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历史“对话”

2021-05-25侯博君

公关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四史对话思政课

侯博君

摘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把思政课教学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与历史进行深入“对话”,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准确把握“四史”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深刻认识“四史”教育深入融进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四史”教育为新发力点,开好思政课,积极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四史”,高校,思政课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习“四史”,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青年学生的“必修课”。新时代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和使命,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帮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一、“四史”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

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四史”的主要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党史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学习党的历史,主要是深刻的理解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学好党史,是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新中国史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史,新中国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极为辉煌的一部分,学好新中国史,才能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开放史是以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发展的发展史,学习改革开放史,才能深刻了解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才能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的实践史,只有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将其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结合起来,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今后要往哪里去,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才能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深入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要积极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把“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将“四史”的丰富内容作为思政课的活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四史”和思政课在内容和本质上相互关联、融会贯通

“四史”是贯穿各门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包含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如果不联系“四史”就讲不好讲不清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形式与政策课程联系“四史”的背景才能讲生动、讲形象、讲深讲透。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四史”和思政课本质和特征的必然,需要不断挖掘“四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二)“四史”融入思政课极大丰富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素材

“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重大问题提供丰富素材和鲜活案例。此外,将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经验等融入思政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定力”,发挥思想引领的“定向”作用,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

(三)“四史”融入思政课极大拓宽了思政课的育人有效半径

思政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政课的主要方式。“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有利于构建传统课堂之外的教学形式,打通“线下”与“线上”的教学通道,极大拓展思政课育人的有效半径,扩宽大学生历史视野,使思政课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四史”融入思政课极大推进了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开展“四史”教育,为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四史”结合起来,与课程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深化思政课巨大发展和变革。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思政课建设的新发力点

以“四史”教育为新发力点,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坚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相结合、与现实相贯通、与政治相统一,不断推进思政课建设,探寻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使思政课成为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善学的课程。

(一)坚持“四史”与理论相结合,让理论更加有活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脱离历史单纯讲理论,以“四史”教育为新发力点,把理论投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第一,坚持“四史”和理论相结合,才能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思政课更加有活力。第二,坚持“四史”和理论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准确深刻把握理论的精髓,学懂弄通理论的核心要义。第三,坚持“四史”和理论相结合,才能深入挖掘理论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二)坚持“四史”与现实相贯通,让理论更加接地气,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把“四史”作为“望远镜”,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接地气,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提升教学实效。第一,坚持“四史”与现实相贯通,让学生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脉络,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第二,坚持“四史”与现实相贯通,让学生在学史明智中开拓进取,自觉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三,坚持“四史”与现实相贯通,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内化,帮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内化在自己的行动中。

(三)坚持“四史”与政治相统一,让理论更具说服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第一,坚持“四史”与政治相统一,充分挖掘“四史”中的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的丰富元素,引导学生坚决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第二,坚持“四史”与政治相统一,认真分析历史事实,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的优越性,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第三,坚持“四史”与政治相统一,深刻感受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党领导人民取得成绩的自豪和底气,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

“四史”充满着理论的光辉与实践的光芒,是对新时代学生政治引领的旗帜和航灯。以“四史”教育为新发力点,才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思政课堂真正火起来,引领新时代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立潮头、奋勇当先,砥砺奋进、破浪前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

[2]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 15/content_5511831.htm,2020-04-22.

[3] 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4] 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22-24.

[5]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猜你喜欢

四史对话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