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引导 让孩子爱上阅读
2021-05-25陈留红
陈留红
温儒敏教授说:“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建议老师们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可见,只有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和较广阔的阅读面,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加强课外阅读形式的指导,营造一种人人阅读的良好氛围,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才有可能提升。
一、兴趣驱动阅读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动力,能让人对阅读充满热情,让阅读更有效率。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询问学生:“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吗?”学生们立刻眼睛一亮,阅读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此时我拿出《安徒生童话》,奖励给表现优秀或者有进步的孩子,并要求他们带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阅读,看看谁的朋友多。通过饥饿营销,学生对这本书就格外关注,想读的愿望更强烈,阅读的效果当然也不会差。
在推荐课外读物时,首先要根据学生年龄段、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读物。一般来说,低段学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可选图文并茂的绘本;中段和高段的孩子,思维方式从具体形象慢慢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逻辑性、说理性的读本。优秀的、合适的读本,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环境阅读
读书要有氛围,如果孩子所到之处经常看到人们手持书籍静心阅读,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爱上阅读。为了让学生们有书读,爱阅读,我创立了班级图书角。同学们在老师列的书籍中选择一两本购买,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实现了班级图书资源的共享,为共读打好基础。再指定班里的三名学生做好图书借阅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图书归还前必须给自己的同桌讲一讲所借的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另外每天午间的20分钟为全班阅读时间,我常带着孩子共读一本书。
当然,阅读不仅仅是在校内,我还利用家长会、家长群普及阅读的重要性,给家长们提出阅读指导建议,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丰富活动形式
1.围绕主题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量的一个好方式就是开展主题阅读。每学期组织学生举行一次主题读书交流。例如本学期学生读《守株待兔》后,就进行寓言类故事的主题交流: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了解了寓言文体的特点,知道了寓言文体语言的特点,就能提高对寓言类文本的阅读力。
2.亲子阅读
除了师生共读,最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方式就是亲子阅读了。在有父母陪伴的氛围中一起阅读,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会让孩子的阅读从被动到主动。亲子阅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看待同一问题,家人一起分享,交流,讨论,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为了把亲子共读落到实处,我通过微信群与家长们一起制订孩子共读阅读计划,做好阅读单,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写好读书后的感受,并通过照片、视频记录亲子共读的快乐。
3.活动展示阅读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调动多种感官的心智活动,阅读的效果往往取决于阅读者的兴趣,阅读者阅读时的情绪以及能否读下去的意志等。开展演讲比赛等趣味性强的活动,更能使学生保持阅读的持久性。比如开展早读课的“感情诵读”,午间的“美文欣赏”以及不定期的“阅读大比拼”,让学生都能参与阅读活动,展示自我,肯定自我,学生在获得阅读喜悦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能力。
4.积累反馈阅读
课外阅读的关键离不开积累和运用,读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积累也很重要。每次阅读时,我都提醒学生准备好摘抄本,把阅读时遇到的好的词句或片段,分类摘抄下来,之后再读读自己的摘抄,把读后感写下来。每周组织一次摘抄评比,尤其表扬感受写得好的学生。同学之间有了分享、交流,阅读氛围也更好了。写读后感,寫日记,把阅读感受记录下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在阅读中有了提升。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坚持的活动,要让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生活习惯,真正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希望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这样的方式,能让农村的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爱阅读,在阅读中丰富自己,丰满生活。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