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演进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1-05-24宿三昕王维然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聚类学者

宿三昕,王维然

(新疆师范大学 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和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通过进出口从供需两个方面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一面,也有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面,这一现象也日渐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旨在基于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从发表年份、发文作者、发文机构、收录期刊等方面的分析了解该领域文献的基本概况,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发展趋势、热点前沿进行梳理。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iteSpace 5.6.R5进行了知识图谱的绘制。CiteSpace是一款将知识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文献计量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以及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等[1]研究手段,对被研究的特定领域的文献(或文献集合)进行计量计算后得到该特定领域发展演化的关键路径及拐点,再运用可视化绘制的方式呈现在知识网络图谱上,有助于后续研究者快速了解一个特定领域的发展历程,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自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面世以来,因其在对文献中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各方面出色的分析能力,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推崇和应用。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缩写为CSSCI)数据库的论文文献,通过在数据库中搜索主题包含“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已发表论文获得。在论文时间跨度上为了更广泛涵盖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展现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以及学术动态,时间跨度选为从数据库所收录的最早文献年份到2019年。通过检索,总共检索出文献292篇,对搜索结果通过人工内省的方式进行清理和转换,最终将除论文文献以外的非学术文献(会议讲话、报纸、观点综述、评议、访谈、学习体会)剔除后获得该特定领域相关论文287篇[2]。基于从CNKI里CSSCI数据库中筛选后得到该领域的287篇文献展开了以下研究,并对获得结果进行分析。

2 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的文献特征分析

2.1 发表年份分析

从数据年份上看,第一篇直接探讨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相关论文发表于1987年,这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我国对外贸易也得以蓬勃发展。并且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对外贸易额的明显增加,对外贸易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这一现象引发了学者们广泛关注。从发文量上可看出,自2000年之后相关论文的发文量有明显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引发了新一轮发文量的小幅增长;在2010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引发了对于产业调整的新的关注点;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早有对此判断敏锐的学者先人一步对相关问题结合产业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又引发了关于“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新一轮讨论;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由来已久,到2018年前后,受到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影响,对该领域的研究又引发了学者们新的讨论。

图1 1987—2019年相关论文发表篇数分布

2.2 高发文量作者分析

在CSSCI数据库中的高发文量作者代表该学者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频次筛选绘制高发文量作者分布可视图(图2),从图2中我们可获得在本研究领域发表文章最多的是来自南昌大学的学者温焜(3篇),主要研究方向是广东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广东省出口贸易对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3]。剩下的作者并列第二,均为在CSSCI来源期刊上在该领域发表过两篇文章的作者:西南交通大学的学者乔真真[4]、宁波大学的学者侯旭[5]、江苏大学的学者符磊都针对于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提升作用进行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的学者池商城针对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对外贸易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6];扬州大学的学者吴进红主要针对于长三角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的罗晓春学者主要研究近代对外贸易对江苏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者刘希宋主要利用计量的方法对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联情况进行了分析;南京农业大学的学者裴沛主要针对江苏省进行了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的学者侯学娟针对于安徽省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排名前十位的学者均在CSSCI来源刊上发表了关于该领域的两篇(含以上)文章,他们的文章对于了解国内学者在“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和脉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研读他们的文章能更快了解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研究发展趋势。

图2 高发文量作者分布

2.3 高发文量研究机构分析

一个领域高发文量的研究机构往往代表着该机构对此领域拥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和较好的研究能力。通过应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发文作者所在机构的分析可以得到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分布图,图3这些经过频次筛选被明显标注的科研机构代表着这些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拥有较好的学术科研实力。通过核心机构分布图可知该领域发表论文排名前三位的一级研究机构是宁波大学(5篇)、山西财经大学(3篇)、辽宁大学(3篇)。发文量排名第一的综合性高校宁波大学,其下属的宁波大学商学院和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分别发表了3篇和5篇文章。其他有代表性的一级研究机构有安徽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大连海事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

图3 高发文量研究机构分布

以上的大部分一级机构为科研高校,证明我国科研高校在这一领域依托学科优势有比较雄厚的科研实力。这些高质量文章的发表证明这些研究机构已经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有较为优秀的学术产出能力[7]。

表1 高发文量一级机构Top 9(1987—2019年)

