13—25页。,用旅游专业化(旅游收入占GDP比)来表示。
2.门槛变量。一般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所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模型中引入产业结构还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收入分配对旅游减贫效应的扰动。产业结构高级化(TS):呈现为产业结构“量”的提升,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TL):指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表现为产业结构“质”的调整。通常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来衡量,参考干春晖等的研究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第4—16,31页。,本文引入修正的泰尔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水平。具体为:[BF]
其中,TL为修正的泰尔指数,Yi表示产业i的产值,Li为产业i就业人口数,i代表一国产业部门的数量。Yi/Y表示产出结构,Li/L表示就业结构。泰尔指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成反比,如果TL≠0,表明产业结构偏离了均衡状态,数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越不合理;TL越接近0,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当TL为0时表明产业结构达到均衡状态李东坤、尹忠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城镇减贫效应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 期,第100—112页。。
3.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表示;交通基础设施:用交通密度来表示,交通密度指数越高,表明交通网络越密集,可达性越强李如友、黄常州:《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旅游科学》2015年第2期,第1—13,27页。。roadi=Li/Ai,Li为地区交通线长度,通过该地区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数相加获得,Ai为地区国土面积。对外开放度:出口贸易有效拓寬了国内产品市场需求规模,采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值度量;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这些好处可能会因此降低贫困率Dhrifi A, Jaziri R, Alnahdi S.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matter for poverty?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20, (52), pp.13-21.;人力资本: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政府规模: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反映一个地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
为确保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和变量处理一致性,对相关变量进行对数处理。
(二)模型设定与研究假设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时变性,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可能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机制。Hansen的面板门槛模型是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来内生地划分区间并找出门槛值,因此可有效避免人为划分样本区间或二次项模型带来的偏误Hansen B.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9, (93), pp.345-368.。单一门槛回归模型如下:
门槛模型检验包括门槛效应的显著性检验与门槛估计值的真实性检验。检验过程分别运用“自助抽样法(Bootstrap)”构建渐进分布和似然比统计量[WTBX]LR。上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是针对单一门槛模型,若有两个及以上门槛值,则重复上述步骤以搜寻第二个门槛值。
旅游发展减贫效应受到外界相关因素的制约。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机理与效果在不同门槛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动态性变化,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旅游发展影响贫困减缓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构成了其主要门槛条件。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贫困减缓具有促进作用;
假设2:以泰尔指数反向衡量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抑制作用;
假设3: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受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假设4: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基于此,针对提出的研究假设,为有效验证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将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拓展为分别以产业结构高级化[WTBX](TS)与产业结构合理化(TL)为门槛变量的多重门槛面板模型。模型设计如下: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Hansen认为门槛效应是否存在的假设前提是所有的变量都是平稳的。本文利用[WTBX]LLC、IPS、Fisher ADF三种检验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检验结果报告见表1。所有检验基本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原假设,表明回归数据是平稳的。
(二)门槛效应检验
模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和门槛估计值及其置信区间分别如表2、表3所示。全样本和中部地区均存在以TS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以TL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存在以TS、TL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
(三)全样本分析
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全样本实证结果见表4。由表4的模型1(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可知:
(1)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值为0.636。旅游业可通过为贫困地区注入外汇、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和提升福利等传导途径来直接减缓贫困Sugiyarto G, Blake A, Sinclair M T. Tourism and globalization: Economic impact in Indones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3), pp.683-701.。因此不难看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能直接作用于贫困人群,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增加收入。
(2)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进贫困减缓,以泰尔指数反向度量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惠及贫困人群,另一方面又可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产生就业效应,提升贫困人口收入,进而减少贫困。然而,由于目前要素未能完全进行合理配置,其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非均衡效应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赵磊、唐承财:《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资源科学》2017年第10期,第1918—1929页。金培振、张亚斌、邓孟平:《区域要素市场分割与要素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关系》,《地理研究》2015年第5期,第953—966页。,从而不利于贫困减缓。
(3)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出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支出越多的地区,贫困人口可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从而有利于减缓贫困。
