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21-05-24刘宏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师生关系语文

一、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听得懂,只顾从头到尾像完成任务一样串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效果,这种“填鸭式”教学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从过去以培养国家的高级人才服务为主的教育转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的教育,要改变自己的传统理念,随时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及时适应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落实好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由教师的讲解引起学生的联想、推理、判断,且讲解要使人深思,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就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适时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以便获得广泛的知识。

三、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思想,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尽量创造平等、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只有教师尊重和爱护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才能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引导、服务、合作关系,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允许有思想的碰撞,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问题,并且耐心倾听学生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激起课堂的火花。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营造民主氛围,因为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语文老师,他们才能喜欢你所教的语文,为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人与人之间有着千差万别,因此学生中也客观地存在着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其个别差异,以便能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习方法、教知识规律,只有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知识的规律,并在学習活动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在学习新课文中的新词语时,我会有意识的把新词语适当拆分或者与意思相近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地推敲,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方式,养成善于归纳和总结好习惯,逐步掌握学习词语的规律,与此同时,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思想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容易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并给予适当地肯定和激励,这样会有利于学生逐渐自信起来。

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准确找到教学的切入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如通过启发式谈话引入或情境引入等,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仅仅激发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语文课堂不再只是“听讲”的课堂。我在教《秦兵马俑》一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阅读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到两种,反复诵读,全面了解,然后再由学生分别以小导游身份加以介绍,并回答其他同学(游客)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介绍与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教学效果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自主研究,在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多边信息交流中,获取课文输出的知识信息,开拓了更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

组织多样化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其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且丰富多彩的。譬如通过朗读课文,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而朗读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指生读、男女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悟出道理,然后相互评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还要遵循主体性教学原则,与学生多交流,体现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李家湾子小学 刘宏霞

猜你喜欢

教师应师生关系语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我的语文书
如何关爱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