2.4 来源期刊分析

期刊对某一领域的发文量代表着该期刊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程度,对发文核心期刊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以后的学者在了解该领域时应该更多的关注哪些期刊,为日后学者们在研读和发表该领域文献选择期刊时提供方向。从图4中可以看到该领域刊登文章篇数排名并列第一的杂志为《国际贸易问题》《中国商贸》《改革与战略》。《国际贸易问题》创刊于197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其上刊登的《试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及其政策》是我国学者对于该领域研究较早的文章,也是本次检索得到年份(1987年)最早的文章,作者对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制约两者相互促进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8]。后续刊登在该杂志上的几篇文章集中在2005年、2010年,可见该杂志是对于这一领域关注较早的国内期刊,同时在刊登年份上也显示了对该领域关注的持续性。《中国商贸》杂志于2015年4月开始正式更名为《中国商论》,其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国商贸界专业类期刊。其在2009年刊登的《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发展》一文中对从1987年我国对外开放到2009年的20多年时间内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做出的积极贡献作出了概括,同时也对其中制约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9]。其他刊登在该杂志上的5篇文章,主要集中在2010年,重点针对具体省市中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改革与战略》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该刊刊登的本领域文章主要集中于对广西地区的研究体现了学术杂志在刊登文章时的地域特点,其文章主要集中在2010年和2018年前后。通过期刊分析文章特点与上文中对刊登的年份分析相呼应可知,2010年是各方学者关于该领域研究的较重点年份。

图4 1987—2019年来源期刊篇数统计

2.5 高影响力文献分析

在该领域的被检索论文中被广泛引用的文献,表明其对后续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各界学者对其研究成果质量的认可度,同时说明该文献能代表并反映在这一领域某一时间段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根据统计以后得到在CSSIC数据库中该领域被检索论文文献中排名前十名的高频被引文献如表2所示。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是来源于《经济学家》发表在2010年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镜像”与“原像”的背离》,本文针对于对外贸易中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10]。其次,刊登于《国际贸易问题》上的《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实证检验》针对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这6个国家(或地区)运用计量的方法分析了其在1990年到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发现出口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1]。排在第三位的是同样发表于《国际贸易问题》杂志上的《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就“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这一问题对长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其中出口贸易的作用更为显著[12]。在排名前十名的高频被引文献中有4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可见该杂志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同时对于文献研究发现,这些文章注重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计量方法分析某一地区的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这一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效果,从侧面展现出我国应用经济学的发展状况。

表2 高频被引文献Top 10(1987—2019年)

续表2

3 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3.1 关键词热点演变分析

论文关键词往往是对该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中关键词的词频高低更是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练。对于一个领域内高频关键词的统计与分析可以迅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13]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也可以利用每个关键词的词频进行可视化绘图,并对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通过连线加以展示。运用CiteSpace软件设置时间跨度为1年,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绘图以后得到图5。

图5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如图5所示,得到406个节点和686条节点间的连线,说明根据运算得到了406关键词,各个关键词之间存在686个共现关系。在本网络图中每个节点就是一个中心,代表着一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起到连接各个文章的枢纽作用,节点越大就证明枢纽作用越强、中心性越强,该关键词在这个可视化网络中越重要。同理,关键词字号的大小与其出现的频次也成正比。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代表了各个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线条越粗表明这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共现性越强。顶部的颜色与年份相对应,从左到右依次对应着从1987年到2019年,与下方的颜色相对应可知该关键词第一次所出现的时间以及在以后的年份中出现的频次,换言之,每一圈的厚度与该年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成正比。根据图5显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这两个节点图标最大,是最为核心的关键词,这与本文对“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契合。下来次大的图标有对外贸易结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var模型等,可知这些关键词也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并且从颜色可以看出近几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最为繁荣,很多关键词之间的共现联系也是最近十年出现的。

为了对这406个关键词进一步分析,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Log-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聚类指标Modularity Q(网络模块化指标)为0.822 5、Mean silhouette(网络同质性指标)为0.580 5,证明得到的聚类结果较好。为了重点分析,将得到的关键词聚类结果进行筛选,选取前10个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聚类,这十个标签所包含的249篇论文占论文总量的86.8%,说明了研究主题的集中度很高。从得到的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图6)来看,各个聚类重叠部分较少,说明其在各自的发展领域还都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图6 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标签进一步统计得到表3,观察各标签的网络同质性指标均大于0.9可知聚类效果良好,说明在这一聚类中的文章所研究的主题相似性极高。在所有聚类标签中出现最早的是1999年的标签“#8上海”,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一批城市,早在1999年的时候就成为了国内学者对该领域问题研究的热门城市,此时的热词有上海、商品、产业、工业总产值。包含文章最多的标签“#0对外贸易”下相关文章有35篇,是该聚类中最大的聚类,该聚类集中爆发在2010年,出现的热词是对外贸易、义乌市、产业升级,说明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中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在此时已有一个较大且规模成熟的产业集群。对于标签“#1出口”的研究,最早爆发于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对外出口产品力度加大,一些对我国产品进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开始出现对外贸易逆差,此时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始质疑我国有倾销行为并采取反制措施,所以此时出口、美国、对华反倾销成为了研究热词,此时也为日后的“中美贸易战”埋下了伏笔。标签“#2国际分工”和标签“4加工贸易”的出现表明了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导致国际分工的加剧,使得从2010年开始国际分工、外贸商品结构、协整检验、加工贸易、市场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宏观战略成为了热词,代表着在该研领域中研究者们开始偏向于注重有针对性的分析某一地区对外贸易对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标签“#5对外贸易结构”和标签“#9系统广义距估计”这两种有关于实证检验的聚类标签都爆发性的在2011年出现,表明了继2010年的协整检验之后,研究者们开始更大范围的关注用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某一地区的具体问题,在经济学领域中对计量经济学的运用掀起了一个高潮。在2011年中结构效应、granger检验、系统广义距估计、技术溢出效应、投入产出分析等从该年起成为热词。在2012年标签“#6经济增长”爆发的这一年,学者们重点关注的热词有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双边贸易,这一类热词的研究对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文献。从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学者对“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这一领域问题研究的热点所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聚类标签下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进一步分析后梳理出了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关键点以及研究热点的演进路径。

