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1-05-24寇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优化对策问题

寇涛

摘要: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此项工作在速度以及可靠上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在挽救病人生命以及相应的降低在接受治疗之前所出现的致死和致残率等多个方面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评估一个国家在医疗以及公共福利上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评估标准。其在急诊医疗制度中时最先展开的工作,因此,是可以更好的确保病人人身安全的一项工作,尤其是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相应的在医疗卫生行业中也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在院前急救这方面也有了更大的突破。可是纵观整体俩说,此项工作内容仍然是目前比较需要进行较大改善的。就此,本文就其在开展期间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同时也相应的提出了几项优化策略,以适当的改进先阶段在院前急救方面的问题,同时有效提升其元钱急救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以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348-01

引言:

院前急救是在整个急救系统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对病人的致残和致死率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在进行医疗领域的逐步改进期间,在此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也还是有部分情况有待解决,限制了院前急救工作的纵深发展。介绍了院前急救工作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院前急救的具体措施及对策。

1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配置方面有所欠缺

很多医院会将先进设备以及受过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集中在临床治疗领域,并且在急救出诊过程中,约有20%一30%的患者并不需要现场救护,甚至存在救护车跑空的情况,不仅浪费了医疗救护资源,也给其他急诊救护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1.2缺乏健全的急诊急救体系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流动性,对救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急救工作的规范性,特别是出诊不及时的情况普遍存在。

1.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较少,医院急救风险增大

急救中心一般隶属于医院,进行院前救治要收取一定费用,经费不足、欠费问题屡见不鲜,影响救护工作正常进行。尤其,近年来虽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普及,医疗保险比例不断扩大,但目前并未实现完全覆盖,加之我国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三无人员增多,病史不清,医疗风险增加,给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1]。

1.4急救技术不熟练,没有形成一批专业急救队伍

此项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着更坚定的意志,在专业水平上也有一定的突破,不仅要求其体力充沛还需要有着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且予以迅速解决。目前,中国是属于人口众多而医疗行业的从事人员不足的情况,尤其是专门进行急救的人员,部分急诊医护并不擅长进行院前急救,并且大部分的急诊医务人员均是从其他科室临时借调的,针对一些不属于其科室的一些病情无法及时作出妥善的解决,因此更会进一步的延误病人的诊治。还有些医务人员并未经过一些系统的专业化的急救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一些急救操作不够熟悉,在进行急救时更易发生医疗事故。

1.5急救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薄

“时间就是生命”是此项工作最为恰当的描述,但是,部分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其并不够重视,没有工作责任感,并且没有真正体会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在需要工作的时候不够主动积极,相关急救设备准备的不够齐全,没有积极于中心信息及时尽心交流。

1.6自救能力不足,影响急救成功率

因为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也因此更加了解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生命无价,所以120急救被所有人重视,但往往没有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尤其是一些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往往只能是等着被救援,没有采取自救措施,也因此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进一步的加重病情。

2优化院前急救的具体措施

2.1完善院前急救系统

首先,要增设与急救相关的医疗设备及救护车辆,并为急救人员配备相应的医疗装备。其次,要提升通讯网络的健全性,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最后,要充分的利用医疗资源,积极建设急救站,不断缩小急救半径,有效提升急救反应能力,从而为急救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2]。

2.2建立健全通讯调度人员的管理政策

进行24小时值班的制度,且制定电话专用的规定,及时对网络予以检查,确保网络电话的流畅性;及时对各个交通路线进行了解,并且对其周边建筑、地势特点都较为熟悉,可以相应的制定出最为合理、最省时间的路线;就医务人员以及车辆等情况及时掌握,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可以及时出诊;需要使用礼貌用语,重视交流以及回答的技巧,必须严谨且正确的进行回答,对病人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并进行记录;若是出现有突发事件需要及时与上级进行汇报,便于快速组织急救力量。

2.3强化急救人员培训工作,组建专业急救队伍

院前急救质量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加大培养此类型人才的工作上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心理、专业以及各项技能的使用等多方面都需要纳入考核标准。首先需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建设,锻炼意志;在其职业素养上也需要相应的进行加强;加大其在法律方面的学习,掌握用法律来合理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便是锻炼与人交流上的技巧,同时积極培养其各种责任以及同情心,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氛围,为救护工作创造良好的人为环境。最后是需要加大对其在专业技能上的培训,以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队伍,提升在院前急救的能力。熟练掌握急救急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学习最新急救知识,娴熟应用现代急救设备;要熟练操作徒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常见急救技术;在实践上,要系统回顾抢救过程,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急救能力。此外,医院在组织急救人员培训时,可选派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负责培训工作[3]。

结语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与人们的广泛关注。改进当前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加强院前急救质量管理,提高院前急救事业建设水平,形成专业、高效的急救急救队伍对促进整体急救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玺艳.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1,12(04):152-153.

[2]郑初建,杨学伟,李良陈.院前急救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医学与法学,2016,8(06):55-57.

[3]王新.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157-158.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优化对策问题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