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力培养与教师“导”的艺术

2021-05-24刘静娇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庐山自然段课文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导”的作用。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能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导”的艺术,才能达到“敲门砖”的效果,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充分利用“导”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体会。

一、提前预习,培养学生阅读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自学能力的过程。为了培养自学能力,我采用了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如快速查字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查的字词又多又准;默读识记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默读课文,看谁能准确说出大意;课前谈话法:在课前教师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的问题,促使学生急于阅读课文;创新提问法:通过阅读课文,鼓励学生看谁提问多且新颖,富有创造性。如预习《蜗牛》时,学生问:“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到儿歌,心里“有些惆怅”,而后来作者又为何迫不及待地奔出房门去重温儿时的快乐?”又如在预习《七颗钻石》时,学生问:“木头罐为何会变成钻石?钻石又为何会变成泉眼?”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讨论这些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多向性思维能力,其中“课堂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开展课堂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讨论是一种增强记忆的有效途径。它可使知识在头脑中反复得到强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方式有两种:一是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如在讲《珍贵的教科书》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指导员明知当时的环境十分危险,还是要去取书以及四个“没有”说明了什么?”就充分地说明指导员为了同学们有教科书而不怕牺牲的精神。又如在讲《说话算数》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文中“圆圆”为何吃着好吃的龙眼又不吃了?接着又是如何做的?而现实中的“你”目睹了圆圆的做法又有什么感受?她的前后表现反映了什么?这些问题通过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通过比较,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中的圆圆知错就改的品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点拨重点难点,促使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独立求知的能力,并不排斥教師的讲解。问题的关键是课堂上老师应该讲什么,应该怎样讲。如《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三、四自然段就是本文的难点,课文从作者写的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回答中(体会裸露)以及 ( 动物越来越少;空气越来越差;到处都光秃秃的)。无数的树木被村民砍掉了,就连小树苗也不放过,这种砍伐是多么可怕啊。这些树木的消失,变成生活所需品,让各自的日子富起来。曾经郁郁葱葱的树木变成了现在光秃秃山顶,这鲜明的对比就衬托出环境的改变是人们一味的砍伐,不保护生态环境而造成的,这一“点”就为学生理解小山村消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引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所谓概括,就是对所学课文只是进行分析、综合,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学生概括力强,就能使知识系统化。反之,就会使知识像一盘散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可以说概括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当然,概括中心还有些可见效果的捷径,如一看标题,二看文首,三看文末,四看重点段等。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用《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上绝路》,等小标题来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一下子抓住了中心,对全篇课文就理解通透了。又如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时,就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总起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作者就围绕这句总起句来分述草原是如何“大”和如何“美”的。对此,我着重抓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用“抓主干,去枝叶”的办法缩句;二是用“抓主要,去次要”的办法概括段意;三是用“抓思想,缩内容”的办法概括中心。如概括《庐山的云雾》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中的“快”来理解:“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或者是“明明是……还没等你弄明白”的句式来抓住“庐山上的云雾变化快而多”从而概括出庐山上的景色是怎么 “美”的。因此,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概括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教而不教,学而不腻”的目的,这不仅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遵循的教学规律,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广东省丰顺县汤南培才学校 刘静娇

猜你喜欢

庐山自然段课文
夏日避暑
秋天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庐山脚下泡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