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G 磁光陶瓷烧结研究进展
2021-05-24满魁
满 魁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 110000)
1 引言
光在通过具有磁矩物体的过程中,在磁场的影响下,光的传输特性会随着物质的电磁特性发生改变,这种光学与磁性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称为磁光效应[1]。磁光材料是指在可见和红外光波段具有磁光效应的光信息功能材料[2]。随着20 世纪中叶人们对YIG 材料的研究[3],其制备方法逐渐成熟。由于YIG 材料具有可控的饱和磁化强度、较窄的铁磁共振线宽和在红外波段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等优异性能,近些年YIG 晶体也被作为磁光材料应用在多种电磁器件中,如微波调谐器、光隔离器、电流传感器、激光陀螺等[4]。由于陶瓷材料自身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成型、成本低等优点,所以人们逐渐把目光放在了YIG 多晶陶瓷材料的研究上。对于YIG 陶瓷的研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结合陶瓷材料理论研究和制备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学者们对YIG 多晶陶瓷材料的相变机制和烧结工艺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2 YIG 多晶陶瓷的研究进展
2.1 YIG 陶瓷烧结相变机制
YIG 为石榴石相,体心立方结构,在一定温度下,存在晶体的相变过程,过渡相中最典型的为钙钛矿相(YFeO3,YIP)[5],而它的存在会降低磁光性能。
20 世纪80 年代,便开始了对YIG 晶体内部烧结机制的研究[6]。在大多数陶瓷材料中,反应动力学通常是通过氧化物之间阳离子的热扩散而形成的。同样,在YIG 陶瓷材料中,石榴石相的形成也来自密切接触的固体颗粒间的固-固反应[7]。之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YIG 相变传质过程仅由Fe3+这一种金属阳离子所控制[8],YIG 形成经历以下过程:
近几年,Fahmin 团队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固相法合成时,YIG 相变温度需要达到1150°C,而完全相变则需要在1420℃下,超过6h 的保温时间[9,10],而且晶粒的尺寸减小,Fe3+到Y2O3的扩散间距缩短,使得钙钛矿相向石榴石相的转变更完全[11]。
2.2 YIG 陶瓷烧结工艺的研究
作为传统陶瓷的制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烧结决定着陶瓷的微观结构演变和致密化过程。
2.2.1 常压烧结工艺
上述提到,YIG 陶瓷最早进行的烧结方式为常压烧结,流程为将粉体进行干压成型后,在空气氛围中烧结,在较高的烧结温度下获得YIG 陶瓷。在此基础上,加入合适的烧结助剂,如LiBZn 玻璃相[12],可以降低YIG 的相变温度;或者控制过量的Fe3+,可以促进高温时的扩散过程,提高烧结性能[13]。近年来,常压烧结又有了进一步的优化,Chen[14]等采用两步烧结工艺(TSS)制备出了晶粒细小、微观结构均匀的YIG 陶瓷,其烧结性能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能。
2.2.2 热压烧结工艺
在烧结过程中给样品施加额外压力,便是热压烧结工艺。YIG 陶瓷的热压工艺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最早为防止高温下Fe 与石墨模具直接接触发生反应,在YIG 坯体周围包裹上一层Al2O3粉体,可起到保护作用[15]。而之后的研究将石墨模具更换为Al2O3模具,在真空热压炉内进行高温高压下烧结,可制备出具有单一相、高致密度且磁性性能良好的多晶YIG 陶瓷[16,17]。
2.2.3 新型烧结工艺发展
除了常压烧结和热压烧结,还有一些常见的烧结方法也应用到了制备YIG 陶瓷的工艺中。
20 世纪伊始,微波烧结(MS)应用于YIG 烧结工艺过程中,由于其低的活化能Ea,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烧结,从而实现YIG 陶瓷的致密化[18]。随后,由于烧结设备的一代代更迭,YIG 陶瓷的烧结工艺也在不断改进: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因有快速烧结(烧结时间为15min)、烧结温度低(750℃)、能耗低的优点,可制备出小晶粒、磁性能良好的YIG 陶瓷[19];热等静压(HIP)工艺也是其中一种,近几年Akio Ikesue[20]等又有了新的突破,通过HIP 手段制备的YIG 多晶陶瓷致密度接近理论值,在>1100 nm 的光波长范围内透过率为77%,与商业YIG 单晶接近,这是第一次成功制备出具有高红外透过率的YIG 多晶陶瓷,为其在光学通信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3 发展展望
YIG 多晶陶瓷有可以与单晶媲美的磁学和光学特性,将来的研究趋势不但要通过优化YIG 粉体、陶瓷制备工艺和烧结工艺来提高YIG 陶瓷的光学性能,而且要使得其形状、大小都易于控制,降低成本损耗。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和磁光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未来YIG 磁光陶瓷材料可能会在光纤通信、军事航空、生物医学领域有更为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