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

2021-05-25李燚鑫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古诗知识点

李燚鑫

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学板块,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要求下逐步完善的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新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语文课堂的教学深度,对语文学科来说意义深远。本文就读写结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一、读写课堂的预习策略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讨论、总结,独立完成学习的可能性较小。在课前预习时合理运用“互联网”中庞大且系统的教育资源,对于学生而言是主动学习最好的契机。学生没有教师高屋建瓴的备课体系及思路,但在课前积极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搭建知识体系,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也可以充分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精选相关教学资料,让学生课前有所准备。

初中语文课堂涉猎范围极其广泛,教材中选编的很多内容都是更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课本初步感知经典文化的概况,在教师的层层启发下逐渐对经典艺术作品产生兴趣。学生课前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数字课堂,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读写结合的教学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

二、读写课堂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将写作技巧和教学目标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作者谋篇构局的写作技巧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也要将写作技巧从阅读文本中进行摘取,在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立意技巧的同时,能将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在实践中让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情景再现展开深度思考

在阅读环节,最关键的一步是启发学生从作者角度展开深度思考。在课上情景再现、课下学生演绎文本完成之余,更进一步的情感教学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深度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对当时社会背景思考、对课文相关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展开辩证思考,或是对历史人物的辩证评价等等。例如: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中,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上,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的精神品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这样的文本升华,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以及思想感情有了辩证的思考和认识。

(二)丰富教学手段,真实还原文本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按照时间可分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按照国别可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按照文体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等。不同的文本可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来真实还原文本内容。例如:古代文学部分的古诗,以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将自己化身为诗人本身穿越到课堂来给学生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古诗时的心境以及思想感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与古人对话的形式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魅力及意境。再比如对《壶口瀑布》的讲解,这篇文章的景色描写堪称经典,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将壶口瀑布真实还原在课堂,学生在视觉、听觉刺激下展开想象将壶口瀑布完整呈现在脑海中,自然能深刻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鼓励学生进行文本的另类演绎

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仔细挖掘,教师在课上完成第一轮情感渗透的同时,学生需要逐渐地消化吸收。此时,让学生将文本进行创新演绎,将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譬如,学生在学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时,教师真实还原白居易“幼识之无”等故事情节将学生带入到白居易的一生。在讲解完《琵琶行》这一古诗内容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给古诗配乐”作为课下作业,学生为古诗配上了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并进行演唱。通过自己的演绎这一过程,既加深了对古诗的内容的记忆,同时也促使学生以作者的心境去阐述诗意,从而真正地實现了情感渗透,以情促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课本走进生活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围绕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来编选的,因此,在学生完成课文内容学习的同时可以给学生布置动手完成的小任务。比如三年级作文课“校园生活”,学生只有对自己的校园生活有最细致的观察与体会,才能发现平凡校园生活中的趣事,从而找到最为精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完成写作技法的讲解之后,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从而实现以情促学的教学目标。

三、读写教学的课堂反馈

读写课堂的教学评价可以生生互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制订相关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角度,为学生规范生生互评的正确思路。例如:写作者对题目的理解与诠释角度、内容结构的合理性、语言的选择及情感的升华等。对于错误及不规范的表述应直接指出并进行改正。其次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方式,既要细致到对每一个小知识点的评价,也要在同学之间整体作业完成度上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而又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方向的指导,最终实现以评促练的教学目标。在生生评价的过程中,思维的碰撞也是另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是教师站在客观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课下作业的完成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会有自我感知,因此,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自身作业质量进行“自我评价”。例如:书写的规范程度、知识点的熟练程度等,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形成一种“自我启发”模式。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之后,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的片段运用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学生需要完成三部分内容:首先,学生根据老师题目要求完成写作,教师再将学生作业乱序发给学生;学生针对拿到的其他同学作业进行评价;最后学生再拿到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阅读其他同学作业的同时进行了第一次的写作修改,再进行自我修改。两次修改加深学生写作体会,提升了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让学习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学生的自我驱动,既是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一大里程碑。只有真正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心”的教学,才能真正让教学成为最为经典的“行走的艺术”。

作者简介:广东省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古诗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