表3 关键词聚类Top 10

续表3

3.2 研究趋势分析

突现词算法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中学者们对其中某一方面研究兴趣突然增长的测算,其通过对所包含的文本内容中特定词词频的变化特征以及时间分布的考察,将“突现词”从大量文本中提取出来,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其词频的简单分析[14]。与对一般高频词的分析相比,通过对突现词的分析更有助于了解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沿。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在刚才的聚类基础之上继续操作,对每个聚类进行自动标识从中提取出突现词,并辅以时间线图,得到图7。

图7 突现词排名Top 13

图7将13个主要突现词的突现起始和终止年份以及突现强度做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根据从1987年到2019年中排名前13位的突现词突现的时间范围,我们可以看到突现词中突现时间最长的是“产业”,突现时间为21年。从本文所选取的“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来看,“产业”这一突现词持续的突现时间体现出,产业在此研究领域中一直处在一个变化发展的状态,并基于产业之上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研究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已经有比较全面的研究,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作用主要在于:进口贸易能够通过取长补短来弥补一国产业结构的不完善之处,而出口贸易则能使产业从中获得规模经济效应[15]。而且,对外贸易对三次产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明显小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6],其中出口贸易对产业的影响又明显大于进口贸易[17],这也使得“出口”成为在1988年到2006年时间里的突现词。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是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开放经济下进行的产业调整,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体现在,首先它促进产业间贸易从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再由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方向演进。其次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从这两个方面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18]。在21世纪初,我国对外贸易量增长迅速,其中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很大比重[19]。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此时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虽不具有静态比较优势,但其竞争力也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20]。针对这一情况学者们认为应该不断增加我国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提高对引进国外高科技设备和先进技术以及不可再生性生产性资源产品的重视力度[21];同时在加工贸易方面,由原本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浅加工转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深加工[22]。所以在1999年到2012年里“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实证研究”“加工贸易”“granger因果检验”成为了这一时间段内的主要突现词。

随着对该领域研究的不断细化,研究的重点开始集中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产业结的影响上,有学者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对外贸易结构中出口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23],但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仍然没有被发挥出来,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出口占比偏低[24],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开始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针对于全国部分省市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个现象[25]。对此学者们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认为我国仍需要大力转变现有的贸易增长方式[26],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并逐步扩大高端服务贸易[27],通过提高出口贸易的技术含量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28],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对我国如今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在2012到2019年期间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使“安徽省”“对外贸易结构”“对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优化”成为了主要突现词。而且,通过分析可知“产业结构优化”在目前以及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仍会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

4 结论

通过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CNKI中来源于CSSCI数据库中1987年到2019年这三十多年间关于“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内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绘制知识图谱以及可视化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领域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发展脉络、研究趋势。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发文量在21世纪初期开始有明显爬升,并在2010年前后达到了一个大高峰,说明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一个与时俱进的状态。对该领域研究较为深入的发文作者有温焜、乔真真等学者;核心研究机构有宁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以依托学科架构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高校为主;来源期刊主要为中国商贸、国际贸易问题、改革与战略等,在这一学术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章,如《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镜像”与“原像”的背离》《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实证检验》《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等,均对该领域问题的研究具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因其中的研究观点及结论具有代表性而被广泛引用。

第二,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知其中较为核心的关键词有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var模型等,这些关键词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重点。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后进一步分析得到了该领域中最重要的十个研究主题标签,每个标签下都有依据相关算法得到的热点关键词,这些热词代表了该研究主题中的研究热点。

第三,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中突现词算法对关键词进一步分析得到了13个突现词,对这些突现词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了1987年到2019年这三十多年间我国学者对“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脉络以及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以后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们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聚类学者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数种基于SPSS统计工具的聚类算法效率对比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