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桥剧场的艺术盛宴

2021-05-24刘会生

北京纪事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桥芭蕾舞剧场

刘会生

电影《列宁在1918》有这样一个场景——在静静的湖面,4个由苏联功勋演员扮演、身着白色纱裙的小天鹅,在诗一般优美音乐的伴奏下,用脚趾轻轻地触碰地面,轻盈飘逸地翩翩起舞,一会儿如飞的跳跃,一会儿令人目眩的旋转。在烘托剧中人物,渲染剧情的同时,给人以无限伸展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在改革开放前的年代,虽然那画面只有三四秒钟,但在我的脑中已成为抹不掉的记忆。

那时,我期待着能上天桥剧场看芭蕾舞,体验高水准剧场演出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但那时,芭蕾舞是从欧美引进的舶来品,已经成为“封资修”,上演都困难就别说观赏了。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一夜春风”解冻了冰封的思想,吹醒了沉睡的文艺,芭蕾舞也开始正名,天桥剧场演出的广告也越来越多。上了大学的我,上天桥剧场看芭蕾舞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利用学习的间隙,我专门从人民大学坐公交车到天桥剧场去探个究竟。

在天桥站下了公交车,远观天桥剧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四层楼,它耸立在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邻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南有先农坛,护城河蜿蜒而过,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西与中央芭蕾舞团等文化社团互相辉映。看了门口的介绍,我感受到了它的宏伟壮观。2000平方米的面积,1700个观众座位,300平方米的排练厅,容纳100名演员同时化妆的化妆室。看着这谜一样的建筑,我有了进去的冲动。

回到学校,我立即钻进图书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老北京天桥汇集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是各色人等的表演场,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京剧、评书、大鼓、相声、快板、摔跤、耍中幡、气功等近20 多种。是北京城最大、最全、最繁华热闹的民俗演艺场,也是低档商品买卖最火爆、最吸引人的地方。百戏杂练、市井喧嚣是天桥的最大特色。

但当时天桥附近没有大剧场,只有城南游艺园、新世界游乐园、天乐戏院,这些都是小剧场。那时候都是搭着石灰抹的篷子,一刮风一下雨就“风来乱、雨来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需要兴建一个综合性剧院承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选址时,周恩来总理关切地说,要在人民的地方,建属于人民的剧场。于是,这个地点就选在了天桥万盛轩剧场和小桃园戏园以西的一块空地上,而这个剧场,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剧场——天桥剧场。

天桥剧场建成后,不仅演出《宝莲灯》《鱼美人》《小二黑结婚》等国产歌剧、舞剧,也接待了不少国际著名艺术团体的演出。像苏联国家芭蕾舞团的《天鹅湖》,一时间,小天鹅的扮演者乌兰诺娃的名字不绝于耳。1964年9月底,《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彩排时,周恩来总理亲自观看。剧终了,他鼓着掌走上舞台与编导演员们见面,握手祝贺,他说:“我原来想,芭蕾舞要表现中国的现代生活恐怕有困难,需要过渡一下,先演个外国革命题材的剧目,没想到你们却一步到位,而且演得这样成功!过两天,一位外国元首来我国访问,就由你们演出招待喽。”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参加工作的我拿出当时工资的1/10,排了两个小时队,买了两张天桥剧场《天鹅湖》的入场券。我与恋人一说,当教师的她也很兴奋。

进场后,椭圆形的舞台,椭圆形的观众席,让我眼前一亮,专业的演出剧场,与普通的剧场就是不一样。在这里,不管坐在哪个位置都没有观看死角,从舞台台面地板、台口设计以及观演效果等方面来看,天桥剧场非常适合上演舞剧。

我看到了墙上的海报,才知道担任今晚演出女主角的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女一号张丹丹,主演了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几乎全部保留剧目。《天鹅湖》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铃、铃、铃”,剧场渐渐暗下来,音乐起,大幕徐徐拉开。

灯光、舞美、背景不断变换,一会儿将观众带入到欧洲王室舞会现场、一会儿将观众领入美丽的天鹅湖。张丹丹运用娴熟的芭蕾舞技艺,一人分饰了白天鹅与黑天鹅两个角色。在曼妙美丽的音乐配合下,柔美飘逸的舞姿犹如天鹅,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天使在起舞。她自身柔和的形体线条,将戏剧人物情感充分展示于古典芭蕾的形式美之中,使她的舞蹈和谐优美而又散发浓郁的抒情性。特别是她的黑天鹅32 圈挥鞭转,以脚尖移动范围不超过一条皮带围成的圈为界,身临其境的我被那高超的舞技折服了,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天橋剧场交通方便

当演出到了尾声,王子与白天鹅双双在天堂重会的一幕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了天桥剧场。我们和观众坐在座位上,沉浸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久久不愿离去。我在天桥剧场真正饕餮了一场芭蕾舞的艺术大餐。

1991年,国家投入巨资,在原址上按照国家大剧院的标准重新翻建了天桥剧场。通过十多年的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声学、灯光、电声设计,足以让新天桥剧场满足任何大型歌舞、戏剧和交响乐的演出要求,成为专业演出芭蕾舞、歌剧、交响乐的剧场。

后来,我从报纸上得知:每年的腊月廿三小年,天桥剧场连续多年,与北京演艺集团联合举办北京天桥小年文化庙会暨老舍京味儿文化节的消息时,我又一次有了去天桥的冲动。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的我,只是从书中、从电视的画面上知道京味文化的梗概,从各个公园的庙会上体验过其中的只言片语,但还没有过系统、沉浸式的体验。

2021年腊月廿三,我走进天桥剧场前厅,看到多名工艺美术师正在烫葫芦画、制作景泰蓝。老天桥技艺的传承人有的在捏面人,有的在拉洋片儿,有的在编制大红的中国结,有的在弹奏古琴。中华老字号红螺食品的师傅正在请观众品尝刚出锅的豌豆黄、艾窝窝和老北京灌肠。从剧场里还传出了悠扬的让人为之动情的北京曲剧《正红旗下》的乐曲声。北京地方戏曲、民俗文化展示,以及特色食品制作展卖勾勒出一幅老北京文化图景。

我和观众一起,在天桥剧场先了解了这些传统的北京民俗,再去欣赏北京曲剧,沉浸式地体验了老北京的京味儿文化,又一次享受了民族的精神文化大餐。

作为老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剧场之一,北京天桥剧场是老北京人体验中西文化融合、老北京乡愁、北京文化韵味的精神家园,更是北京南城的一颗璀璨文化明珠。

猜你喜欢

天桥芭蕾舞剧场
芭蕾舞女
跳芭蕾舞
论《日出》的剧场性
五六十年代的老天桥故事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