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对策

2021-05-24徐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护理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犹豫老年人的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難题之一。本文对失眠、跌倒和衰弱三个老年心血管疾病常见护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期望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252-01

心血管疾病属于循环系疾病的范畴,有急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两种情况,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风险大,治愈难度高,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精神易恐惧紧张,且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更差等特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格外认真对待。

1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难点

1.1失眠

不少老年患者因为伴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使得身体素质比较差患者更加容易发生睡眠质量不好的问题,患者失眠原因主要包括疾病影响、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睡眠质量不佳主要包括患者难以入睡、入睡后出现多梦与噩梦、中途易醒等症状,针对此状况患者更加需要针对性护理[2]。

1.2跌倒

跌倒是指突然发生的、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于地面或低于初始平面,是我国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之一,位列于伤害死亡原因第四。文献报道,心血管疾病的跌倒发生率为38.25%,跌倒后超七成患者受伤,甚至死亡。老年患者跌倒后易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3],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发生跌倒的状况,这可能与老年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有关。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易发生在清晨、和午夜,由于患者往往有体位性低血压在久卧后起床便溺、洗漱是极易发生危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输出量骤减,起床时体位突然发生变化及排便时屏气用力等易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是跌倒风险大大升高。由于夜间和清晨护理工作人员休息或者处于繁忙的时刻,也是护理的难点之一。

1.3衰弱

衰弱和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共同之处。研究表明[4],衰弱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生理学有着共同特征。最近,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衰弱对围术期风险预测作用,尤其是对于心血管术后的老年患者。在美国,每年心脏外科手术中老年患者占50%,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中,75岁以上老年人占40%,且日益增加,而年龄大于70岁是心血管手术中死亡率和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衰弱的患病率是无心血管疾病人群的3倍。

2 老年性血管疾病护理对策

当前在老年心血管疾病较为传统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该护理方式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快且死亡率高的特点,只进行常规护理通常难以取得较好效果。

2.1失眠问题的针对性护理

失眠问题的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其方式主要包括及时找出患者情绪产生原因,并稳定患者情绪,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心血管疾病治疗。让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患者不理解和关心的问题,护理人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为患者解答疑惑,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详细了解,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睡前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与愉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药物辅助睡眠等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问题的针对性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比常规护理的失眠护理作用更加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问题,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2.2跌倒问题的针对性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跌倒与其年龄、住院环境、疾病病理生理、治疗用药、活动行为等多因素密切相关。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重视过程管理以及关键环节控制的质量管理手段。

2.3衰弱问题的针对性护理

为衰弱老年人制订适当的运动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加机动性和平衡性,减少跌倒。研究显示,衰弱评分较高的患者坚持以锻炼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方案,有利于增加患者步态速度、平衡性,改善灵活性,提高生活质量,10周的术前运动方案,能够减少低风险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5]。

3小结

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高发,入院后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且因为观念问题通常依从性较差,不利于患者康复[6]。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有利于老年人的康复。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为患者减少不适感,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通过多与患者沟通,可取得患者的信任,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且示范指导患者进行排痰的正确方法,嘱家属协助患者痰液,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损伤呼吸道。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日常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得患者及家属增加对疾病的认知度,了解医护人员各种医疗行为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力图为广大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韦丽.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3):156-157.

[2]周丽杰.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4):152-153.

[3]张晓红,孟丽娜,张培培,刘彦慧.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衰弱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03):52-54.

[4]王凤云.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78+85.

[5]范晓磊,韩斌如.认知衰弱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8):1666-1669.

[6]范晓磊,韩斌如.认知衰弱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8):1666-1669.

作者简介:徐赟(1990-06-02-),女,汉族,江苏南通,本科,主管护师,南京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护理学。

南京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 江苏南京 210016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老年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