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积极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21-05-24秦佩珠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及技能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营造积极课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互动;激发兴趣;思维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应该与能力、思维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形成。于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堂互动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有效互动”,即师生双方均参与,并且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只是简单的你问我答,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情感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思考、探究后得出答案,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快地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但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进步为根本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从数字‘2到‘3是几小格?代表着几分钟?”,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一小格代表着一分钟,同时还为学生通过一格一格得出一小时等于60分钟打下了基础。

教师提问是课堂互动最常见的行为。在小学的课堂中,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用到大量的提问环节,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甚至有的问题会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作为问题的设计者,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掌握什么知识以及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他们的能力限度是多少,从而合理设置问题,既不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认真倾听,思考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接下来与他应如何交流,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学生回答完毕后,无论答案是否正确,都应该对学生表示肯定以及鼓励,以达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实践操作

数学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而且由于小学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有时候直观讲解可能会很难理解,但若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其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实践出真知,相信我们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支持、鼓励以及肯定,学生们一定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爱上这门神奇的科目,同时,也能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为将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的重要时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多与学生交流,将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首先,教师可通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新知识的引入尽可能的生动有趣。若教师只是无感情地对知识进行重复,学生必然毫无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效果必然不会很好。为知识创设引入情境,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知识上,才能保证一节课有效地进行。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故事、动画、游戏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将课堂内容巧妙融入故事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兴趣,再進行恰当引导,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课堂交流的环节中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游戏环节,将知识与游戏结合,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教授知识。例如在学习数字的比大小时,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每个人抽取不同的数字,自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欢乐的课堂中,相信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其次,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应该认为数学是脱离生活的,反而,数学应该更好地与生活相联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可以获得数学运用于生活的信心。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可以联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识区分。

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推动学生的进步。学习兴趣产生了,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这种感觉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将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课后作业

要牢固地掌握知识,不仅需要课堂上的认真学习,同时也需要相应题目的巩固。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若能选择一些恰如其分的题目供学生练习,效果将会更为显著。而传统观念中的作业,教师总是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机械重复、单调乏味的刻板印象,作业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布置的作业,既要包括作业的一般作用,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为主体,对作业进行改革。关于课后作业,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放性试题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例如在设计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写出不同的思想见解或者解答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二)趣味性试题

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心里特征,尽可能为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含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

(三)生活化试题

数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便能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中的作业问题时,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递,同时也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从各个方面出发,不断改进,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积极的课堂,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 秦佩珠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