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

2021-05-25吉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竞赛中职

吉云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使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处于慢慢消失的态势中。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中职学校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处境也堪忧。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不足,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教师难以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而厌学。另外,中职院校仍未脱离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这些因素都会限制传统文化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合的进程,故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模式,促进中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中职学生的文化处境与语文古诗词教学处境

(一)中职学生的文化处境

传统文化是当代学生应当具备的人文精神底蕴,也是民族精神的根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青少年对外来文化的辨识度不够,常遭受不良影响,许多青少年对外来文化的追求过于热烈,反而忽视本土传统文化的学习,造成了传统文化缓慢消失的现象。

(二)中职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处境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以精要、优美、凝练的语言流传于世,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极其深邃。唯有将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然而,就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来讲,其境况不容乐观。

二、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

(一)创设传统文化学习情境,启蒙学生文化兴趣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不足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转变。如通过设计古诗词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古诗词创作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较难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其他形式的情境素材,让学生投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中,逐渐对古诗词产生学习乐趣。如在赏析《蒹葭》时,中职学生难以体会到古代人们的绵绵情意,教师可在朗诵时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对《蒹葭》这首来自《诗经》的作品产生共情,帮助学生赏析《诗经》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水一方》的旋律宛转悠扬,歌者的声音动情哀婉,将《蒹葭》中描述的儿女情长又“迂回受阻”的情景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中。学生陶醉于歌声中,沉浸在教师的朗诵中,对《蒹葭》这篇作品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教师在讲解《蒹葭》时,也可适当地引入《诗经》的其他作品,如《采薇》《关雎》等,丰富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的文学认知。

(二)反复诵读经典文学篇目,增强学生文化认同

在传统的中职院校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古诗词字句的解释,将直接的知识教学放在学生个人理解之前,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弱。古诗词赏析中,增强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情感是存在差异的,而古诗词的节奏与情感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诵读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气较为大气,文字间透露出气荡山河的豪迈;《雨霖铃》的语气较为哀婉,文字间流露出别离之时的伤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共情理解时,可以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先由教师进行范读,再由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比较哪一名同学的朗读更符合古诗词的意境,缩短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年代距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教师也要传授学生相应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朗读时准确把握语气的应用。如“悲”“苦”“独”之类表达诗人个人情绪的字应当作出特殊的处理,以此深入领悟诗人的情感。古诗词的朗读多为“两字一停”,特殊语句除外,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就较为特殊。教师应要求学生以正确的语句停顿及语气轻重来朗读古诗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发声”的过程中对诗词的情感产生深入思考。

(三)发掘古诗词的文学内涵,提升学生品格修养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文学内涵,品读诗文的文化精髓,解读作者的作诗技巧,这些是促使学生正确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教师解读古诗词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思维成长路径。为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如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辛弃疾倾注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借助对廉颇六十出征的故事惋惜时不我与的悲伤。本词的上阕以怀古而抒情,下阕以借古而思今,在历史长河中追思先烈英勇之辈,又蕴含着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宏图壮志。本首诗意蕴深远,又以用典的方式增强了全诗的文学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与胸怀,深化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采用竞赛形式激发热情,丰富教学形式

在古诗词的背诵过程中,学生常遇到困难,如一些字句记忆有误,或是阶段性记忆导致遗忘等等。背诵古诗词的过程确实单调,若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较低,则难以保证学生能背诵古诗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背诵竞赛。实践发现,学生在竞赛时的背诵效率要更高。这是由于学生在竞赛时具有明确的目标,学习情绪因竞赛而被充分调动起来,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注意力也相对集中。教师可采取的竞赛形式较为多样,如“飞花令”“诗词接龙”等。在古诗词背诵的竞赛中,学生体验的诗词乐趣会内化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在竞赛中所应用的古诗词知识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所学,学生个人了解到的知识也可在比赛中使用。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为中职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接受者,真正享受课堂,享受比赛,既可从中学习知识,又可体验乐趣。另外,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的片段,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从节目中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当代中职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以传统文化来洗礼学生的心灵,增强中职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品格修养,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进取的精神。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脚踏实地的将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融合起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礎。

作者简介: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词竞赛中职
踏青古诗词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