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风险管理应始于企业创立之时
2021-05-25王兵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其一,所曝光的企业问题,是现象型、行业型的;其二,企业被曝光的问题,大多数是源于经营一线。前者,像违规采集人脸识别信息的问题,不仅曝光了包括科勒、宝马、Max Mara等场景应用品牌,也对万店掌、悠络客、雅量智能、瑞为信息等技术开发公司的产品“亮点”进行了揭底;后者,针对汽车品牌长安福特、英菲尼迪的变速箱问题,记者是直接深入到服务一线进行实地采访的,还有名表维修中的各种“猫腻”,记者则分别对北京、长沙、广州、西安等9个城市11家的名表维修中心进行了暗访。这就给企业公关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等被曝光了再着手去“救火”变得极难作为和有效。不仅如此,对企业来说,被3·15晚会曝光所形成的压力,还在于要实时且全方位地面对舆论和有关部门的双重监督。
以被指未经消费者同意而采集人脸识别信息的万店掌为例,晚会刚播完这段内容,该公司的多个投资方信息即被媒体扒出来予以报道,其中包括著名投资人朱啸虎的金沙江创投;另一个例子是,被曝光泄露网民简历信息的猎聘网,在晚会播完仅一个多小时后,即被百度词条收录在案,留下了难以抹去“污点”。
对于声誉“污点”,有些企业可能会过于乐观地认为,虽然现在舆论形势严峻,但是网民是健忘的,也许忍几天就过去了。其实不然!网民对于企业声誉“污点”记忆的健忘是短期,难忘才是长期的。以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360涉嫌违规投放医药广告为例,内容播出后,网民立即翻出了该企业负责人在2016年曾经公开做出过的承诺,可谓是狠狠“打脸”。所以说,企业的声誉“污点”一旦产生,被翻出来算旧账也会是实时的。
企业需要实时面对的,还有来自监管方面越来越主动的作为。针对360涉嫌违规投放医药广告,晚会播出后,北京和上海的市场监管部门连夜对企业采取执法行动。连夜行动的,还有农业农村部,据新华社报道,该部连夜向被央视3·15晚会所曝光的肉羊养殖户违禁使用“瘦肉精”问题的河北省青县派出工作督察组。
监管部门的主动作为,还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步伐显著加快。据媒体报道,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企业守信承诺座谈会,推进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强化失信约束和联合惩戒。据悉,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制订网络交易平台责任清单,加快推进全国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建设,厘清平台责任边界,加强对平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管。
在资本市场的监管方面,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涉及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都有大幅提高,对个人和单位的罚金也有相应提高。
据此,多位行业人士推测,近期出现的连续多家排队中的拟IPO企业主动撤回申请,或与此有密切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排队中的拟IPO企业撤回申请的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越来越严格的现场检查。
不管实际上是哪种原因,都在强烈地警示企业,打铁(上市)还需自身硬(合规)。而且,这当中,所包括的经营風险主动管理,应该是从企业创立之时就开始、贯穿于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否则,要么身背“污点”在IPO之路上艰难跋涉,要么丑闻不断,最终难逃退市的命运。今年3月15日当天,上交所就有两家公司退市。
声誉风险全生命周期的主动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日常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上。就以这次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第一个品牌科勒来说,百年老店的魄力是让人佩服的。科勒当晚即宣布,第一时间整改、连夜拆除采集人脸识别信息的摄像设备,“个别无法连夜拆除的摄像设备做断电下线处理,同时督促供应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妥善处理。我们对于该设备的使用,仅作到店人数统计;对该设备所采集的信息不做保存、分析及转移。”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作者简介:王兵,独立智库、首席赋能官创办人,博涵财经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