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题是作者对文章的“预言”

2021-05-25张宏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题壁山寺参考点

张宏伟

“读书看皮,阅文看题”,标题是作者对文章的“预言”,从不同的侧面传递作者文学创作的目的、文章主旨、写作对象和写作情感。这体现出标题的特点和规则,同样也表现出标题在文章阅读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而言,标题对文章内容具有概括性交代的作用,为读者阅读文章提供线索,有时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围绕标题进行导入,为学生提供辅助阅读的有效信息。

一、將古诗词标题中透露的题材信息作为阅读导入参考点

文不可无题,如人不可无名。文章的题目是对文章内容的简要提炼。有时候作者匠心独运,用一些技法或手段使文题变得有趣而引人入胜,使文章增色不少,还会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印象,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当然还有一些作者,不在拟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题目显得简单,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有时候也涉及对文学题材的透露。尤其是对古典诗歌作品而言,其题目更倾向于后者。所以,在阅读一些古典诗歌作品时,读者通过题目透露出的信息,就可以辨别出是送别诗,还是怀古诗;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而对诗歌题材的了解则意味着了解了诗歌的大致特点,掌握了诗歌赏析的明确方向,这是深入并有效完成诗歌赏析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前,可以将古诗词标题中透露的题材信息作为阅读导入的参考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做好阅读准备。这里所说的准备,包括阅读时所需知识的准备,以及阅读时所需情感的准备。当学生做到胸有成竹时,阅读就能够有效实现。

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题目中的“题”字暗示了诗歌的题材,即题壁诗。题壁诗是很值得研究的诗歌文化现象,教师可首先让学生从载体以及内容两方面简要了解什么是题壁诗。题壁诗一般是指题写在墙壁上的诗。墙壁的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寺之壁、石之壁、殿之壁等等,结合此诗,可以确定这首诗是以“寺壁”为载体的题壁诗。另外,从内容角度来说,题壁诗皆是有感而发之作,或踌躇满志,或不平则鸣,或以德报恩,或晓言趣理,或警示世人,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就属于其中一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墙壁发现的一些字迹,诸如“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语句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如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发现的一些“题壁”内容。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为学生简要讲解题壁诗的发展历史,为学生更好地赏析这首诗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题壁诗出现在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在《全唐诗》中就有不少的诗作标明为兴起随手而题。由此教师可引出数以百计题壁诗作者中最负盛名的寒山、崔颢。然后再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常建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启发学生进行接下来的诗歌学习。

二、将古诗词标题中透露的地点作为赏析导入的参考点

地点是将人、事、物联系起来的特定环境,也是推动情节、激发情感的场所和舞台,所以无论小说还是戏剧作品,都将地点视为文学创作的要素。古诗词也是如此,有时候也会涉及一些地点,通过对这些地点特征的了解,读者可从中获得地点中隐藏的引申义,看到诗人所设置的典型环境的用意,并进行环境的感受,理解诗人生命情感的世界,感受到诗人对外物存在的探讨,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可以说,对诗歌中出现地点的了解也是有效地理解整首诗词作品的前提。所以教师有必要将古诗词标题中透露的地点作为赏析导入的参考点,利用语言介绍或多媒体展示的手段,使学生了解诗人设置的典型环境。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有效赏析铺平道路。

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根据题目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涉及的地点是“破山寺后禅院”,在没进入诗词阅读阶段,学生势必会被这一寺院的名字吸引。教师何不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地点导入,这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整首诗奠定知识基础。例如,教师可以查找一些资料,利用多媒体将与破山寺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破山寺”并非名字表面残破之意,而是指坐落于破山庄严而有闲趣的古寺。当然,图片的传达效果是非常强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勾勒的情感意境。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可以围绕破山寺的历史进行介绍。如该寺在今天的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南朝齐始兴五年建,唐咸通九年被命名为“破山兴福寺”,进而增强这首诗的背景底蕴。

三、将古诗词标题中透露的事件信息作为赏析导入的参考点

作者创作诗词是具有目的性的,有时候这种目的性会从标题中透露出来。读者会通过题目,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什么”“写给谁”。而这些信息可被概括为“事件”,事件本身便包含原因、对象等因素。了解这些之后,后续的阅读活动才能有效进行,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才能迎刃而解。对于一些古典诗词作品来说也是如此,透露出的事件信息,对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诗人作品的大致内容具有重大的帮助作用。如《江城子·密州出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夜洛城闻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标题包含的信息会辅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将古诗词标题中透露的事件信息作为赏析导入的参考点,引导学生了解诗作的背景。

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这是一首送别诗,虽写送别却不伤别,整首诗透露出乐观豁达的情感状态。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被广为传诵,成为表达深厚友谊的代表诗句。但如果直接阅读诗作正文,会有一种不知因何离别,送别何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如谜团笼罩于这首送别诗。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标题导入,指明诗作的背景,有真实的事件做铺垫,诗作才真诚可见。例如教师可这样导入:“从前车马慢,离别的友人很难再相见,尤其是被派遣到别的地方做官的友人,说离别可能就是永别,所以王勃很容易为这场离别感心而作。但杜少府不是杜甫,也不是杜牧,他们只是姓氏相同。少府并非字或名,而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蜀州即蜀川是现在的四川。从长安到四川,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离别可想而知多么令人难受,但是王勃这首诗并不伤感。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出,初唐时期人们的精神境界是多么开朗乐观。”教师寥寥数语,通过标题透露的事件信息,既帮助学生了解了诗作的背景,也帮助学生了解了诗作的主题,甚至是诗作的风格。

标题并不是文章的附属品,而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是文章的一部分,才包含着很多对阅读有帮助作用的有效信息。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围绕标题进行导语内容选择,将标题中透露的题材、地点、事件等信息作为阅读导入的参考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标题中预知其中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题壁山寺参考点
FANUC数控系统机床一键回参考点的方法
情牵铁山寺 养心新圣地
在山顶
在办公室打电话有多危险
参考点对WiFi位置指纹算法的影响
数控机床返回参考点故障维修
《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书法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五续
FANUC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分析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