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绪节奏的把握
2021-05-25姚瑶
姚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或者说情绪,并不是始终如一的,会因教学内容的情感变化而表现出情感节奏的变化。验证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否借助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并使其随着教学内容的情感奏出自身情感的韵律。这种体现出来的关于情感的韵律虽然是一种教学形式要素,却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赫·斯宾塞说:“观点最终是由情绪,而不是由理智来决定的。”理智容易掩盖学生的真实感觉,不会使学生产生切身的体悟,而情绪恰恰能熏染学生达到理解的深刻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情绪变化节奏,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绪变化。另外,还要注意对教学内容及学生情绪进行调控,使其发挥至最佳。
一、突出教学内容的情绪结构
对于教师而言,到底应该将语文教学课堂看作什么?要明白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探究教学内容的特点。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是围绕一篇文章展开的,而文章是作者倾注情感匠心铸成,每一个文字、句点都是作者情绪的“呼吸”,富有翕张的节奏。所以课堂教学也要贴合文章内容的情感律动,教师要将语文教学课堂看成作者文章情感体现的外在形式,将情绪贯穿在课堂始终,并注意情绪在教学各个环节的分布以及强弱、浓淡的调节。为了使节奏的表达更为具体,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中情绪的急缓、强弱配上相应的音乐,在乐声的旋律变化中,学生既能够感知课堂教学的情绪结构,又能通过所渲染的氛围实现自身的情绪变化。
以管桦的《小英雄雨来》为例。这篇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故事,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为了改变教学课堂沉闷的氛围,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构建科学又引人瞩目的课堂情绪结构。例如,教师可将整个故事分为六个部分,并将这六部分内容分出主次,按照情感的强弱、浓淡,将其分布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如“游泳”和“上学”这两部分作为次要内容可进行简单的阅读,了解是为下文凸显小雨来爱国精神、勇斗日寇做铺垫即可。“掩护大叔”“勇斗日寇”部分是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可详细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小雨来热爱祖国、宁死不屈、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品质。“跳河逃走”“脱险得胜”两部分为次要内容,但作为尾声部分,在情感的表现上还要增加强度,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小雨来的精神。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出文章内容的情绪节奏,教师可以进行配乐,利用音乐的急缓、强弱表现每个部分的情绪变化,进而达到渲染课堂氛围的作用,为激发学生的情绪变化奠定基础。
二、结合内容,激发学生的情绪变化
尸佼说:“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意变,其声亦变。”在这里作者是击鼓之人,读者是聆听钟鼓之聲者,击鼓之人的感情会影响听者的情绪。因此,对于一堂正常的语文课,学生的主观情绪几乎都是随着教学内容情绪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情绪传导失败,情感的共通便不能实现。尤其是小学生,理解、感受的能力普遍不强,更不能通过领悟作者的情感获得情感体验的一致性。这就需要位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够应用各种手段实现情绪的传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加大情感的浓度,可以用问题的启发,调动学生感悟思考,实现对情感的品味。可以应用肢体语言,形成对学生情绪的强烈感染。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声像共振给予学生情感的冲击。
《小英雄雨来》这篇小说围绕小雨来的斗争展开情节,具有趣味性,所以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由于这篇小说讲述的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世界存在距离,所以大多数学生只将其作为故事进行阅读,无法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无法通过阅读领悟小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绪的传导,结合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情绪变化。例如,教师可以应用语言进行情感渲染,拉近学生与小雨来的情感距离。“有人可能会认为小英雄雨来是虚构的人物,如果是虚构那么很多品质精神也是不成立的。其实不然。雨来是作者管桦刻画的人物,但他为什么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呢?管桦从小目睹大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孩子站岗放哨,有时候还充当送信员,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他们大概就像你们这么大,身处危险当中却勇敢无畏。正因为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作者的脑海,他才塑造了雨来这一形象。雨来是一些儿童战斗者的缩影,我们读他就是认识千百个真实存在的儿童英雄。”教师语言的渲染,让学生重新认识雨来。因为年纪相仿,学生会有一种情感相通的感觉,随着情节的变化而流露出不同的情绪变化。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通过问题透露文章内容的情绪变化,并让学生通过细节的体悟来获取情感。如教师可提问:“‘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一共出现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分析,学生具体感受雨来在夜校学习以及雨来在敌人威逼利诱下不屈服的情节。
三、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调控
情绪是可怕的洪流,它有可能一泻千里而无法阻挡。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调控情绪的能力,很可能在一种情绪中打转无法突破重围。所以,教师的教学既要结合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感受,也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调控,避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困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最后适当将文章的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情感色彩的转折。当然,这是对于具有容易使人悲伤的情节内容而言,还有一些文章题材内容温馨欢快,虽然不会对学生的内心造成负面的困扰,但也容易使学生悬浮于生活层面,所以教师依然要实现文本向生活的过渡,教学时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调控。
小英雄雨来虎口脱险,但惊险的情节仍然使小学生印象深刻,他们很可能陷入悲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例如,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被情节感动不住抽泣,这种过于激烈的情感流露暗示出他们的内心已经被深深地影响,如果不能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很可能会影响学生下节课的状态,甚至是一整天的心情。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实现情感的转折。如教师可让学生谈谈现在幸福的生活,构画一幅“雨来在今天”的图景。在轻松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忘记悲痛的情节,但同时也能由战争的时代想到当下,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堂课的感情是通过教学内容展现的,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也会发生情感的变化。这正是学生、课堂、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情感关系。为了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对三者情绪结构的把握。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