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审美教育,品尝语文芬芳

2021-05-25李红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邱少云美的教材

李红霞

如果学校只能够开一门课,你最想要保留哪一科目呢?朱永新先生的答案是语文,因为,离生命和生活最相近的学科是语文。他说:语文是芬芳的。潘知常先生也说语文老师对于他“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语文教学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关于尊严、关于自由、关于审美的一门课程。他提道:“语文教我灵魂歌唱。”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审美意象进行解读,让其审美情感被激活,审美体验得以丰富,这需要日常的浸淫。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从而让学生品尝到语文的芬芳之美呢?

一、重视审美对象——挖掘语文教材美

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透露出语文学科人文性、审美性特点,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要想提高语文水平,无法离开语文教材这个重要工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真切感受到美、获得美,从而产生创造美的冲动。语文教材的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形象美和结构美这三个方面。

1.语文教材的语言美。语文教材语言声情并茂,变化万千,或凝练或形象,或讽刺或幽默,或优雅或豪迈,或直率或含蓄。如老舍先生的语言饱含温情,俗白精致,幽默风趣,给人以音乐美、情韵美、动态美的感受,使人读后如啜香茗。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他的散文《趵突泉》《草原》《林海》。他常常借助修辞达到高度的语言美,如《林海》:“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一拟人句,目视之齐整匀称,口诵之连贯畅通,耳听之连绵回肠,具有一种令人激赏的风采和韵味,指导学生细细地揣摩、吟诵,犹如是在吟唱一曲动人的江南民歌,余音绕梁,令学生陶醉。

2.语文教材的形象美。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和精神品格美都包括在形象美里面。首先,教材中异彩纷呈、神姿仙态的自然画面频频闪现,如诗如画般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这些对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金华天然溶洞的清新神奇、索溪峪原始风光的粗犷率真、长城和赵州桥的典雅雄壮,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水乡风情以及毕昇发明制作的活板等关于人文景观方面的课文,学生阅读之后心里油然而生对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赞颂钦佩之情,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教材中塑造了很多美的人物形象,他们拥有巨大的精神魅力。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于谦“只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品格,哈尔威船长先人后己以身殉职的无私作风,红军将士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每个美好的形象都可以带给学生无尽的审美启示,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3.语文教材的文章构思美。语文教材能让学生从中领略文章构思的精巧完整,即使节选也是精华,这对培养学生做事的完整周到、思考问题的慎谨严密等极有帮助。如《桂林山水》全文主体部分按事物特点由主到次进行介绍,构思精巧,重点突出,首尾呼应,由总到分再总。学生感受到阳朔水之美,又体会到结构的严谨之美。

二、重视审美的中介——讲究教师美

语文的内容饱含着激情、灵性,有浓郁的人文特点,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一个有激情、理智而又有技巧和灵性的艺术家。这样的教师能赋予语文课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与清新美感,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源泉。

1.教师的语言美。教师要通过富有鼓动性激励性热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丰富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排疑解惑。教师要发挥审美中介的作用,运用优质教学语言,将语文中各种美的元素传递给学生。首先,语言美应做到知识性和情感性的完美统一。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时候必须把情感融合其中。如孙双金老师教学《邱少云》一文,在赞颂邱少云钢铁般的顽强意志时,用了这样一组声情并茂的排比:“石头是不动的,在烈火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那样一动未动;石头是无声的,在烈火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一声未吭;石头是坚硬的,在烈火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刚毅顽强……”把师生们的情感一下子带进了那浓浓的战火硝烟之中,烈士高大刚毅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可见教学语言的波澜起伏能感染学生引起共鸣。其次,语言美应做到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的情境性特点,通过描述、点拨、美读,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如教学《少年闰土》时,可给学生勾画:

画面一:天空深蓝,圆月金黄,碧绿的瓜地旁,一个项戴银圈的少年轻轻向猹逼近,他手捏一柄钢叉,奋力刺去……

画面二:下雪了,漫天雪花,一个少年扫出一片空地,撒下几把秕谷,用短棒支起一个罩子,棒上系一根细绳,远远地拉着,看见鸟雀来吃食了,只一拉,便罩着了鸟……

教师从感性出发,短短几句就描述出一个英武机灵、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学生心领神会了“我”初见闰土的深刻感受,以至于时隔三十多年仍有清晰的记忆。

2.教师的体态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它主要包括空间距离感、服饰、手势、表情、目光等,它能强化有声语言的形象性,使之具体可感,生动形象,能使学生比较愉快地接受新知。

3.教师的板书美。板书是利用形象化的手法设计而成,它的美体现在精要的文字和简明线条的形象结合,浓缩了课文的内容美、结构美和语言美等多种美的因素。例如教学《竹石》一诗,教师根据诗文内容信手画出山石中一枝枝刚直坚韧的竹子形象,把视觉美和听觉美结合起来,使课文的学习过程犹如师生赏风景、看画展、观名胜一般,学生享受着美,领略美的主旨。

三、重视审美的主体——学生体验美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刻,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情绪稳定,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如学完《落花生》后讨论:生活中你喜欢做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喜欢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老师总结:生活中既需要像花生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也需要像桃子苹果一样张扬个性,展露才华,只要我们尽心尽职付出努力,对他人有用、对集体有用,做什么样的人都是幸福的。文学作品中美的文学形象也能唤起学生各种积极的心理反应。如《景阳冈》中的“武松打虎”,运用了不同的比喻,把打虎情节描绘得有声、有色、有味、有情。学生的联想能力发展起来了,从听觉、嗅觉、视觉,以及运动感觉上重建起感性的形象,情感受到深深触动,武松那勇猛高大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健全人的品格,而且会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锻炼意志,产生美德。语文如此之美,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去感悟,然后与美好灵魂不期而遇。

作者簡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匡亚明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邱少云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好美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