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1-05-24陆玲花
陆玲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因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症,身体各方面协调性差,并且存在各种内科疾病,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发生骨折[1]。 此外,若患者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或者存在转移的恶性肿瘤,受到外力作用后也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2]。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若骨折对位较好,未出现明显错位,则可采用保守治疗,即进行肢体牵引以促进愈合。 若患者错位比较明显或者有相应的手术指征,可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骨折时,患者会遭受二次创伤,承受的痛苦较多,若术后护理不当,不仅容易出现并发症,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为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恢复, 该研究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在该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 对其中40 例患者实施骨折治疗联合运动康复一体化护理,并分析治疗和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3]:患者无其他部位骨折;患者未受伤之前无肢体功能异常情况; 患者对该研究知情,已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脏器疾病;患者存在多处骨折;患者有脑血管类疾病;患者有手术禁忌证;患者精神或者意识异常,无法有效配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0 例, 男23 例,女17 例,年龄 65~90 岁,平均(75.3±1.2)岁;观察组 40例,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66~88 岁,平均(74.8±1.3)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骨折内固定后采用常规护理: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促进愈合及抗感染药物,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关节锻炼,时常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组患者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运动康复一体化护理。 运动康复一体化内容具体如下: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导其做合适的训练。若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可于术后初期开始锻炼,指导其每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锻炼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在患者不产生疼痛感的基础上尽量增加训练量,每天训练的次数可在600 次以上。待手术7 d 后疼痛感有所缓解,可指导患者练习抬腿,包括直抬腿、后抬腿和侧抬腿,直抬腿连续练习10 次为1 组,每次练习10~15 s,每天可练习4~6 组;后抬腿每练习30 次为1 组,每次练习 10~15 s ,每天可练习 4~6 组;侧抬腿每天练习70 次。 患者的所有锻炼都需要在适当使用镇痛药物的基础上进行。 若患者身体机能一般,则在手术后指导其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术后7 d 练习抬腿,同样练习前抬腿、后抬腿和侧抬腿,锻炼频率为每10秒抬高一次,直抬腿每天做80 次,后抬腿每天做100次,侧抬腿每天做40 次。患者的锻炼强度可根据其肢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以患者耐受为宜,避免锻炼强度过大而造成机体损伤。 手术后2~4 周,患者软组织有所恢复,可指导其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各关节功能锻炼。对存在再次骨折、固定物断裂、松动危险的患者,应推迟负重练习,一般在手术后3 个月再进行负重的练习。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4]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内容包括疼痛度、步态、行走辅助、功能活动、畸形,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2)两组疼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5](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0~10 分,<3 分表示有轻微疼痛感;4~6 分表示有较明显的疼痛感,会影响睡眠质量,但可忍受;7~10 分表示患者疼痛感较强烈,对其食欲及睡眠皆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忍受。采用健康调查简表[6](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内容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表示,行 t 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2.5±5.3)分,对照组为(51.8±4.6)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3,P=0.000)。
2.2 两组VAS 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 VAS 评分与 SF-36 评分对比[(),分]
表 1 两组 VAS 评分与 SF-36 评分对比[(),分]
组别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SF-36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6.2±1.4 6.3±1.3 0.331 0.371 3.2±0.2 4.5±0.3 22.804 0.000 45.2±3.5 45.3±3.4 0.130 0.449 68.9±4.3 54.6±4.2 15.046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患者主要表现为大腿根部肿胀、压痛、下肢畸形等。骨折后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如果患者年龄较大,且有较多的基础性疾病,则手术风险较大,建议进行保守治疗;另外,由于手术治疗花费较大,故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进行皮牵引或者骨牵引,牵引时可以穿丁字鞋矫正畸形。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则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选择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固定或者人工假体置换等方法。
患者完成骨折治疗后,需要卧床休息以促进患肢愈合,但若患者长期卧床,不仅会造成肌肉萎缩、不利于血供,也容易引发压疮等并发症。 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不仅能够缓解关节僵硬,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也能够改善血运,加快骨关节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该研究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折治疗的同时应用运动康复一体化护理。运动康复一体化强调个性化服务,医护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需要密切沟通,制定符合患者个体情况的医护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骨折手术后,患者的相应关节可能会出现僵硬情况, 若长期卧床休息,缺乏锻炼,可能会造成关节部分功能逐渐丧失,因此应结合患者的术后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促进其尽快回归到正常生活, 而且良好的锻炼并不会对患者的患肢造成影响,也不会引发二次骨折。该研究中,在患者术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个性化康复训练,具体内容有肌肉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等。 早期的屈曲及肌肉练习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疼痛度,也有利于控制水肿,还能够增强髋部周围的肌肉力量,为患者后期的下地活动做准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每天指导其做相应的健康锻炼,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交流沟通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度。 患者能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从而增强治疗信心,护理体验度也得到改善。 经过坚持不懈的运动锻炼,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将会逐步好转和恢复,疼痛度也会逐渐减轻,有了良好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然提高,另外也不易出现并发症。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骨折治疗的同时应用运动康复一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疼痛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临床应用。