(4)[WTBX]贸易开放度和FDI均对贫困减缓的影响作用为负或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贸易开放一方面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途径来减缓贫困;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又会影响到进口竞争部门的生产与就业,同时造成一国或地区经济在外部冲击的影响下变得不稳定,从而不利于贫困减缓郭鲁芳、李如友:《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6期,第81—91页。。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FDI有可能增加熟练劳动力收入,从而增加相对贫困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区域异质性等,外商投资对贫困群体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即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有不同影响,甚至可能不利于最贫困人口的发展Pierre-Richard Agénor. Does globalization hurt the po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2004, 1(1), pp.21-51.。
(5)交通基础设施对贫困减缓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仍为正。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建设初期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期比商业投资要长,对当地环境和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能提高空间可达性,促进地区间经贸往来,对贫困减缓产生一定的间接促进作用。
(6)人力资本对贫困减缓产生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人力资本意味着较高的教育投入,贫困人口在满足生活所需情况下仍需支付较高的教育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贫困程度。
表4的模型2、模型3分别为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为门槛变量的旅游减贫效应门槛回归结果。
由模型2可知,当产业结构高级化低于第一门槛值时,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产生负向作用;当产业结构高级化跨越第一门槛值,处于区制间时,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促进作用;而当产业结构高级化大于第二门槛值时,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增强。也就是说,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的“U”型关系。
由模型3可知,当产业结构合理化低于门槛值时,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值为0.619;而当产业结构合理化跨越门槛值时,即产业结构越不合理,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减弱。
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越低、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其发展越不利于活跃当地第三产业,也可能加剧产业与资源分配的摩擦,甚至导致更多非熟练劳动力被挤出,进而增加贫困的发生。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得到合理化与高级化配置并进一步优化,旅游业也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投入少、见效快、带动性强的优势逐渐体现,旅游减贫潜能得到释放,所带来的财政税收增加也为政府部分针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以第三产业为依托的旅游业发挥着应有的就业拉动力李如友、黄常州:《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旅游科学》2015年第2期,第1—13,27页。。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重点释放旅游产业真正的就业乘数效应,从而助力旅游业成为推动失业人员有效分流的支柱性产业张晨:《旅游业促进贫困减缓(TLPR)假说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2017年。。
(四)区域差异分析
全国水平上的分析很可能会掩盖我国旅游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为此尚需从区域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表5为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减贫的门槛回归结果。
(1)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的旅游减贫效应
由模型4、6、8可知,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东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明显并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呈现“U”型特征,而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为“V”型关系。
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高,结构较为合理,并且产业集中程度较高。这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旅游业以其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聚集效应,促进了新增长极的形成,并进而推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人均[WTBX]GDP的增长,增加贫困人群收入。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以资源型第二产业为主,较低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利于旅游及其关联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提高。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了产业融合以及滋生新兴业态,旅游非正规部门吸纳了大量超额供给的城市劳动力,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就业;较高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出弹性份额较大,进而有利于增加该地区贫困人口收入。
(2)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门槛变量的旅游减贫效应
由模型5、7、9可知,当TL低于相应门槛值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均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当TL高于门槛值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并不显著。
中西部地区的合理化程度远小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以西部地区为甚。虽然西部地区凭借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变迁对其潜力的释放和提升以及旅游减贫效应都难以得到发挥。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聚,贫困广度和深度较高,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边际生产力得到持续增强,凭借其产业关联效应和旅游乘数效应,为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助于减缓贫困。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了中国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从全样本分析结果来看:1.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政府支出均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进贫困减缓,产业结构欠缺合理化会抑制贫困减缓。3.产业结构欠缺合理化抑制了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减弱;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可正向调节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门槛变量的“U”型关系。从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来看:1.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东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显著并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呈现“U”型特征,而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则呈现“V”型关系。2.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均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尤为显著。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除应着重强调产业结构高级化外,还需高度关注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有效发挥旅游减贫和交通減贫效应;2.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国内开发旅游资源满足国人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出境游和入境游的发展,提高旅游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旅游减贫;3.西部地区应借助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禀赋,注重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实现旅游业发展所必需的要素资源在产业间优化配置,使产业结构变迁对其潜力的释放和提升以及旅游减贫效应得到发挥。
【责任编辑 吴应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