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下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5-24赵剑衡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学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了解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相应的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真正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带着兴趣学习历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吸收学科内的核心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性的提升,以此为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課标和教材,明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根据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分类,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培养方面必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历史事件的思辨方式、学科中的价值观形成等。学生首先要对课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事实有一个最基础的认知。在这层基础上,学生才能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核,内化历史经验。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竖立一套合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能在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待和运用历史,并探究历史真实,思考现实,坚持历史观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知发展,而不会出现过于片面的英雄史观。在上述两点都完完善后,学生就要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扩散出去,将原本的历史认识转换为对世界的认知,对社会能力的认知。总之,在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实践性,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现和表达,以历史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开展相应的历史教学活动。

二、根据高考,明确历史学科教学方向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与方向开始重点投放到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培养上。因此,教师也当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应试思维改变为更具实际意义的探究和认知型的思维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对教材的讲解与阐述是主要的授课手段,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语言信息接受以及理解记忆,这是一种按照背书、解题、考试的流程机械化运作的模式,这种模式缺乏互动,没有将历史学科中的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生的认知框架中构建起来。学生只是简单的作为灌输知识的容器,学科本身的意义也没有得到展现,和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不相符合。

三、深入课堂,践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历史学科五大素养出发,重新组织和构建高中历史课堂,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不断融合核心素养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1.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奠基石,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立足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史实,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理论支撑。

2.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方式,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历史内容即可,不需要对内容理解,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容易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出现“何不食肉糜”的想法,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认识历史,不能站在当时历史的条件下去看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调整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了解历史发展的问题。

3.转变习题训练思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历史习题的训练思路,从简单的判断正误,选择填空等内容脱离出来,更加注重以历史史料实证为分析的历史习题,简单来说教师在习题训练时应更加注重对材料题的分析,以史料实证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和回顾,整理历史知识内容,从而以更好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史料观,这也是近些年高考真题反映出来的趋势。

4.注重历史思维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同一历史事件存在不同的历史解释,这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是存在不同的解释的,此外要帮助学生正确评析历史解释,学会判断历史解释的正误,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的表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的含义。

5.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弘扬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的历程,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认识中国的国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历史内容,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时必须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国情,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带着感情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了解到一百年以前的中国是如何被外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压迫,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对内坚持改革,对外坚持开放,不断发展和繁荣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不断奋斗,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其历史的使命,建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新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从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入手,调整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重构历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高级中学 赵剑衡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