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24杨文龙黄倩怡朱志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观察治疗临床疗效

杨文龙 黄倩怡 朱志伟

摘要:目的:对毫火针治疗进行眩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各50例的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接受毫火针治疗,常规组接受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00%,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毫火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33-01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导致的临床症状之一,常会伴有颈部活动受限、颈项疼痛、上肢麻木甚至出现濒死感为主症的疾病,使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当前临床上治疗进行眩晕,有针灸、针刀、中药等各种方法,但这些治疗方式的效果不同且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针对毫火针对颈性眩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将实验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各50例的研究组和常规组,男女患者各占5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范围(45.0±0.9)岁。中医诊断标准:起病较急,病情渐渐加重或经常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患者头晕目眩,看视物出现旋转,病情轻者闭眼眩晕消失,病情严重者如同坐车船甚至会扑倒。西医诊断标准:颈部影像学检查提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部活动后症状加重或是旋颈试验阳性;将心源性、肿瘤、颅脑等其他因素引发的眩晕排除。纳入标准:颈椎正侧位、开口位X线片有寰、枢椎的前后滑动、或侧向摆动、或左右旋转或仰倾摆动相对位置的变化;枕下三角的肌肉肌腱起止点存在压痛;可以配合临床疗效检查和观察,能坚持治疗并配合完成随访的患者。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西医治疗,患者口服西比灵胶囊,10mg/d,晚饭后顿服,总共服用两周。实验组接受毫火针治疗,将0.35mm×20mm等毫火针针身烧红烧透,选取结筋病灶点,沿手阳、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经筋循行路线,及头颈,肩背部,尤其是经过枕下三角部位的枕下肌群,将结筋病灶点寻找出来并作为针刺的主穴点,每次取3~5个结筋病灶点,以松筋结节,解除横络,每次取2~5个结筋病灶点。经脉治疗点的配穴第一组和第二组穴位分别选用百会、肝俞;足三里和肾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止眩安神、滋养气血、益气升阳、补肝益肾。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正常,患者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有效: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有所改善,眩晕症状在正常生活中偶有发作;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x?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作用效率9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各种病变引发的眩晕症候,《内经》认为运气变化、脏腑内伤、经脉之气运行失常、感受外邪是颈性眩晕的原因。现代医学则认为该病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受机械压迫、交感神经受刺激、血浆内皮素增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供血不足有关。属于火针的毫火针能够通经活络、温经散寒,由于结合了温灸和针刺的双重优势因而能够使经脉的疏通作用加强,同时毫火针还可将粘连的组织松解,使局部组织的循环得到有效改善。现代医学则认为毫火针是借助灼热的针体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灼伤和炭化,能够使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刺激吞噬细胞集聚从而使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另外借助温热作用可加快局部血液的循环,增强炎性组织的吸收从而有效促进病灶组织的功能恢复。毫火针疗法并非火针疗法,该疗法因其较小的针眼不会对美观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夏天人们会裸露颈部肌肤,毫火针治疗进行眩晕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患者颈肩部的美观。相较于火针毫火针更加舒适,刺入后患者会产生微痛温暖的感觉,拥有高效、安全、美观、简洁的优点。本次治疗中选用的百会穴为督脉的要穴,针刺该穴能够使脑部血液供应得到有效改善并对脑进行保护。相较于普通针刺毫火针拥有更强的补益气血和疏通经脉的能力,因此针刺百会穴能够产生更强的升清降浊、升举阳气的功效。肝俞穴能够对肝脏功能的盛衰进行调节,针刺该穴可对肝气进行滋补,起到后天以补先天的作用。毫火针针刺足三里穴能够使腧穴的整体作用体现出来,增强人体防卫免疫功能的作用。肾俞穴能够对肾脏功能的盛衰进行调节。本次实验中的西医治疗使用的西比灵胶囊为第Ⅳ类选择性钙超载拮抗剂,能够对神经元代谢和脑微循环进行改善,对症治疗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但是在改善患者颈椎病症状和体征方面的效果没有毫火针治疗法显著,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综上所述,对进颈性眩晕患者使用毫火针治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且起效迅速,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敏昌.毫火针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6):98-99.

[2]傅敏.毫火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

大理州中医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0

猜你喜欢

观察治疗临床疗效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