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备课思路的适应性运用

2021-05-24李维苡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升华适应性道德与法治

一、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适应性运用

每个学科应该都有自己的核心学科素养,关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笔者认为其最主要的核心素养在于“创新实践·合作参与”,尤其是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做到“从理论到实践”。

七年级下册《集体成活成就我》一课中,在教学社会设计中笔者通过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为背景,分小组共同制作中非友谊桥,深刻体现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在做中学。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深刻感知集体的作用,以及我作为个体对集体的奉献与责任。

九年级复习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建设》,中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能够学法、尊法、懂法、用法,为了体现“实践”这一核心素养,笔者把重心放在“用法”上面,比如在导入环节,我以设问的方式——老师最近想起诉一家面店老板,因为我点了一碗清水面,价格10元,老板为了赚钱在面里加了几片牛肉,收了我十五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一设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根据已学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合作探究环节,笔者通过“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一重点知识以如何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展开整个法律板块的知识复习。在问答题答题方法讲授环节,政治问答题有四种题型——“是什么”“为什么”“何意义”“怎么做”,笔者依然选择了一个“怎么做”的问答题来展开四种题型答题方式的讲解,将重心放在“怎么做”上面。

二、关于教学理念的适应性运用

对于复习课,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回顾、要有答题技巧的讲解、还要结合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但是这样下来就会发现整个课程是分散的、凌乱的、没有一个教育理念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整个课程也是没有灵魂的。

据此,笔者采用“生本·生长”的教育理念,将整个教学分成三个环节——独乐乐之考点精析、众乐乐之聚焦两会、共乐乐之法治精神。这三个环节是非常有讲究的。

独乐乐之考点精析——学生翻阅《中考制高点》并详细记录老师对考点的分析,掌握重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讲授内容,在脑中形成自己的逻辑关系网络和知识系统,独立生成答案——“个生”。众乐乐之聚焦两会——学生通过探究和抢答,在生生互动中积极思考、头脑风暴,在生生互动中生成知识——“众生”。共乐乐之法治精神——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讲授的做题方法,形成自己的思路,能够活学活用,掌握做题技巧,实现提能提分双重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实际运用实现知识的生成——“共生”。

有了教学理念,不仅使得课堂环节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更具逻辑性,同时突出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课堂的教学重难点,从而掌握知识。

三、关于贴近生活、高于生活的适应性运用

两节课的教学设计笔者都采用“点——面——点”的设计思路:由点到面,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国际的大事,突出用理论分析问题,即世界观。由面再到点,最后回到身边小事,突出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作用,即方法论。通过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从而改造世界。

比如《集体成活成就我》一课,由班级体的团结做导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为班集体做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建设》一课,由生活中的消费侵权事件做导入——2019年两会各项新提案——生活中如何维权与履行义务。

采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与事件,并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呈现、运用到课堂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政治态度、关注时事等品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升华。

四、关于“7+1”领域的适应性运用

“7+1”领域是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涉及的学习领域,要求做到知识性与有用性、科学性与政治性、理论性与现实性、抽象性与具体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内心你的思想与信念,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实践”才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白,“7+1”领域不是独立的,也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彼此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应该能够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应用“7+1”个领域来分层讲解、扩散与联系。而特别是在初三复习课阶段,更不能将“7+1”个领域的知识分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逻辑融汇贯通,从而使学生能够完整系统的掌握知识,实现提能提分。

五、关于情感升华的适应性运用

两节课最后的结尾都采用:教师演讲+背景音乐的方式结束课程。这样的方式十分适合比赛型课程,而不适合常规型课程。因为在比赛中,这样的结尾方式情绪高昂、激动人心、特别是配以激动的背景音乐,更加能够产生良好的听觉效果。这一方式看似“用情至深”“激动人心”实则毫无意义,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演讲以及背景音乐之中,而忽视了演讲者朗诵的真正内容,从而使得情感升华只是流于形式。那么,情感升华如何才能做到不流于形式,真正使学生形成内心的思想信念?我認为,一个优质的情感升华,仍然应该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思想情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符合它们思维的方式,能够使他们从内心尊重法律,理解法治。

四川省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 李维苡

猜你喜欢

升华适应性道德与法治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