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发病情况及老年前期筛查可行性分析
2021-05-25周健
周 健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门诊耳鼻咽喉科,上海202150)
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年人群感觉器官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以隐匿性进行性听力损失的感觉神经性聋,患者常常伴发认知功能降低、抑郁、焦虑等,严重者形成老年痴呆[1]。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患病后患者自我孤独,社会活动能力基本丧失,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2]。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发病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人体听觉器官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导致人体言语识别障碍和听力损失[3]。这也就意味着因年龄增大而导致的听力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疾病的重要征兆。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患者数量巨大,所以如何有效准确的发现老年前期及老年期人群听力的变化,及早发现、干预、延缓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人们对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疾病尚无清晰的认识,常常出现误诊、漏诊等状况,大部分医院也没有规范的筛查指南,这对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患者极为不利[4]。目前,关于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研究报道不多,所以本次研究认真筛选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发病情况及老年前期筛查的可行性,为治疗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提供准确真实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间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进行听力检测的300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男162例,女138例。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0岁以下人群听力损失者较少,故本次研究对象均为30岁以上者,根据年龄分组:31-40岁组,60例;41-50岁组,132例;51-60岁组,70例;61-70岁组,27例;71-80岁组,8例;80岁以上组,3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0岁以上者;全程参与研究者;基础资料齐全者;能准确表达自己感受者。
排除标准:外耳、中耳和内耳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先天性听力受损者;老年痴呆、精神病者。
1.3 研究方法
首先对受试者进行纯音听力测试:使用广州市麦力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AD104型号听力计(注册证编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11313号),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听力测试,所有测试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测试在我院标准隔声屏蔽室进行,屏蔽室内部环境噪声30 dBA,对受试者测试0.125-8.000 kHz范围内的纯音听阈,受试者双耳均要接受测试,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5]进行评定:取受试者听力较好耳朵进行测试,在0.5 kHz、1.0 kHz和2.0 kHz频率条件下采集记录计算受试者平均气导纯音听阈值,作为受试者言语频率听阈;高频音标准为:4.0 kHz和8.0 kHz,高频纯音听阈下降标准为:高频音频率听阈超过25 db。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受试者的年龄、姓名等基本信息。记录受试者听力正常、言语频率听阈正常但是高频音下降、言语频率纯音听阈情况。听力障碍的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轻度:26-40 db;中度:41-55 db;中重度:56-70 db;重度:71-90 db;极重度:超过90 db。
1.5 统计学处理
将记录的数据导入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比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受试者听力损失结果比较
31-40岁组听力听力受损率最低,为6.67%,随着受试者年龄增加,听力受损率逐渐增高,80岁以上人群听力受损率最高,各年龄段受试者听力受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受试者听力损失结果比较(n,%)
2.2 高频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比较
自31-40岁组至80岁以上组,高频听阈小于等于25 db占比逐渐降低,高频听阈大于25 db占比逐渐增高,各组之间言语听力正常但是高频音下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加,言语听力正常但是高频音下降比例增大,见表2。
表2 高频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比较(n,%)
2.3 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受试者听力损失结果比较
老年期言语频率听阈大于25 db率为50.00%,老年前期言语频率听阈大于25 db率为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受试者听力损失结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位居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第3位[6-7]。听力疾病早期表现为中年后期听力下降,身处嘈杂、吵闹环境听力困难,特别是对高频声音,一旦患者中频区、或者低频区也受到影响,则在安静环境下也会出现听力障碍[8-9]。大部分听力障碍患者不愿意承认其听力存在障碍,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群得到医疗服务,所以该病极易被忽视。
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研究已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损失的程度会加深,但是每个人发病的年龄、病情发展速度、疾病严重程度等均具有明显的差异[10-11]。有研究指出,对老年人群采取纯音测试或者调查问卷等筛查方法,结合健康监护人或者家属提供的患者征兆线索等均可以发现病情,减轻、延缓疾病进展[12-13]。本研究发现,31-40岁组听力听力受损率最低,为6.67%,随着受试者年龄增加,听力受损率逐渐增高,80岁以上人群听力受损率最高,各年龄段受试者听力受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去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年龄成为影响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这与部分研究一致[14]。本次研究发现,自31-40岁组至80岁以上组,高频听阈小于等于25 db占比逐渐降低,高频听阈大于25 db占比逐渐增高,各组之间言语听力正常,但是高频音下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增加,言语听力正常但是高频音下降比例增大。这提示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临床前期症状主要为高频听力损失,即使受试者言语频率听力正常,且常规的纯音仪器检测频率较低,但是也应纳入日常筛查和检查范围,对于部分高危职业人群则提供高频音测试。本次研究发现,老年期言语频率听阈大于25 db率为50.00%,老年前期言语频率听阈大于25 db率为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要科学准确制定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疾病诊断、筛查、治疗、康复指南,降低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群的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增长,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前期可能存在听力损失,对言语频率听阈正常的人群进行高频听力测试具有临床意义,高频纯音听力测试和言语频率测试可以有效的筛查老年前期听力受损程度,但是本次研究未对受试者职业、性别等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同时选取研究对象数量少,尤其是80岁以上组人员较少,造成结果有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