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2021-05-24张继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画图应用题策略研究

“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是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索与研究,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并培养学生形成多种问题解决的策略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策略是什么?有哪些策略可用?所谓策略: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方式。可理解为方法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方法,它是指为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思维与行动的最为有效、最简洁的方式方法。

现行的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内容有:小数乘除法,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分数和百分数,比和比例,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数学思考涉及到的找规律等数学活动内容。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如何运用上面的这些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灵活运用方法策略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呢?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审题,那么如何才能把题意审准呢

一、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古人说的好“书读白遍,其义自见”,因此,认真读题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可采用“三次阅读法”,第一次是粗略的读,第二次是细读,第三次是详读。所以,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二、分析数量关系是突破

一般来说,小学生解决问题时常用的分析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摘录

在现行的新课标教材中,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并没有十分清晰地告诉学生。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收集信息可以采用摘录的方式进行。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并把了解到的信息简要记下来。学生可以记作:绿花有12朵,黄花比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几朵?信息摘录的方式可以有多样化,特别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表述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准备。

2.画图

画图是一项具体化的策略,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画图包括画线段图、实物图、示意图等。画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画图方式,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3.列表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列表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的策略。通过列表,将所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集于一体,能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设计表格,并将有关信息、问题等填入表中,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简化

对于叙述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可以采用简化的策略。简化的策略一是化繁为简,去掉一些无关的因素或多余信息,减少解决问题时的干扰。二是化大为小,把大问题化解成几个小问题,使问题的数量关系更清晰。

另外,在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同时,还要适当的把生活中常用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概括形成关系式,如:买东西时用的单价×数量=总价,走路时用的速度×时间=路程,做工作时的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学生理解,掌握的數量关系越多,分析数量关系时就越得心应手。

三、重视检验是关键

检验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检验的方法有:

1.结合生活实际检验,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有些计算结果不能是小数,如:人数,汽车辆数等。

2.运用逆运算进行检验。把计算结果当做已知条件,逆着推算,看能不能得到某个条件。

3.改变解题思路进行检验。有些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从而起到检验的目的。

4.用估算方法检验。估算检验可大致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如:每枝玫瑰10元,每枝康乃馨5元,妈妈买了3枝玫瑰和5枝康乃馨,付了100元,找回13元。钱找对了吗?可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同时,做好作业的改革,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趣味性和拓展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作业当成他们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舞台,感受学习的魅力,从而喜欢学习,进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合作交流是升华

合作交流能汇聚学生的智慧,交流中碰撞出灵感,取长补短。收集,展现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一题多解,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教师而言: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教材的创造性加工和处理是整堂课的灵魂和生命。下面举几个例子,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是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二是充分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以旧引新﹑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的例题处理策略。

六、改题策略

一是在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先不出示需要多步计算的例题,可先把例题简化成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轻松解决后,教师再把题中直接告诉的条件变成间接告诉的,由此将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变成两步或多步计算的复杂应用题(即例题)。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将复杂应用题看成简单应用题的组合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策略

这样既能使学生理解应用题间的内在联系又能化难为易,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兴趣,还可以降低学生对复杂应用题的畏惧心理,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 张继娟

猜你喜欢

画图应用题策略研究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趣味画图欢乐PK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