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4 年中国汉族7~14 岁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析
2021-05-24韩振勇杜令龙
韩振勇,杜令龙
(1.武汉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5;2.湖北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湖北 武汉430074)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中重要的含铁蛋白,占红细胞中蛋白质总量的90%以上。由于Hb 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机能状态,所以,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并预测运动能力[1]。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血红蛋白低就是贫血,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由于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IDA)。全球有近6 亿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贫血,一半以上缺铁性贫血[2]。我国中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中有90%~95%属于缺铁性贫血[3]。降低贫血患病率是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和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策略[4]。IDA 是世界范围的营养性疾病,仅次于结核病,为全球患病率最高、 耗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中国政府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首[5]。因此,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可为有关部门防治贫血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对学生低血红蛋白全国范围的检测始于1995 年。本文利用 1995 年、2000 年、2005 年、2010 年和 2014 年共 5 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汉族部分年龄段学生血红蛋白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由于7~14 岁儿童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7 岁和9 岁分别代表青春前、 青春早期的儿童,12 岁时多数男生处于生长突增高峰,女生多为月经来潮,而14 岁为青春中期[6]。因此选取了 7 岁、9 岁、12 岁、14 岁 4 个年龄段汉族学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总数见表1。根据研究的需要分为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4 个组别进行对比分析。
表1 1995~2014 年中国汉族学生四个年龄段血红蛋白检测样本数汇总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历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调研报告的相关资料,通过搜索引擎查阅相关文献。
1.2.2 统计分析法
使用Excel 表格对20 年来 5 次Hb 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并根据研究需要用SPSS22.0 对低血红蛋白检出率进行c2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4 个年龄段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
1995~2014 年 5 次调研数据,4 个组别 4 个年龄段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呈现均一致,见表2,7 岁、9 岁、12 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低血红蛋白检出率逐渐下降,说明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患贫血病;14 岁组年龄段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不降反升,又出现一个检出高峰,尤其是男生,相比12 岁年龄段上升明显。可能是和14 岁男生低血红蛋白检测标准的提升有关(低血红蛋白诊断标准:7~13 岁低于120g/L,14 岁及以上男性低于130g/L,14 岁及以上女性低于 120g/L)。另外 4 个组别 14 岁年龄段不降反升也和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有关,身体的快速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如果营养摄入不能满足身体成长的需要,就会形成贫血。
城市男生各个年份最低检出率均出现在12 岁,从2005~2014 年依次是 18.87%、13.28%、6.94%、8%、6.43%; 乡村男生各个年份最低检出率均出现在 12 岁,依次是 21.37%、17.87%、12.61%、10.64%、7.03%;城市女生各个年份最低检出率均出现在 12 岁,依次是 19.27%、17.55%、10.41%、11.51%、9.25%;乡村女生在1995 年、2005 年和2010 年最低检出率出现在 14 岁,依次是 21.97%、13.48%、13.30%,2000 年和 2014年则出现在12 岁,分别是20.32%、11.88%。除12 岁年龄段学生外,其他几个年龄段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虽然有明显下降,但数值仍然偏高。
2.2 5 次调研4 个组别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4 个组别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均呈下降态势(见图1),4 个组别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11.85%、15.92%、11.17%、12.16%,乡村男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下降幅度最大,依次是乡村女生、城市男生、城市女生。男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平均下降幅度13.89%,大于女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平均下降幅度11.67%(见表2)。
表2 1995 年~2014 年中国汉族城乡部分年龄段男女学生血红蛋白检出率比较
图1 1995~2014 年5 次调研4 个组别低血红蛋白检出率趋势图
5 次调研4 年龄段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均呈现下降态势,是2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教育、卫生部门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得当的结果。1988 年十四省(市)学生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 (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指标) 平均为44.3%,部分地区高达70%。1991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省会片)结果显示我国跋涉学生贫血患病率平均36.38%,与发达国家贫血患病率不到10%相比,防治任务艰巨。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2 年9月1 日联合颁布、实施《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试行),对当时全国学生的贫血防治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明确了第一阶段(1992~1995 年),第二阶段(1996~2000 年)的具体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血红蛋白含量偏低主要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因此2011 年10 月,中央决定从2011 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3 元的营养膳食补助,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2.3 城乡差别显著,城市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明显低于乡村
由图1 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城乡男女4 个组别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 乡村女生高于城市女生。通过对各年龄段间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数据进行c2检验,结果见表3,城、乡女生除 2000 年 14 岁年龄段、2005 年14 岁年龄段、2010 年14 岁年龄段,城乡男生除了 2014 年 9岁和12 岁年龄段外,城、乡学生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同一年份城乡男生之间和城乡女生之间进行c2 检验,相同年份城乡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均有极其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4)。反映出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营养差距不小。乡村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说明农村学生在膳食营养上和城市学生还有差距,城乡差距明显。
表3 1995~2014 年相同年龄段同性别学生血红蛋白检出率卡方分析
表4 1995~2014 年同组别不同年份间、同性别城乡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析
2.4 1995~2014 年间我国汉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下降明显
通过对5 次调研数据同组别内不同年份间两两进行c2检验,除城市女生2005 年和2014 年,乡村女生 2010 年和2014 年,乡村男生2005 年和2014 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4。说明20 年来我国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下降幅度明显,反映出学生贫血状况在逐渐好转。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20 年来我国汉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呈下降态势。本研究结果显示,20 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下,我国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大幅度下降,除12 岁年龄段学生近年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已降到个位数,其它年龄段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数值仍较高,说明贫血的防治工作不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而自动消除,而是难度更大,应加大贫血防治力度。
2)低血红蛋白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这和刘日新等[7]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 岁、9 岁年龄段学生检出率较高,说明低龄学生是贫血防治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14 岁年龄组学生检出率不降反升,表明该年龄段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3)下降幅度乡村大于城市。乡村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8]。原因可能是大多数乡村地区至今仍以谷类食物(如面食)为主,而谷类食物中因含有大量磷酸、植物酸和草酸,容易和铁结合,从而妨碍铁的吸收[9]。植物性食物中含的是难以被人体吸收的非血红素铁,肉类食物中含的是易被人体吸收的血红铁素,并且过多的植物纤维会干扰铁的吸收从而可能会导致IDA。
4)城市和乡村男、女学生差异不显著。对同年份男、女学生低血红蛋白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并没有发现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的情况,和相关研究不符[10]。仅 14 岁年龄段男、女学生差异显著(p<0.05)。造成这一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14 岁年龄组男生低血红蛋白检测标准的提升,造成该年龄段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的大幅提升有关。
3.2 建议
1)要加大膳食营养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家庭营养知识,注意膳食的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铁的食品。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学校要加大免费营养餐的研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及立法工作,确保学生能吃到营养均衡的食物。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2 等营养素,有利于铁的吸收。
2)不吃早餐会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均衡,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我国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不吃早餐或不在家吃早餐现象普遍存在。王锦钦等人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学生贫血率高达100%;不在家中进早餐的学生贫血率为23.90%,在家进早餐的学生贫血率为8.26%[11]。反映出家里的早餐在营养素种类、结构及量上比在外面进餐要好,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青春期学生生长发育迅猛,需要的大量的营养,家长、寄宿学校膳食部门要用心为学生准备饭菜。
3)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营养知识缺乏,特别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女生由于追求苗条身材,在饮食上容易出现偏食、挑食等现象。吴巴根那等人研究发现:偏食检出率高则贫血检出率随之增高[12]。鉴于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宣传,注意饮食多样化,达到膳食平衡。纠正学生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4)文献资料显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通过运动手段降低青少年贫血发病率方面的研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