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究

2021-05-24朱丽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小学语文

朱丽萍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品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也介绍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教育 人文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1.034

小学阶段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良好思想行为、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教育的最佳时期,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在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还不够完善,一些教师还存在只重视考试成绩的教学思想,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优良品格,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我國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含如何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也包含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格,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明白自己应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如乐于助人、忠孝仁义、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勇敢坚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谦虚礼让、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清正廉洁、忠心报国,等等。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良好思想行为、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教育的最佳时期,而传统文化教育就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传统文化教育也能够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广博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随着国学、中国风音乐,以及很多具有中国风特点的服饰逐渐流行起来,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并不难。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路径

1.充分挖掘名篇著作中人文素养教育资源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名篇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或作品,从中找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素材,选择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教育。

例如《弟子规》中的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都对学生的行为有着良好的规范作用。在诵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这几句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对于父母的呼唤是否及时应答,答应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否能够立即去做,父母在教育自己时,是否恭敬的倾听,能否虚心接受。《弟子规》教导学生,东西再小也不能私藏,哪怕是小小的一颗糖,不是自己的,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也不能私自把它藏起来,这能教会学生懂得诚实守信,不能私藏他人的财物。“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教导学生做兄长的要关爱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自己的兄长,和自己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要和睦相处,相亲相爱。这些内容中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以情感为枢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情感为枢纽,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学生才能够在心灵深处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让学生从情感出发,让学生与传统教育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他们才能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情动人,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传统教育中的人文情怀。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在元旦、清明、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相应的文化。如在重阳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对有关传统节日的课文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和相应的典故,让学生对这些传统节日的基本信息有大概了解;紧接着,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从节日背后的情感出发,让学生体会在这些节日背后人们的情感变化。比如元旦节家人团聚十分快乐 ,清明节人们对于已故亲人的思念。总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情境。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打动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播放音乐、视频、动画、图片,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处地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更有利于传达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应的情景,真实的情境总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以便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在真实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4.增加名篇经典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

经典名篇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淀。而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古诗词、经典名篇的学习方面,还比较薄弱,他们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积淀比较少,以至于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时,有些学生难以理解,难以体会,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注重增加学生对于经典名篇、唐诗宋词的阅读量,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范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积累古诗词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的提升文化底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学生在古诗词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即便学习更加复杂的古诗词,学生也能够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热情,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名篇和著作中关于人文素养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以情感为枢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凤娟《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华夏教师》2020年第23期。

[2] 李春侠《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中外交流》2020年第5期。

[3] 姚民贤《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课程》2020年第31期。

[4] 义向阳《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考试周刊》2018年第28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