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1-05-24莫杰益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位小棒立体

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仅有知识性,更有逻辑性和审美情趣,它能帮助学生初步培养逻辑思维,锻炼大脑,帮助思考和进行判断。而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就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是要动脑又动手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经常动手可以促进大脑运动中枢的发展。手的操作和语言的发展在人类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经常动手可以培养孩子综合发展,如确立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尤其是受挫能力,除了克服面前的困难,还要有坚强的意志使孩子不会轻易放弃,还会让他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动手数数,培养数感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算理是一种抽象的概念,需要借助动手操作来使这个过程具体化。在初学数数时,我借助学具,让学生数一数,经历数的累加过程,学生将很容易明白数的由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学生不仅学会了口头数数,还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在“比多少”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操作中调用已有的“比多少”的经验,理解“比多少”的道理,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在教授数的分成与组成时,学生在摆一摆的操作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数的分成与组成,自然而然学会计算加法想数的组成,计算减法想数的分成。这样一来,算理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就很自然地掌握了。当接触2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经历数够10根小棒就捆成一扎的过程,那么以后学生见到一扎小棒的图案,就不会出现一根根数的现象。并且懂得,够了10根就要捆成一扎,即满十进一的原理。

二、动手拨数,牢记数位

计数器是小学低年级认识数位、学习读数和写数的工具。通过让学生接触计数器,认识数位顺序表從右往左,逐渐变大。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以此类推,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一、十、百。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不同,所表示数值也就不同。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珠子拨数,看珠子读数,在本子上写数,亲身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每个数位上的珠子最多不能超过10颗,一旦满了10颗,就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前一位的“1”,就等于低一位的“10”,为后继学习竖式计算打下基础,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动手“花钱”,学会使用人民币

人民币的计算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人民币,有的小朋友连人民币的面额都不清楚,更别说人民币的计算了。在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时,我会让学生多接触人民币,熟知人民币的面值。在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和解决问题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玩摆钱、说钱数、购物、找钱等游戏。在小组活动中,我让一个学生说钱数,其它学生摆钱。又让一个学生摆钱,其它学生说出所摆的钱数。在玩购物游戏时,学生开设“文具小商店”,把自己的文具拿出来在小组内摆卖,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上演付钱、找钱的过程。学生在这些游戏活动中,慢慢地学会了收钱、找钱。原本抽象的人民币计算,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具体化,形象化。

四、动手拼图形,建立空间模型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时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数学操作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教学这一知识时,我让学生带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形状就是要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立体图形。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分一分的过程中,直观地辨认、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示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同时,每个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答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第二步是在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这个操作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摆。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另一个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第二个层次是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图形时课本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时,要充分利用,达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

总之,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的理解困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渠道。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变得好学、好问、善思、乐思,并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莫杰益

猜你喜欢

数位小棒立体
巧移小棒
认识数位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风车转转转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找规律巧解题
摆六边形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遮法和写法单元自测题
“数位”和“位数”讨论会
平面和立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