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高中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

2021-05-24杜维伟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学情,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调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是进行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本区内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我们对本区内的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分段进行调查。试图通过在分段中整体把握全区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的实际历史学习情况。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我们调查也是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展开。智力因素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和思维规律等;非智力因素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选修历史学科的同学还要应对高考的检验。所以学习高中历史一方面需要掌握学科的基本史实、概念,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很多史学学习方法 ,培养史学分析能力。因此,学习高中历史,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有较高的要求,

针对我区的高中生历史学习情况,我们总结出几点针对措施,积极解决全区高中生历史学习中出现的困境。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是遗传影响。我们重在解决非智力因素,后天经过努力能够改变的部分,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动机与兴趣

动机和兴趣会影响学习习惯。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抵制历史学科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同时也对良好习惯的养成产生不利因素。同样,兴趣是第一老师,对历史兴趣好的学生会自主对知识深入探究,有了成就感后进一步促使他更加热爱历史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而没有兴趣的学生则慢慢对历史丧失信心,不愿多学,问题越积越多,不利于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讲授历史课程的过程中,精心备课,以教材为基础,旁征博引,多用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时事热点进行导入、分析,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课堂、课后时间多留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知历史,增加学习兴趣。课堂上,设置具有可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感受自己发现知识的乐趣。课后布置社会实践类历史作业,老师带领或学生小组组织去当地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游览观看、分析,解决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动机与兴趣。良好的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纠正学习上的偏差,因为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激情,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钻研,他们积极探索內容,只有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的发现及应用,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的自觉性。

二、重视学习反馈,教师严抓作业、考试环节

学生都具有自我成就感,当自己认真做完一件事,并且得到其他人的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会形成良好的成长习惯。

知识获取过程中,反馈具有关键作用,它对掌握知识有检验作用,并能再次促进知识的获取动机增长。所以历史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作业、考试。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写上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评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业评比,这样,做得好的同学会具有成就感,下次还要努力做好。作业做得一般的学生,经过教师的鼓励,下次会继续努力。考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都希望能考出好的成绩。教师在考前、考后,多教学生答题技能,使学生擅长考试,考试多得分,多组织年级组统一阅卷,形成竞技状态,多对学生予以鼓励,使学生在竞技中得到胜利的喜悦,同时培养抗打击能力,胜不骄败不馁。长久坚持,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备考习惯。

三、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历史是一门人文基础学科,在高中,学科知识内容量大,线索性强,学生还要具备史料分析、史料实证等相关史学科能力,因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历史的前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指导,这样使学生少走弯路,学起来便捷,容易识记,容易得分,学习简单化,学生自然学习兴趣就高了,动力就强了。因此,教师需要有学法指导的教学计划,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来。如培养学生课前预学的习惯,使学生坚持每节新课之前主动预习课本知识,掌握课堂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课上专注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课堂效率影响学习质量,只有让学生能够想学习、听得进,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堂内容;督促学生课后独自作业习惯。老师需带领学生系统地归纳各章的内容,能揭示内容之间的本质关联,构成知识网络,并把梳理方法传授给学生。老师要为学生讲解解题技能,使学生会解题。学生也要注重课外自主学习,参加课外历史活动小组等等,都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四、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教师对历史教学方式存在偏差。我们要精细化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上每一节课前,对学生现有的历史水平有充分的了解,让每节课都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教达到最大程度的释疑,那么课堂教学必定会更加具有因材施教的作用,更具精准性。其次,教学方式还要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优秀学生而言,一堂课的教学方式是越多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越好,但面向全体学生而言,重在讲述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课程标准的核心知识、综合整合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拉高几乎所有同学的学业成绩,久而久之,也熏陶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学还要努力使授课内容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课堂环节上安排学生质疑环节,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最后,教学反馈及教学评价还要继续完善,还是存在少量教师认为课上的内容讲完了课堂教学就结束了。事实上,教师应该还要追踪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利用作业诊断进行深入学情诊断,日积月累形成个体的作业档案,对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诊断作用,由此也能很好的评价同学在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变化与进步,提高个体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成就感,提高个体的学业水平和数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我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情,着重从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分段、从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展开进行分析,总结高中历史学科学生的学情状况,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提供科学指导,使我区的历史教学健康、稳步发展,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 杜维伟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